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与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_汉语拼音论文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和中国语言教育观念的更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拼音论文,中国论文,教育观念论文,语言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01年的高考中,南京考生蒋昕捷模仿《三国演义》的语言,用文言写了一篇作文,据说阅卷老师一致给了满分。西安的《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2001年第1期第45页发表这样的信息: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语教学论”专业“汉语与写作”科目,有一个考试题目是“用文言写一段300字的读后感”。这明显表现出落后的语言教学观念在继续影响中国的语文教学。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废除拉丁文,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废除文言文,都是语文现代化的进步。我们提倡有专业需要的人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章的能力,但是毫无必要提倡他们具有用文言写作的能力。因为我们需要让一些人能够直接阅读吸收古代人留下的书面文化,但是没有可能写文言文章给古代的人看。学习古代语言与学习外国语言很不同。学习现代外语要求听、说、读、写4个能力一起上,学习古代语言只需要阅读,不需要也无法在听、说、写3个方面接近古代语言的目标,因为时代不同,语音、词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现代语音读古代语言本身是违背系统要求的,古代人和现代人都不能听懂。

不仅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类似上面的语言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小学语言教学也是。例如,有人主张小学语言教育削弱拼音教学,就是在落后语言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的一种倒退。因此基础教育中的语言教育观念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专刊2000年5月2日,发表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十多位著名语言学家的一封信,反对削弱汉语拼音教学的思潮,要求更好地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同时发表王均文章《让汉语拼音教学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他说,汉语拼音的实际作用不只是给汉字注音。关于分词书写的困难,实际上是汉字文本从来没有这个习惯的结果。《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封二发表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陆俭明教授的文章,认为要把“语文教学的研究”当做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三大问题。

汉语拼音给中国语言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我们不但不能淡化它的教学,而且要改进它的教学。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和与教材有关的读物的调查,分析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的正词法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以便引起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和教师的注意,使汉语拼音能够在语文教学和语文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汉语拼音的规范和应用

《汉语拼音方案》在四十多年以前的1958年,由国家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以后颁布。它是用来拼写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方案,是一个科学实用的方案,在对内和对外汉语普通话教学、汉语信息处理等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领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汉语拼音方案》主要解决音素化音节的拼写问题,给汉语书面语中与单个音节对应的单字注音,没有很好地解决记录汉字的词和句子等注音和拼写的问题。所以,国家又在三十年以后的1988年配套制定和颁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简称《正词法》,1996年已经成为国家标准),使汉语拼音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汉语拼音正词法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拼音方案》中隔音符号“,”“y、w”等的设计就是为正词法做准备的。

目前,能够遵守这两个规范的有:工具书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等的词条注音,报纸例如《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的名称拼音,刊物例如《中国语文》《语文建设》《汉语拼音小报》等的名称拼音,大部分图书的拼音名称。奇怪的是我们看到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生的词典,封面上按照《正词法》拼写,正文中的词条却把一个词的几个音节分开写。我们询问责任编辑为什么正文不像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样拼写,他们说是配合小学《语文》教学编写的词典,要和教材的拼写方式保持一致。这样就把我们的视线引到了小学语文教材。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一入学就学习汉语拼音。特别是近几年来,小学教育界广泛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改革了小学语文教材,推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更好地利用了汉语拼音来提前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可以在不会很多汉字的情况下,立即进入阅读和写作阶段,可以和别人通信交流,靠的是什么?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在一边代替汉字产生作用的同时,又促进了汉字学习的效率,为过渡到利用汉字阅读和写作做准备。

那么,小学生汉语拼音的教材和教学情况怎么样呢?应该说成效是很大的。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主要体现在对《正词法》的忽视,甚至连《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完全应用好。山东师范大学刘静敏先生批评了小学《语文》对儿化音节的错误拼写。这是高层次语文教育领域的人关心基础教育的突出表现。但是,高等教育领域和基础教育领域这种相互关注一直做得很不够。新兴的语言应用研究学科应该促使这种现状得到改变。

