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外部成本研究_农用地论文

农用地用途改变的外部成本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用地论文,用途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部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一)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不影响当事人的决策,因为外部成本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给他人带来这些成本的当事人无需承担相应的费用。这样,外部成本会成为经济无效率的一个来源。解释外部成本最典型的示例是污染。下面让我们仍然分析上面工厂向河水中倾倒废物的例子。图1显示了工厂在竞争性市场中的决策,图2是假设所有工厂都产生相似外部不经济时的情况。同时假设工厂要减少废物的倾倒只有降低产出。分两步分析外部成本的性质:首先是只有一家工厂产生污染,然后是所有的工厂都以同样的方式产生污染。

图1

图2

图1中的MC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工厂边际生产成本曲线,称为边际私人成本(Marginal private cost),该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之中,因此是价格P[,1]的接受者。工厂在进行生产决策时并不考虑他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影响,只计算自身的成本和收益,则该厂商在产出为q1时利润最大,这时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即边际收入。然而,伴随着每一单位的产量,都会有倾倒于河流中的废物,因此对下游农场主产生了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如图中的MEC曲线。这条曲线向上倾斜是因为污染水平越高,继续倾倒1单位的废物给农场主带来的危害是上升的。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该厂商的边际成本应该是其内部成本加上外部成本,即边际社会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曲线MSC(MSC=MC+MEC)。MSC曲线与价格曲线在产出为q[*]处相交。

对于社会来说,q1产出水平太高,造成的污染太多。符合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是q[*],因为在q[*]的产出水平上边际社会成本等于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在q[*]产出水平,生产者承担了决策的社会成本。由于q[*]小于q1,q[*]产出水平所造成的污染小于q[,1]产出水平所造成的污染。

接下来考虑所有工厂都把废物倾倒入河水中会发生什么。在图2中MC曲线是该产业的供给曲线,与产业的产出相关的边际外部成本MEC是把每个农场主在每种产出水平下受害的边际成本相加得到的。MEC曲线代表所有工厂边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总和。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我们来分析产业的产出是否是有效率:如图2所示,有效的产出水平是1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时的产出水平。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的边际收益,有效产出为Q[*],为边际社会成本MSC与需求曲线D的相交处。然而,产业的竞争性产出是在Q[,1],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MC的相交处。

本例中,每单位的产出都导致废物的产出,无论我们是看一家厂商的污染还是整个产业的污染,经济效率都显示生产过多,它导致太多的废物倾倒入河中。产品不正确的定价是无效率的来源。如图2的P[,1]太低了,它只反映了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成本。外部成本导致短期也导致长期的无效率。在存在外部成本时,长期平均私人生产成本低于长期平均社会成本,根据长期均衡理论,外部成本鼓励太多的厂商留在产业内。

(二)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方法 为纠正外部不经济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环境经济学家提出以下几个政策建议:

1.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这样一个法则:如果要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极大化,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必须相等。因此,他认为,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对带来外部成本的企业征税,税额等于边际外部成本(或者对于带来外部收益的企业来说,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补贴,补贴额等于边际外部受益),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2.一体化,即将企业合并。比如A企业的生产影响到B企业。如果影响是正的(外部经济),则A企业的生产就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负的(外部不经济,产生外部成本),则A企业的生产就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假设现在将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C企业,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内部化”了。合并后的C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C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适度状态。

3.如果只是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将产权赋予交易的任何一方是没有差异的,只要产权是明确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双方之间的谈判和交易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回到工厂排污的实例中,现在假设厂商有向河水中排放废物的权利,而下游农场主没有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产权,这时下游农场主可以付给厂商一定费用,厂商可以利用这笔资金改进生产,减少污染;同样,现在假设下游农场主有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产权,而厂商没有向河水中排放废物的权利,这样厂商则面临停产或者支付与排放废物相关的成本,外部成本就会内部化。因此,不论哪种方式,只要明确界定污染的权利,不管赋予厂商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下游农场主不受污染的权利,都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自由交易到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二、外部成本的计量

(一)外部成本的计量公式 通过以上对外部成本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把外部成本看作一种“损失”。仍然以工厂向河水中倾倒废物为例解释这种观点。由于河水遭到污染;下游农场主面临两种选择:(1)投资治理河水污染或者寻求新的灌溉水源,以保持原有的生产水平;(2)仍然使用被污染的河水进行灌溉,以至于生产水平降低。首先分析农场主的第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环境资源,由于受到污染,江河水域的功能遭受损失,因此,要想继续获得这些功能农场主必须增加私人成本。一种生态资源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四种功能,即调节功能(Regulation functions)、载体功能(Carrier functions)、生产功能(Production functions)和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s)。环境资源功能损失的计量本身是对多功能引起的多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Direct use value,DUV”、间接使用价值“Indirect use value,IUV”、选择价值“Option value,OV”和存在价值“Existence value,EV”)损失的计量,由此可以将资源功能损失理解为多种价值的损失之和。再分析农场主的第二种方案,很明显由于河水遭到污染,生产水平降低,收益减少。无论哪种选择,对于下游的农场主来言都是一种损失——增加私人成本或者减少受益,农场主原有的福利水平降低了。

现在讨论农用地改变用途的外部成本计量。农用地用途的变更会对原有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干扰或破坏,导致依附于农用地生态系统的各个经济(产业)部门的产值减少,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系统中每一个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部门由于农用地用途改变导致的原有生态系统结构破坏而引起的福利水平变化都会波及其他部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现在可以得出外部成本的计算公式:

