探讨婴幼儿的健侧睾丸长径值对患侧未触及隐睾发育状况的预测价值论文_陈允松,, 顾士东,, 郑金花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

【摘要】目的:探讨健侧睾丸直径增长在小儿未触及隐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单侧未触及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术前超声测量健侧睾丸长径,大于1.7cm的40例为观察组,小于1.7cm的42例为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探查患侧睾丸发育情况、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观察组发现对侧睾丸萎缩37例,睾丸缺如1例,睾丸未萎缩2例;对照组睾丸萎缩10例,未萎缩32例。观察组中睾丸萎缩率为92.5%(37/40),对照组中睾丸萎缩率为23.8%(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FSH水平又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隐睾的婴幼儿健侧睾丸增大,以长径大于1.7cm能简单的判断患侧未触及睾丸已萎缩或缺如。睾丸长径是否大于1.7cm可以作为1~2岁婴幼儿判断睾丸是否增大的简单量化值。

【关键词】隐睾症;腹腔镜检查;儿童

隐睾也称睾丸未降,是常见的小儿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占足月产男婴的3%,约70%~77%的隐睾患儿会在生后3个月内自发下降至阴囊,其决定性治疗应在生后6~12个月完成。约20%的隐睾不可扪及,对未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目前认为1岁前手术预后好。单侧不可触及隐睾患儿,其健侧睾丸长径往往较同龄人增大[1]。目前研究认为,2岁内婴幼儿正常睾丸体积为2ml,长径为1.0~1.7cm,以1.7cm为区间上界,对于健侧长径>1.7cm的睾丸可以认为是2岁以内有增大,而术中探查到发育较小的睾丸和精索残留物或结节,可认为是睾丸发育不良和睾丸萎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并手术的单侧隐睾患儿有82例,均术前体检加超声检查末触及睾丸。我们术前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健侧睾丸直径长径,术中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此类单隐睾患儿,以此来判断患儿的睾丸是否萎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年龄1~2岁,平均(1.7±0.6)岁;左侧隐睾32例,右侧隐睾50例;术前体格检查及睾丸超声检查患侧均提示未发现明显睾丸样组织。以术前睾丸彩超检查健侧睾丸直径长径>1.7cm的40例为观察组,其睾丸直径长径平均为(2.1±1.6)cm;以睾丸直径长径<1.7cm的42例为对照组,其睾丸直径长径平均为(1.4±0.8)cm。所有患儿术前均未使用激素治疗。

1.2方法

新生儿及门诊查体的男性婴幼儿,阴囊触诊检查双侧睾丸是否位于阴囊,发现单侧睾丸不位于阴囊内,通过人选标准筛选后,根据年龄不同进入各研究组,彩色多普勒测量双侧睾丸长、宽、厚3个径线(单位mm),根据公式:睾丸体积=长径×宽径×厚径/1000,计算出睾丸体积(单位mm);同时选择各年龄阶段发育正常的男性婴幼儿各10名进入各对照组,同样方法计算双侧睾丸体积。所有入组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根据目前诊疗指南指导患儿合理治疗,所有测量均有同一名有经验的超声技师操作记录。

