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论文_陈安,王苗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论文_陈安,王苗

(泾阳县中医医院 陕西咸阳 713700)

【摘要】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重在扶正,治以头针为宜,因人制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贾成文;针灸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65-02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为儿科常见疑难杂病,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脑损害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18%~0.40%[1]。脑瘫患儿常伴有烦躁不安、抽搐、智力发育迟缓、中枢性运动障碍等表现,影响患儿身心发育,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脑为主宰机体生命活动度的枢纽,为元神之府,CP属于“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针灸为中医传统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为CP主要康复治疗措施之一[2]。

贾成文教授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教授,亦是陕西名中医,从事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长于实践,精于理论,擅治癫痫、脑血管疾病,临证施治手法奇特、取穴精简,针对疑难杂症整理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治疗理论及方法。笔者有幸随贾教授诊疗,深感其辨证论治思路清晰,遣方用药独特,现整理总结一二,与医疗界同仁共享。

1.治病时机

贾成文教授认为小儿脑瘫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小儿一旦被确诊患了脑瘫,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1 早发现

一旦罹患脑瘫早期即会出现异常:出生3个月内常常会出现惊厥或异常啼哭,并伴有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无站立、不会抬头;4个月后双手仍呈握拳状、无法自主张开或可张开但看到眼前有活动物时不会用手去抓;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肉松软,穿衣服时其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或清洗臀部时其下肢不易外展;双脚着地时下肢呈伸展交叉状或仅足尖着地。

1.2 早治疗

小儿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时期,因此CP治疗关键在于早,早期治疗能使损伤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得到有效代偿,CP患儿脑组织坏死区的周围尚存在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域,及早治疗可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分泌,极有可能激活其它脑细胞代偿功能,修复受损脑细胞功能。因此及时治疗,促进正常脑细胞发育,是CP治疗的关键。

2.治病求本

2.1 重在扶正

祖国医学治疗“五软”、“五硬”重在治病求本,贾教授认为脑与经络存在紧密关系,手足少阴脉、手太阳经、阳维脉、手足阳明经均达到脑部,为经络脏腑之气血聚集之处,可调理全身之气血,CP主要病机为先天胎禀不足、气血虚衰、肝肾亏虚、精髓不充,病位在脑,涉及肾、心、肝、脾。同时其认为脑性瘫痪多以虚为主,可见气虚、血虚、阴虚,体弱者兼备阳虚。气血亏虚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阻滞气血运行,致使脉络壅阻、气血紊乱失调,引发脏腑功能障碍,影响津液代谢输布功能,导致痰瘀互结[3]。故治疗CP应以治本为要,谨守病机。

2.2 标本兼治

贾成文教授认为对CP患儿临床各种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为确诊该病的重点,其认为只有找出CP患儿病因之根本,明确其病位,方可对其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CP病位在脑,采用头针以治本,配体针可缓解其姿势异常、运动障碍,头针配体针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无法行走或行走姿势异常加经外奇穴之迈步穴,以调控患儿步态,此穴为贾教授治行走不便常用穴;无法言语或言语断续加头针言语三区、二区;四肢肌张力高则下肢取足三里、髀关等穴位,上肢取内关、曲池穴;无法进行精细运动或精细动作加手指运动区;症状多而复杂加刺肝俞、肾俞、脾俞、至阳等[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头针为主 CP病位在脑,脑为诸阳之首,统领全身,内藏脑髓,《灵枢·海论》记载:“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风府”。采用“内病外治”针灸疗法可改善患儿姿势异常、惊厥等症状,能调气血、通经脉,调和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头针疗法是在祖国传统医学基础上发展改良而成的针灸疗法,通过对患儿头部特定区域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目的,其通过针刺头皮上相应投射区,以达开窍醒脑、调控中枢神经之目的。运动区(上中下)、足运感区、平衡区、精神情感区为其常用效验穴。其中运动区为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投影,可划分为5等分,于患肢对侧进行针刺,可改善CP患儿局部神经元血液,重建神经元网络,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代谢,进而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区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中线3.5cm处,并向下引垂线4cm;足运感区与运动区上点后3cm处旁开后正中线1cm,向后引3cm长平行线,控制身体协调性及感觉;精神情感于前后正中线旁开2cm,运动区向前约3cm与正中线平行向前引4cm直线。通过针刺诸穴,共同改善CP患儿中枢神经功能。