学生又是否真正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来拼写汉语,进行读写训练呢?调查的结果有一点令人担心:句子的拼写极不规范。不是一条长龙一样,没有反应词语停顿的间隔,就是像撒豆子一样,一个一个音节全部分开了。这些写法都容易出现阅读困难。

例如我们亲自看到一个入学3个月的小学生回家练习读老师布置的拼音,内容是“老师和蔼可亲,学生活泼可爱”。这个小学生按照拼音读成了“老师|和|蔼可亲……”就拼读不下去了,因为他读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拼音按照“老师|和蔼-可亲……”的《正词法》节奏拼写,有词和词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有文化的成年人读报纸的时候也不时出现这种“汉字性”词感迷失症状,例如出现把“和|尚未|评|职称”读成“和尚|未|评|职称”的现象,把“不|同意|见”读成“不同|意见”。本来有《正词法》来在拼音中解决汉字这个毛病,却偏偏不予利用。

如果说用汉字这样的语素文字记录汉语,一个词只有两个字左右,那么用拼音这样类似音素文字的符号系统来书写汉语,需要6个字(字母)左右。这是因为一个词包含的语素少于它包含的音素。在6个字的范围中确定一个词的边界,比在两个字的范围中确定一个词的边界,要难得多。所以使用拼音比使用汉字更加迫切需要“正词法”,需要采用“词式书写”和“词式排版”。这就是几乎所有的拼音文字都采用“词式书写”和“词式排版”方式的原因。

下面我们结合教材和与教材密切有关的读物,从不同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的正词法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以便引起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和教师的注意。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问题

从湖南省采用的由陈国雄、崔峦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这套《语文》教材来看,课文拼音全部采用“字式”拼音书写方式,而没有采用《正词法》中的“词式”拼写方式。

以上5个例子是从代表5个不同学习阶段的教材中选出来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对公布了十多年的《正词法》视而不见。通过这样的课文会给学生输入什么样的概念?难道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它掩盖了“词”是汉语的基本单位。这就使得小学生在用书面语表达口语的时候,不仅出现了不应有的拼写错误,而且出现朗读书面语不流畅,词的分离发生错误的现象,应该分开的没有分开,不应该分开的分开了。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看教材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1)“儿化”“轻声”的拼写不符合事实。

普通话中韵母本来是“er”的音节很少,但是儿化音节却不少。普通话中的“花儿”“鸟儿”“上哪儿”都带“-r”音,这时的“-r”不能单独成为一个音节,只是附在前面音节的末尾,使韵母带上卷舌色彩或者引起这个音节的其他相关变化,形成儿化韵母,属于韵母音变,并不是增加一个音节。可是教材把“儿(-r)”和“儿(er)”等同起来,这完全是被汉字迷惑了。汉字不能很好表达这两种语音现象,汉语拼音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小学《语文》教材好办法不用。例如,把“花儿”写成“huā ér”,把“鸟儿”写成“niǎo ér”。这种字式拼写使小学生普遍认为这时的“er”也和“儿子”“耳朵”中的“er”一样,是独立的音节,导致拼写和读音错误。正确的写法是“huār”“niǎor”。《现代汉语词典》不仅这样拼写,而且在汉字上也把这两个“儿”区分开来了。例如“花[儿]”和“女儿”的“儿”一个小一个大。

同样,轻声也是一种音变,是声调音变。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声调,它们作为语素一般都有原来的声调,只是在一些词的音节特别词的最后一个音节的位置失去了原有的声调特征。虽然教材注意了轻声问题,例如开头的例子④中的“地方”拼写成“dìfang”;但是,小学生们由于受到字式拼写习惯的影响,“词”的意识淡薄,一些有轻声和非轻声两种读音的字,常常不管在什么语言环境下,只要是这个字就统一读原来的声调,标记原来的声调,违背了轻声这种语言实际情况。例如:

