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十书》中的城市选址原则论文_李媛媛

浅谈《建筑十书》中的城市选址原则论文_李媛媛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研究古罗马以及欧洲营建活动的基础,欧洲城市建设活动自此本书之后有了系统的论述。主要以《建筑十书》中城市选址内容为讨论对象,讨论维特鲁威对这一内容的归纳分析。

关键词: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城市选址

前言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作家、建筑师维特鲁威为奥古斯都大帝献上了他流传百世的著作—《建筑十书》。“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一部分是维特鲁威自己的建筑经验,另一部分是来自赫莫杰尼斯(Hermogenes)的著作,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希腊建筑论著。维特鲁威将焦点都放在希腊建筑上,对当时奥古斯都的很多重要建筑却避而不谈。《建筑十书》是当时此类书籍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该书……很有价值的。”牛津古典词典中这样对其进行分析。布朗·鲍德温曾对维特鲁威评价道“在亚历山大和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维特鲁威是建筑领域中唯一的权威,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观察和阅读获得了大量的建筑素材。整体而言,他强调了建筑和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的价值和重要性。”

1《建筑十书》版本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化时代以来的建筑实践,对于古罗马帝国公共建筑、私人建筑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并且一劳永逸的为西方建筑理论奠定了基础。此书问世后一直受到著作家的关注,不仅在建筑学科的专著中频频出现,还影响到了其他学科,例如,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约23-79)在他的百科全书《博物志》(History of Nature, 公元77)中,将此书列入植物学与矿物学的参考书目,并提到维特鲁威的书在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与市政工程的规范手册。更为夸张的是,拉丁教父、塞维利亚大主教伊西多尔(Isidore)在他的著作——二十卷的《语源学》(Etymologiae, 约623)中将《建筑十书》列入古代重要著作之列。但大部分著作家对《建筑十书》的兴趣都在于它对古代知识与理论的保存,其并未一直对建筑实践产生影响,在漫长的中世纪它被束之高阁,保存在“被遗忘的角落”。因种种原因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出世原文已经不可考,后世留有大概四种现代英文版,各有长处,我选择了以罗兰本为底本的陈平中译的《建筑十书》。

2《建筑十书》中的城市选址

《建筑十书》第一书中前三章是关于建筑师的培养和建筑原则的阐述,从第四章开始就是维特鲁威对于城市选址布局的总结和阐释。

2.1 城市选址

“上帝被看作是世界的建筑师,而建筑师则是仅次于上帝的神。”维特鲁威认为建筑师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世界”的一部分。从城市选址到规划之后的建筑建造都离不开建筑师,而缺少建筑师参与的建造活动在他看来都是“无意义者”,建筑应是“被赋予意义者”。而城市作为“被赋予意义者”的聚集处,它的选址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城市的选址布局方面,维特鲁威系统地详述了希腊和早期的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在第四章中,除了周围环境、道路、地形和朝向外,他还谈到风向、阳光、水质、污染、卫生等等,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的经验,另一方面参照了希腊化时期小亚细亚建筑师的著作,也正因为如此,《建筑十书》被称为是一本了解希腊化时期建筑的重要史料。

2.2 维特鲁威的实践经验

奥古斯都大帝时期,城市建设,各种公共建筑,私人建筑等一系列的建筑活动频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在建筑上所花费的费用几乎等于前四个世纪用于罗马全部建筑费用的总和。”所以,到晚年,奥古斯都可以夸口说,他所接受的罗马是砖木的,他所建成的罗马是大理石的。作为在尤利乌斯·凯撒和奥古斯都时期都任职于军事建设和殖民城市建设的维特鲁威,他的实践经验的丰富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在第一书的前言中可以发现,“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我第一个被令尊大人[尤利乌斯·凯撒]所赏识,我也是他的美德的忠实赞美者。因此,当奥林匹斯山众神将他迎入天界并将他的统治权移交给陛下时,我对他的怀念与忠诚也就自然传递给了陛下。于是,我被委以重任……并和他们一起领到了一份俸给,最初是陛下的恩赐,后来在令姐的建议下延续了下来。”因此在《建筑十书》中有很多的实例用以佐证维特鲁威总结的原则和方案。

2.3 选择健康的营建地点

“首先是选取一处健康的营造地点。地势应较高,无风,不受雾气侵扰,朝向应不冷不热温度适中。此外,应尽量远离湿地,因为当清晨太阳升起时,微风吹向市镇,夜间形成的雾气弥漫着,与湿地的动物发出的有害气体混在一起阵阵袭来,侵害居民的身体,使这个地方易于发生传染病。同样,如果城墙筑在海边,朝西或朝南,对健康也不利,因为夏天太阳升起时南面的天空温暖,中午炙热;同样的道理,如果朝西的话,太阳升起时天空变暖,中午热起来,晚上则变得酷热难当。”维特鲁威认为建造城市最重要的是选址,地势、风向、朝向、温度以及周边环境是选址的重点。在此之中。“地势应较高”与中国古老的建城思想不谋而合,《管子》的仲马篇中“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对于“不冷不热温度”他认为,若没有温差小的地区时应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地点,高温比低温更容易侵害人体,他引用希腊人所谓的stoicheia的基本原理来支撑他的说法,也举了铁高温熔化冷却凝固硬化的现象,以此来证明高温对人体的伤害。利用希腊的“元素”原理他推导出可以利用动物的天性,分析它们的元素所属,观察它们的生活区域选择适宜的建城地点。“因此,我要强调以下这个观点:应重新找回古老的选址原则并付诸实施。”这个原则就是在想要建设城市的地方用本地的羊作牺牲,检查羊的内脏有没有问题,在检查了一定数量之后发现大部分的羊没有疾病,没有中毒,那么这个位置就适合建城。

“应尽量远离湿地”此处“湿地”是指既无河道又无排水沟的停滞不动的湿地,这些地方会因各种物质的潮湿腐败而产生有毒气体,因此也不适宜人的生存。根据其最后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维特鲁威认为城市建在海边应朝向北方或者西北方,避免城市过于炎热。

3结语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的城市选址思想在古罗马时期是科学的,有生命力的,在现代其中的一些原则也是具有参考意义。本文仅就城市选址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选择健康的营建地点是维特鲁威对城市选址的高度总结,在人类无法大范围的改变自然环境的时候,顺应自然,选择建造地点,这不是妥协而是智慧。维特鲁威在这一阶段并没有进行大而空的理论描述,他用简练的语言将营建地点的选择进行归纳分析并且举例说明,有助于后人理解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德]汉诺 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p3.

[2]T·法兰克.古代罗马经济研究[M],第一卷,p370.

[3]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p273.

[4][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 [美]I.D.罗兰英译,[美]T.N.豪评注/插图,陈平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9,p63-74.

[5]刘增泉.罗马文化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p126.

论文作者:李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十书》中的城市选址原则论文_李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