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优化的思考论文_邓娟

对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优化的思考论文_邓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

摘要:一个优良的人才政策环境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强烈的吸附力。本文拟通过对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期能促进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的优化,提升泸州市的人才竞争力。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政策环境;人才流动

专业技术人才指通过学习接受某方面技术知识,具备该专业技术能力的、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称为专业技术人才。优良的人才环境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再通过相应的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对区域经济产生一系列深刻影响,因此优化人才环境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更加是一个战略问题。而人才政策环境是人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人才环境需要考虑到人才政策环境的优化。

一、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泸州市是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及区域分布上,截至2017年,全市及共有专业技术人才99981人[1]。从专业技术人才的空间分布看,泸县、江阳区、合江县三区县聚集了全市各区县人才总量的54%,分别占了28%、13%、13%。从各区县专业技术人才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看,2015年-2017年龙马潭区、泸县、叙永县占全市各区县人才总量的比重略有扩大。在职称结构上,泸州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8.38%。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5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96%;中级职称3.8万人,占全市的7.09%;初级职称5.05万人,占全市的9.33%。

尽管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整体态势欣欣向荣,但由于泸州较长时间处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弱势区域,强势区域对泸州的虹吸现象长期存在,导致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时有发生。古蔺、叙永等县由于在收入水平、事业发展空间、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导致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人才保持上困难重重,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存在诸多问题。

二、泸州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现状与不足

由于政策对人才成长、人才聚集的导向作用,为最大地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各地区先后出台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营造一种人才济济的社会氛围,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力,此所谓人才政策环境。而创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对于培养、引进、使用、留住人才至关重要[2]。

随着《泸州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泸州市提出“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人才中心”的目标定位,并配套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四大平台”、完善“三大机制”。“五大工程”,即“领航泸州人才工程”“紧缺人才倍增工程”“特色人才开发工程”“本土人才提升工程”“人才平台支撑工程”五大人才专项工程。“四大平台”,即政校院企开放合作平台、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大型会展和活动平台、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平台。“三大机制”,即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本土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绿色通道服务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本市人才工作的区域竞争力。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实施,泸州市较好地发挥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泸州市制定的人才政策大体可分为人才引进、人才落户、人才保障三类政策,初步形成了的“1+N”政策体系,且在此体系的引导下,泸州各区县级也制定了更详细的人才政策。泸州市本级在2015-2017年间出台核心人才政策共26个,各区县级在此基础上,又纷纷制定了更加适合其发展的人才政策,如纳溪区制定《纳溪区“云溪人才新政”20条》等政策共7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泸州的人才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是泸州地区的人才政策已涵盖了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的各个环节,体系化初步形成。二是人才政策的宏观性引领与微观性实操紧密结合。从已有政策看,不仅市级层面出台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区县也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例如古蔺区出台了《开展柔性引才,构建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意见》。三是人才政策涵盖了人才成长、发展的各方面,内容较为丰富。四是泸州人才政策围绕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人才中心”人才战略,全力促进人才战略与人才政策无缝对接、有序推进,具有可持续性。

但是,泸州人才政策的激发作用还有未尽之处。其一,泸州人才资金投入力度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财政投入优势不显。泸州市2017年按照财政预算收入的1%设立了市级人才发展基金,额度为5000万元,与发达地区(如东莞财政收入3%)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其二,专业技术人才政策针对性弱,创新程度不足。在政策内容上,泸州市与周边兄弟市州同位竞争却并未结合泸州地区本身的特点,政策内容大同小异;而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制定又更少的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与其他类人才政策混为一谈;同时,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壁垒和身份依赖局限未取得实质突破,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跨国界的人才整合与利用机制还未有效建立,中心城区与老少边穷地区人才流向两极分化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并且政府与企业合作度不够,企业在引才渠道上发挥的作用不够。

其三,泸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政策精细化程度不够。安居落户政策覆盖面较窄,部分引进人才未能享受到人才公寓、廉租房、公租房等优惠政策,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相关政策的“落地率”“满意率”不高。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尚未完全畅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未实现区域间的互联互通,给引进的外籍人才带来了不便。

三、改善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的建议

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是制定和优化人才政策的目标和指针。人才政策环境的优化,除了需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要考虑到各类人才的心理诉求。首先,政策制定要符合人才发展规律,把握各类人才特征对症下药,是一个优良的人才政策的基本要求。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其对于人才成长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人才成长体系中的人才培训机制、知识获取平台搭建等问题上,要适度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

其次,政策实施要注意协同性。泸州市人才政策种类繁多,除了市本级制定的相关政策外,各区县也制定了相应规范性文件。毫无疑问,这使得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全面、更具有操作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同级别、不同区域间的人才政策应当具有协同性,才能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壁垒,才能有效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跨国界的人才整合机制,才能缓解中心城区与老少边穷地区人才流向两极分化的格局。

再者,政策评估要注重反馈。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涵盖人才的引进、流动、激励等方面,但是关于专业技术人才后续的评估却很少涉及。人才政策的评估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环境的优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提升人才竞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才政策我们要持续发力,同当前泸州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人才政策我们要及时改进,或者及时停止以止损。

最后,政策宣传也同样重要。尽管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宣传十分重要。泸州的经济发展不及发达城市,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上需要更加注重策略,另辟蹊径。如泸州地区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塑造了泸州地区自信、勇敢的价值观念,而勇于拼搏、敢于创造正是孕育、吸附专业技术人才最重要品质。

参考文献

[1]泸州统计局.泸州统计年鉴[J].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吴德贵.优化人才环境 提升人才竞争力[J].中国人才,2004(2):58-60.

作者简介:邓娟(1994-),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10071,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邓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对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环境优化的思考论文_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