“过来guòlai”和“来回láihuí”中的“来”,都读“lái”;

“毛躁máozao”和“急躁jízào”中的“躁”,都读“zào”;

“怪物guàiwu”和“物体wùtǐ”中的“物”都读“wù”。

(2)隔音符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隔音符号是《汉语拼音方案》特意为词内音节连写设计的,也是为《正词法》的配套打下的基础。教材本来安排了这个教学内容。可是,由于小学生在教材的课文的错误示范作用下,采用字式拼写方式,一个一个音节地分开书写,所以不会出现音节界限混淆的现象。因此,字式拼写方式造成的结果是使学生感觉不到它的作用,就渐渐淡忘了它的存在。这样,有的学生像写汉字一样写字母,把一句话写成不间断的一条线。例如:

nàniándōngtiān,bàbādàizhewǒláidàoletiānānménguǎngchǎng。

在学生的拼写中,不仅词没有间隔,而且“tiānānmén”都没有用隔音符号“’”隔开。又例如在“chángān”“xiān”“hūnàn”“hǎiōu”“liánǒu”“báiqiúēn”等词语中,出现了零声母音节,学生往往不写隔音符号“’”,使得他们写的文章读起来难懂。如果他们有词的书写观念,注意使用隔音符号,就不会产生“西安”读成“xiān(先)”的笑话了。

这种只有字距没有词距的汉字式写法,如同把英语"Oh,let me think for a moment."写成:"Ohletmethinkforamoment."

(3)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拼写不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尽管《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是,由于字式拼音的影响,小学生在拼写自己的姓名的时候,不认为姓与名是两个词,而是像课文中“茅以升”那样的以“字”为单位分成3个部分拼写,使人以为是3个词。例如:把“李天宇”写成“lǐ tiān yǔ”或者“lǐ tiān-yǔ”,应该是“Lǐ Tiānyǔ”。

而地名的拼写学生也就像课文中出现的“新疆”“葡萄沟”那样,根本没有什么专有名词的概念。例如学生把“湖南”写成“hú nán”,把“长沙”写成“cháng shā”。进一步影响到社会上的拼音使用,例如长沙电视台的“长沙新闻”栏目的拼音开始写成“Chang Sha Xin Wen”,后来有人提出意见以后,改成英语写成"Chang Sha News"。两次把“长沙”的拼音分开,都是不符合《正词法》要求的。应该分别写成“Chángshāxīnwén”和"Changsha News"。

(4)部分概念的处理违背科学。

在韵母表中,把“er”当做“复韵母”就是错误的。“er”是一个音素,怎么是“复韵母”呢?显然编者看到两个字母就以为是两个音素。这样“zh”“ch”“sh”不是要叫做“复声母”了吗?

把“y”和“w”两个字母当做“声母”也是错误的。本来在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中都说普通话只有21个声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却说是23个声母。其实“y”和“w”就是一种相当于隔音符号“’”的符号,它是分别放在以“i,ü”和“u”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前面,用来隔离前面一个音节的。“yi”“wu”本来是一个音素,却被小学《语文》说成有声母和韵母两个音素的普通音节了。有时,它同时分别代替复韵母中的开头的元音“i”和“u”,例如“yang”,“wang”。这时,它们本来没有声母,却被小学《语文》形式主义地把韵头说成声母了。

“ian(yan)”“üan(yuan)”两个韵母,应该进行整体教学,被教材把“-an”拆开以后,学生就难以正确拼读了。为什么?汉语拼音字母“a”是一个音位,实际代表了4个有条件地出现的普通话音素。这些音素的出现一般受到韵尾的制约,只有“ian(yan)”“üan(yuan)”两个韵母中的“-a-”,同时受到韵头和韵尾的制约。所以,这里的作为韵母一部分的“-an”和作为整个韵母的“an”的发音是不相同的:后者中的“a”是“舌面、前、半低、不圆唇的元音”,后者中的“a”是“舌面、前、低、不圆唇的元音”。因此,“烟”的声音不是“衣”和“安”的简单拼合。

