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_杨胜林

贵州省惠水县断杉镇中心卫生院 邮编:55060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内科糖尿病患者60名,其中有颈动脉斑块患者45名,作为斑块组,无斑块患者15名,作为无斑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斑块组患者的3项指标情况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是否有颈动脉斑块的呈正相关,若通过合理的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血糖能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可减少斑块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 血糖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健康问题,斑块一旦脱落,可能引起急性脑血管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急症,危害极大。而颈动脉斑块脱落前,可能长期存在并且不引起任何症状,除非明显增大引起动脉管径狭窄,减少颅内血供导致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因此,针对颈动脉斑块发生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血糖与斑块发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即立足于此,探讨两者间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间于内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名,其中,经超声检查,45名有颈动脉斑块,男25名,女20名,平均年龄60±4.23岁,为斑块组;15名无斑块,男9名,女6名,平均年龄59±5.68岁,为无斑块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2015ADA糖尿病指南。

1.2方法

所有患者夜间空腹10小时以上,统一于晨6时-7时之间抽取静脉血,采集的血标本均用于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后,所有患者予定量进食2两刀切馒头与1杯250ml纯牛奶。进食2小时后再次静脉抽血,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斑块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总体欠佳,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斑块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逐年递增,以其对体内三大代谢的干扰,并引起一系列相关变化,逐步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有研究表明,亚太地区的糖尿病患者1997年为5800万例,预计到2025年,将会增长到两倍以上[1]。糖尿病会给人们带来多种并发症,包括干扰血脂代谢、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症状、易合并感染、血管病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血管性病变,与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均有较大相关性。

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颈动脉斑块,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与有无糖尿病史,及其血糖控制水平有关[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身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犯罪血管主要为大、中型肌型动脉,动脉内膜受损后,易被脂质、复合糖类沉积,形成脂质条纹,随着平滑肌细胞与纤维基质的进一步增殖,发展为纤维斑块,随后纤维斑块内的细胞坏死,形成粥样斑块,一旦外部纤维帽破裂,里面的粥样物质流出即成为栓子,随血流至相应口径血管并引起堵塞,斑块破裂处也会促进血栓形成,严重时引起急性心梗、急性脑梗。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血糖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斑块破裂均有关。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形式为HbA1c,能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并移动至内膜下沉积,形成斑块的最初形式,并减少纤维斑块的胶原含量,促进胶原断裂,使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厚度变薄,稳定性下降,易破裂。而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毒性会导致血管内皮损害,启动一系列血管炎性反应、促进脂质、血小板在内膜下聚集,从而引起斑块的形成。

早在21世纪初,Kim DJ等及Tropeano等就已经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糖尿病前的空腹血糖受损期,血管粥样硬化风险已经开始增加,动脉内膜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有相应增厚,之后,又有研究证实,不仅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可影响血管内膜厚度增加,均为其独立影响因素[3-6]。

本研究检测了我院60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显示,斑块组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斑块组,并且在进一步与两组患者沟通中发现,斑块组患者大部分没有合理的饮食控制与适当加强锻炼,依从性较差,还有一部分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尚未足量,均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本文结果基本与国内外多项相关临床实验结果相符。但本研究未根据患者动脉斑块大小范围、厚度等进行斑块分级,逐级讨论其与血糖间关系,以及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其他基础疾病、烟酒史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斑块形成的协同作用,需在下一步研究中加强。

综上所述,血糖与颈动脉斑块正相关,临床上需通过药物、生活方式改善等手段尽可能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至接近正常范围,以期减少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Tne Diabetes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 Research Group,repared on behalf of the DPPOS Research Group,T J Orchard,et a1.Long-term effects of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intervention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 report from the DPP Outcomes Study[J].Diabet Med,2013,30:46-55.doi:10.1111/j.1464-5491.2012.03750.x.

[2] Hu Y,Liu W,Huang R,et al.Postchallenge plasma glucose excurisions,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and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J].Atherosclerosis,2010;210(1):302-6.

[3]Kim DJ, Kim KW, Cho NH, et al. The cutoff valu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to differentiate frequencie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Korean population[J].DiabetesCare,2003,26(12): 3354-3356.

[4] Tropeano AI, Boutouyrie P,Katsahian S, et al.Glucose level is amajor determinant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with hypertention and hyperglycemia[J].J Hyperten- s,2004,22(11):2153-2160.

[5]Keles N,Dogan B,Kalcik M,et al.Is serum Klotho protective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J Diabet Complications,2015;pil:S1056-8728(15)00384-0

[6]Lin Y,Xu Y ,Chen G,et al.Glycated hemoglobin,diabetes mellitus,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Chinese population [J].J Endocrinol Invest,2012;35(1):35-41.

论文作者:杨胜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_杨胜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