3.注重医患互动,强调“手法”、“治神”

CP患儿多对针刺治疗可能带来的疼痛感存在一定恐惧心理,贾教授认为针刺之疼痛主要来自于透皮时的刺激,故取穴宜少,少针不仅可减轻针刺给患儿机体造成的疼痛程度,且可获祛邪扶正的针刺效果,其进针时较为注重患儿疼痛感;小儿头皮部位血管丰富、肉少皮薄,浅刺即可收针刺之效果,同时进针迅速有助于缓解患儿对针刺的恐惧感,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患儿配合度。贾教授进针迅速,持针坚定,手法宜浅宜轻,患儿及家属接受度均较高。与头皮成15°角平刺头部各穴,并实施快速捻转法,30s/穴,以捻转法配合体针穴位强壮各肌肉关节,每间隔15min行针1次,45 min留针时间,按揉针孔出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粗守形,上守神”,指出了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5]。贾教授认为医生需在充分了解患者思想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基础上,争取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方可获取最佳疗效。无论是复式补泻手法还是单式补泻手法,临床针刺效果均与患儿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若患儿焦虑、恐惧、精神紧张则其脉搏、呼吸、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实施针刺时针刺感应就越强烈,越易产生晕针、滞针、疼痛,相反若患儿心态正常、精神安定自若则实施补泻手法越易成功。CP患儿常常伴有自闭、自卑等,而贾教授在施治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和善、针刺操作动作娴熟、举止镇定自若,通过与患儿沟通,缓解其对针刺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提高患儿针刺过程中配合度。同时其进行针刺时形神合一、持针坚定、进针迅速,并关注患儿的神情、情绪变化,不断鼓励支持患儿,刺入穴后注重得气,时常叮嘱患儿家属多同患儿交流沟通,多支持鼓励患儿。

4.医案

患儿王某,女,2岁零10个月。家属发现其步行不稳、说话言不达意、颈软、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生长发育较正常小儿迟缓。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经人介绍遂来贾教授处求治。贾成文教授检查确为CP,并提出治以开窍醒脑为宜。贾教授采用补法针刺情感区、言语一区及二区、上下运动区、四神聪,15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45min。留针期间王某可自由玩耍(需在家属看护下进行),每疗程为6d,疗程与疗程之间间隔1d。王某经贾教授针刺治疗8个疗程后颈部活动已恢复正常,现言语清晰、走路正常、各种日常活动趋于正常。治疗后电话回访6个月,未见复发。

5.小结

大脑为CP病位之所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记载:“头者精明之府”,指出头为诸阳之会,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关系紧密,手足三阳经及督脉均上行头部;肝肾亏损、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髓海空虚及患儿机体受寒、气血亏虚、肌肤筋膜失其温煦,致使精血亏虚,无法上荣于脑部,引发CP。贾成文教授通过对古代针灸典籍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患儿头部相关区域进行针刺,有助于调节其五脏六腑之功能,疏通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脉,通过调节患儿整体经络系统,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头针疗法操作简单,对患儿造成痛感较体针弱,可直达病所,患儿及其家属易于接受。此外对CP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过程中多关注其心理变化,注重对患儿的心理调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得患儿家属赞誉。

【参考文献】

[1]范建华,潘小霞,陈明明,等.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76-79.

[2]李红霞,贾成文,李丹丹,等.头皮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2):130-133.

[3]李岑,黄栋,叶莉,等.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1994-1996.

[4]张晶晶,雷政权,李彬锋,等.贾成文教授治疗小儿脑瘫经验初探[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5):23-25.

[5]宋保华,踞玮.智力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3):459-462.

论文作者:陈安,王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论文_陈安,王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