所以,我们认为,拼音教学应该坚持声母和韵母“双拼”。如果采用“三拼”应该分别对待。而且应该把音节的整体认读作为拼音教学的目标。把音节分得越细致,用来拼写的总单位越少了,好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际上增加了学生正确发音的负担。

另外,《正词法》规定变调标记成原调。可是,小学语文教材,把“一会儿”写成“yí huì ér”,“一”是写的变调“yí”,不是原调“yī”。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字”式拼写方式不仅使拼写不方便,而且使学生“词”的观念淡薄,甚至带来不应该出现的拼写错误。词观念的不强,还会使我们成长起来的一AI写作出来的文章文言和白话相互夹杂,破坏现代汉语的纯洁性,一定程度地走文言文的老路,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语言的使用效率,让我们在语言现代化面前永远落后。例如,现在利用电脑处理汉字已经很普及,“词”的观念在这里就是一笔财富,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输入汉字,一个个字输入比一个个词输入在速度上要落后一个大的等级。特别是词语拼音方式输入很方便又很有效率。

三、小学《语文》参考资料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拼音提出的要求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这就是说低年级的学生就要有正确拼写句子的能力,而正确地拼写句子就应该遵循《正词法》。如果说教材采用字式拼写主要是为了向学生展示音节与字的一一对应的这种简单的读音关系,巩固单个音节的拼写,那么,对句子和段落,参考资料是不是对《正词法》有所注意呢?

《教师教学用书》第1册中对音节词书写指导如下:“先让学生读一读音节词,再分析识记音节的组成,最后抄写。注意音节之间的距离,既不能靠拢,也不能离得太开。”这里的“既不能靠拢”是完全与《规则》相违背的错误指导。它过分夸大了“音节”界限,而忽视更加重要的“词”的界限。

《语文参考教案》第1册中第100页提供给教师作板书的词的书写方式是:

xiǎo xué shēng ài xué xí

教师使用的参考资料看来只要求传授如何拼写单个音节。那么,学生的自学指导书又怎么样呢?

先看《小学作文能力训练》

(第14页)训练提示xùn liàn tí shì(第55页)学会观察看全面xué huì guān chá kàn quán miàn

《小学生词语手册》中的词语拼写也是这样:

(第1册第20页)你们nǐ men学校xué xiào

(第3册第21页)围墙wěi qiáng茂盛mào shèng

从以上情况可见,在小学阶段使用的参考资料也都只单纯注意到了狭义的“识字”,拼写规范被忽略了,不同词语中写法相同而读音不同的汉字没有完整注意。一个汉字可以读几个声音,用拼音写出来总不能用一个拼写形式也读成几个声音。死板地把拼音与汉字对应,不仅不能利用拼音在表音方面的优势,反而会使汉字能达到的记录口语的功能被削弱。

四、面向小学生的词典中的问题

汉字这种文字本身的确容易引起人们对字和词区分的忽视,但是我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正确区分字和词的典范——《现代汉语词典》(1958年开始编写,1960年出版征求意见的稿子,1978年正式出版,1998年重新修订)。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学专家,在国务院的指定下集体编写。它在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促进汉语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人们心目中也是现实中最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但是在针对小学生编写的词典中,却由于被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束缚住,对这样权威词典中的“词式”拼写方式居然视而不见。例如,《新编小学生造句实用词典》:

(第55页)方圆fāng yuán敞亮chǎng liàng

(第214页)鹤发童颜hè fà tóng yán

再看《中华彩图成语词典》:

(第35页)山重水复shān chóng shuǐ fù

(第269页)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

这种拼写方式让人不知道是词典还是字典。

也有个别注意正词法的。例如,《新编小学生词典》,一般词语都能实行“词式”书写。

①耳语ěryǔ耳边风ěrbiānfēng耳聪目明ěrcōngmùmíng(第151页)