外部成本=农用地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损失+农用地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损失+农用地资源的选择价值损失+农用地资源的存在价值损失……(1)

外部成本=农用地用途改变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引起的相应行业的年度产值损失+年度用于被破坏农用地资源的治理恢复费用………(2)

其中:农用地用途改变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引起的相应行业的年度产值损失=农用地资源破坏引起的相应行业的年度产值直接损失+相应行业的年度产值间接损失。

首先对(1)式进行分析,现代环境经济学者将生态资源的功能及价值分为3类:①能够以商品形式出现于市场交易的功能,这些功能的价值直接由市场价格决定,主要是指大部分的承载功能和生产功能;②虽然不能以商品形式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但有着与某些商品相似的功能,它们的价值可以借助市场价格来确定,这主要是指大部分的调节功能;③类似于大部分信息功能,它们的价值与市场交易行为无关,只能用特殊方法进行计量。式中间接使用价值虽不能用市场价值直接表现,鉴于其与市场交易行为有种种联系,可以寻找相关的市场价值来替代。比如广泛采用的剂量——响应法、旅游费用法、内涵资产定价法等。对于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国外较多采用意愿调查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就(1)式而言尽管在概念上很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困难。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完善的市场价格体系,对于间接使用价值所采用的替代价格有很大的争议性,对选择价值、存在价值这些非市场价格型价值也缺少大量的实证。

式(1)如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特征量的影响来表示,即为(2)式。虽然在对应关系上不是严格的,但(2)式反映的经济损失更真实,更能代表现实的经济损失。一般称(1)式为价值型计量方法,(2)式为核算型计量方法。本文仅就核算型计量方法进行探讨。

(二)核算型计量方法 核算型计量模型中最有争议的地方在于农用地资源间接使用价值损失对行业年度产值的影响,它不是直接表达为农用地资源间接使用价值之和,而表示为农用地资源间接使用价值损失对整个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冲击,表现为对各经济总量的影响,这些总量一般指产值而言。

现在学术界应用最多的是投入——产出模型来对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计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对传统意义上的间接经济损失即社会经济关联型损失进行计量。社会经济关联型损失是指损失对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的直接损失通过社会经济系统的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其他损失,这里主要指产业关联型损失。

1.投入——产出模型的引入背景。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系统中每一个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部门由于农用地用途变更导致原有生态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的投入产出变化都会波及其他部门,即直接经济损失通过整个经济系统的网络而引发系统的其他破坏。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直接计量出这些破坏对整个经济系统总产值或总投入的影响,避免了由于定义模糊而引起在判断那些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那些损失是间接经济损失上造成的误差。正是由于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给判断直接、间接经济损失造成了很大困难。然而计量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旨在计量农用地用途改变对整个经济系统造成的损失,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1)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应具有可加性,因此将其置于同一个经济学量层次。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本身的经济学含义和以上的分析二者应属于总产出层或总投入层。(2)整个经济系统的部门关联性保持稳定。(3)采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尽管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可以用来研究主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研究主要产品的消费结构,其编制过程中收集信息与统计资料、数据等方面的困难较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小,但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指标不仅可以按水平方向相加,而且可以按竖直方向相加。按竖直方向进行分析可以说明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构成,而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只能够按水平方向相加。对整个经济系统损失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将这些损失价值比(货币化),使其更加直观,更能引起项目决策者的注意,因此采用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4)理论上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产品流通,依赖于其上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地区性经济系统,与外界经济系统的部门之间存在着产品的输入和输出。但本文旨在引入投入——产出模型这一较有前途的计量方法,将问题简化为全国型投入——产出模型。(5)强调系统各部门损失是由农地用途改变导致原有农用地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引发的。在实际操作中要对影响系统各部门损失的因素合理选择,在以下公式推导过程中假设已经确定这些损失是由农地用途改变导致原有农用地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引发的。(6)本文首先利用一般意义上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计量方法推导,最后给出适用于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

3.具体计量方法。表1是一张示意性的投入——产出表。

表1 投入—产出表

分配去向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y[,i]总产出x[,i]

投入来源

部门1

部门2 …部门n小计

部门1 x[,11]

x[,12]

x[,1n] u[,1]y[,1] x[,1]

中部门2 x[,21]

x[,22]

x[,2n] u[,2]y[,2] x[,2]

间 … …… … … …… …

投部门n x[,n1]

x[,n2]

x[,nn] u[,n]y[,n] x[,n]

入小计

c[,1]c[,2]…

c[,n]

C Y

X

最劳动报酬v[,j] v[,1]v[,2]…

v[,n]

V

初纯收入m[,j]

m[,1]m[,2]…

m[,n]

M

投小计n[,j] n[,1]n[,2]…

n[,n]

N

入总投入x[,j]

x[,1]x[,2]…

x[,n]

X

表中,x[,ij]表示部门j生产时要消耗部门i的产品价值。为了表示部门i与j之间的这种生产

中I为单位矩阵。

②完全消耗系数。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除了直接联系外,还有间接联系,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全部联系。直接联系可以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得以揭示,而间接联系则要通过计量完全消耗系数才能得到。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b[,i]j,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它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设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为已知,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意义,当整个经济系统各部门分别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它们所需要直接的各部门产品或服务形成的矩阵为:X[,(0)]=AI,I为单位矩阵。

由此产生的各次间接消耗量组成的矩阵为:一

标签:;  ;  ;  ;  ;  ;  ;  ;  ;  ;  ;  

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外部成本研究_农用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