2.结果

观察组睾丸直径长径>1.7cm的患儿40例中,对侧睾丸萎缩37例,睾丸缺如1例,睾丸重度发育不良2例;对照组睾丸直径长径<1.7cm的42例中,睾丸萎缩10例,发育不良32例。观察组患儿对侧睾丸萎缩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儿对侧睾丸萎缩率为23.8%(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FSH水平又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用腹腔镜术中探查未触及隐睾,可明确睾丸是否缺如、萎缩,是否为腹腔内睾丸或睾丸发育不良等常见的四种情况。张广松等[2]研究青春期前的患儿,认为睾丸增生指睾丸体积大于2ml,或长度大于2cm,90%以上的病例若睾丸长度≥2cm则预示着单睾症。有研究表明,质量不佳或睾丸发育不良的睾丸通常不至于使对侧睾丸发生增生。而睾丸增生和增大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这些变化究竟是细胞增大还是增生尚无定论。因此,我们测量的睾丸长径增大也无法明确细胞是增生还是增大。有学者认为,一侧睾丸代偿性增大于患侧睾丸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青春期前的孩子年龄跨度大,睾丸大小标准也很难确定,1~2岁手术年龄婴幼儿单隐睾健侧睾丸增大对于临床术前判断患侧未触及睾丸是否萎缩临床价值较高。术前体检,结合彩超检查,无法发现的隐睾患儿,要重视健侧睾丸的大小。对于睾丸直径长径>1.7cm的隐睾患儿,对侧睾丸萎缩可能性极大;如睾丸直径长径>2cm,则预示着对侧睾丸缺如的准确率在90%以上。检测睾丸长径值对术中腹腔镜探查有指导意义,睾丸直径长径>1.7cm,若精索血管存在,并由内环口处出腹腔,内环口已闭合,则基本可以判断睾丸位于腹股沟区并萎缩,可提人腹腔内切除萎缩睾丸,甚至可不切除而结束手术,操作简单。胚胎期,睾丸自身的发育和下降是协同发生的,一般情况下,胎儿睾丸在6个月左右时由腹腔下降到腹股沟管内环附近。研究认为,睾丸下降是分阶段进行的,在腹腔内主要受到苗勒氏管抑制因子(mtillerianinhibitingsubstance,MIS)的控制,在腹股沟管内则依赖雄激素的刺激。雄激素刺激睾丸下降的同时,也促进睾丸的发育成熟。大量临床经验显示,绝大多数隐睾患儿的睾丸大小与正常对照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激素异常引起睾丸下降不全的同时似乎并不对睾丸的发育造成明显影响。由于阴囊温度比体温低1~2℃,睾丸不在阴囊内,睾丸发育会受到温度影响。临床上还发现,多数隐睾患儿睾丸长径小于健侧。越靠近阴囊其病理损害越轻,隐睾位置越高,发生病理改变越严重,发生萎缩的可能性也越大,睾丸萎缩最常的发生部位是腹股沟区。出生后短期内就已发生萎缩性改变,健侧睾丸的变化也随之已经产生,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大。林剑娥等[3]给1~2岁单隐睾症患儿行双侧睾丸穿刺活检证实生殖母细胞存在明显的细胞成熟障碍,同时在生后17个月至1年生殖细胞数目就有所减少。应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6个月完成的生殖母细胞向成熟的精原细胞的转化,3岁开始由成熟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转化,而隐睾患儿要么延迟转化,要么不能转化,或两者兼有,当精原细胞不分化时导致生殖细胞总数减少,间质细胞数目也减少。许丽雅等[4]认为,即使健侧睾丸自身的增大也不能完全弥补成年后的睾丸功能缺陷,约20%单隐睾患儿精子数低于正常。综上所述,术前通过测量健侧睾丸的长径值,判断患侧未触及睾丸的病变程度,临床常见的病变程度主要包括睾丸缺如、发育不良和睾丸萎缩。简单说长径值的意义为:①健侧睾丸长径>2.0cm,往往提示患侧睾丸缺如;②健侧睾丸长径在1.7~2.0cm之间,往往提示患侧睾丸萎缩;③健侧睾丸长径<1.7cm提示患侧腹腔内睾丸或者发育不良的睾丸。我们认为,影像学检查也好,手术也好,诊断的准确率是最重要的,为了不漏诊,无论健侧睾丸是否增大,均应行腹腔镜探查,其准确率可达到95%~100%。但随着研究的进展,单隐睾中是否可以通过更简单、准确的量化标准来判断睾丸是否萎缩,且位于腹股沟区,免去手术,免去腹腔镜探查,直接临床观察,远期随访,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术前超声测量健侧睾丸长径是一种简单、准确、可行的判断单侧未触及睾丸是否萎缩的方法,也可以尝试作为一侧睾丸萎缩,对侧睾丸代偿性增大的简单量化标准。

【参考文献】

[1]郭晖,王军,李爽.健侧睾丸长径对对侧隐睾发育状况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6(10):65-66.

[2]张广松,周健,严庆涛.未触及睾丸的单侧隐睾中健侧睾丸代偿性肥大的相关因素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6(2):151-154.

[3]林剑娥,张燕燕,王云.隐睾对婴幼儿睾丸体积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1(5):659-660.

[4]许丽雅,刘庆旭,许无恨.隐睾患儿睾丸功能的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96-97.

论文作者:陈允松,, 顾士东,, 郑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探讨婴幼儿的健侧睾丸长径值对患侧未触及隐睾发育状况的预测价值论文_陈允松,, 顾士东,, 郑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