②轰轰烈烈hōnghōnglièliè红岩村Hóngyáncūn红彤彤hóngtōngtōng

③密切mìqiè密不透风mìbùtòufēng密密麻麻mìmimámā

④少年先锋队shàoniánxiānfēngduì舌敝唇焦shé bì chún jiāo哨子shàozi(第542页)

⑤折磨zhēmo折纸zhēzhǐ这个zhège(第768页)

从以上在词典中随机挑选的5页中的5个例子可看出,这本词典基本上是按正词法以词为单位连写的,而且做到了不管是两音节词、三音节词甚至更多音节的词只要表达的是一个整体概念都连写了。例如“mìqi蔓ěrbiānfēng”,不过明显不足的是:

(1)《正词法》中规定:AABB式结构的词,当中加短横。词典中没有这样处理。例如:“mìmimámᔓhōnghōnglièliè”应该写成“mìmi-mámᔓhōnghōng-lièliè”。

(2)4个音节的成语的处理,也不合正词法的规定。能分成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没有加短横。例如:“ěrcōngmùmíng”“shěbìchúnjiāo”应该写成“ércōng-mùmíng”“shébì-chúnjiāo”。

五、可喜的局面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正词法虽然已经颁布十年了,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由于教材的负面影响,却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信息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汉语拼音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越性已不断显现,正词法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可喜的是有一些语文学家和语文刊物工作者,他们高度重视正词法基本规则,并牢固地掌握了正词法,在实际应用中一丝不苟地遵循,使汉语拼音真正发挥了它的全部作用。

《语言文字周报》(原来叫“汉语拼音小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市语言学工作委员会主办)就一直坚持词式拼写,给了小学生以正确拼写的榜样。例如,1998年9月2日第758号《爱痕》这篇文章中有:

jìde yīwèi wěirén shuōguo:Mǔqin shì nǚ’ěr xīn zhōng de tàiyáng.(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

Wǒ shì tàiyáng dǐxia zuì xìngfú de rén.(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这的确非常值得学习。同时,北京的《语言文字报》,黑龙江的《拼音注提报》也做得较好。

山西运城的《小学生拼音报》在不同版面采用“字式”“词式”两种体制拼写。这样可以一方面使高年级学生注意学习和利用“正词法”,一方面照顾低年级学生与教材配套拼写单个音节,因为它的合作主办单位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单位。

虽然与小学教学有关的图书的正文很少注意《正词法》,但是这些图书的封面设计,却在传播《正词法》信息。例如:

①ERTONG PINYIN RVMEN(《儿童拼音入门》,里川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

②ZUIXIN XIAOXUE CIYU SHOUCE(《最新小学词语手册》)系列,教学与研究编写组,海南出版社1998年)

③XIAOXUE YUWEN YUEDU FUDAO XUNLIAN DAQUAN(《小学语文阅读辅导训练大全》)鲍志伸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④HUITU HANYU PINYIN ZHUYIN WENKU《绘图汉语拼音注音文库》全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

这种图书封面中的名称拼音大部分能够遵守规范,说明国家制定的针对出版物名称拼音的规定执行得好。我们希望国家进一步重视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类似情况。

更加可喜的是,随着教师素质的增强,随着培养教师的师范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注意《正词法》,有一小部分教师对汉语拼音的规范有了进一层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实行词式书写,既能真实反应口语分词的信息,又能给学生以词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

但是这种力量非常有限,而且被落后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抵消了。所以,《正词法》在小学教育界被束之高阁。为了汉语拼音能真正作为拼写汉语的国家和国际标准,为了汉语的健康发展,为了汉民族世世代代的利益,我们的小学教育界不应再忽视正词法。全社会都应重视起来,并积极学习和推广汉语拼音正词法,使中国语文现代化更加推进一步。

六、必须更新中国语言教育的观念

21世纪的中国,不仅经济而且语言要与世界接轨。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思想方法,从以下方面变革中国语言教育的落后观念。

(1)怎么解决用拼音给汉字注音和给汉语书写的矛盾?

有人会说,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中是起注音作用的,给汉字注音,帮助认识汉字,不需要《正词法》。这就大错了。

第一,拼音是给汉语书面语注音的。注音是为了使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能够正确读出来,还原成活生生的真实口语。如果通过注音,把“一会儿”读成“yī huì ér”,而不是“yīhuìr”,那就违背了注音的目的。《汉语拼音方案》从名称来看就是拼写“汉语”,而不是拼写“汉字”的拼音方案。

第二,汉字记录汉语总是通过词实现的,因此给汉字注音,应该是给汉语中的词用的汉字注音。给词注音,既能够把每个汉字的声音反映出来,又能够把一个汉字在不同词中的不同发音区别开来。有人以为小学生没有辨别词语的能力。其实是传统的汉语书面语教学方式在削弱这种已经存在的能力。因为儿童“从母亲学话,他开头就是以词儿为表意单位的”,“但是,开始学习汉字以后,儿童天天把多音节词拆开,成为一个一个的汉字。久而久之,汉字的习惯养成了,‘词感’变得不明确了,甚至完全失去了。这种失去‘词感’的心理变态叫做‘失词症’。”

(2)怎么解决词和音节两个界线的矛盾?

那么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拼音的时候,对于音节界线的区分有一定的困难,怎么办?

第一,不能妥协。如果妥协,就会被迫采用“字式”拼写,就会发生口语还原障碍。例如,前面提到的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拼写下面的句子:

lǎo shī hé ǎi kě qīn,tóng xué huó pō kě ài。一开头发生理解障碍。这个小学生拼成“老师|和|霭可亲……”“霭可亲”是谁?学生感到读不下去了。从语法上来说“老师和×××”是非常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的。所以这个小学生没有可以指责的,应该指责的是老师写下拼音没有分出词来。而老师是按照教材的拼写方式拼写的。

有人会说,用汉字写这句话,不是也不把词分开来吗?是的,汉字本来就有这个缺点。可是拼音有弥补这个缺点的《正词法》,为什么还要一错再错?况且汉字是语素文字,书写一个词的“字”不多,所以这种缺点暴露得不很突出,改成类似音素文字的拼音,书写一个词用的“字”(字母)就相对多得多了,这个缺点就很突出了,应该通过正词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可以在坚持词的界线第一的同时,采取教学中的临时措施标记音节界线。词的界线用空格明显表示。多音节词内部不同音节之间用连接号或者间隔号在教学中临时隔开。《语言文字报》读物版就是用这个办法解决面向小学生的拼音读物的。

例如,前面那句话可以这样拼写:lǎo-shī hé-ǎi-kě-qīn,tóng-xué-huó-pō kě-’ài。

再例如:Mǔ-qin shì nǚ-’ěr xīn-zhōng de tài-yáng。

顺便说说,我们还要重视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其他规范问题,例如“万”“方”等字的笔画顺序,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一般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处理保持一致,最后写“丿”,可是小学《语文》教材一直规定“丿”是倒数第二笔。“目”“田”等的第二笔是“横折”,小学《语文》要学生写成“横折钩”,这样就和“同”的第二笔混淆起来了。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在小学《语文》第1册第39页,就可以看到:“田”的第二笔写成“横折钩”,“方”的第二笔写“撇”。

也许还有别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出版社的教材编辑或者临时性的教材审查专家队伍还不够,必须通过有关专家和职能部门进行长期和连续的专门探讨和处理。教材相对稳定是一个好的方面,但是太脱离发展现状也不是好现象。另外,专家的研究也必须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宏观的语言计划科学等角度出发,关心和紧密配合基础教育。国家教育部的教材编写管理部门要和语言规划管理部门密切配合。

本文的调查写作得到了长沙市桂园小学缪卉芬老师的帮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略)

标签:;  ;  ;  ;  ;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与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_汉语拼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