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论文_兰海生

兰海生

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 545299

摘要:目的:探讨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2012 年 1 月~ 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 5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29 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椎间融合术,为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椎弓根螺钉和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 VAS、ODI 及 JOA 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 1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VAS、OD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JO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 OD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JO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感染、神经功能损伤或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术;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手术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其中,椎间融合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但该手术花费的时间较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的时间长,患者的接受程度较差[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不错。为了进一步探讨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我们对 2012 年 1月~ 2014 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 2012 年 1 月~ 2014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们将这 5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29 例患者。这 58 例患者的症状均符合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且这些患者经保守治疗的结果均为无效,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或伴有同侧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需要同时行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的患者。本次研究排除存在既往椎间盘疾病手术史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且难以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腰椎畸形或滑脱等脊柱疾病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 32 例,女性患者26 例,他们的年龄在 33 ~ 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7±4.23)岁。在这些患者中,突出的椎间盘为 L4-5 的患者有 38 例,为 L5-S1的患者有 2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椎弓根螺钉和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在进行手术前,为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 X 线片、MRI 或 CT 检查,以明确其椎间盘的病变程度。术中为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麻,然后对其椎间后路进行减压。为患者取俯卧位,为其剥离椎旁肌与椎板。为观察组患者分别置入两侧上、下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2 枚,使之将部分椎板咬除并为患者切除关节突以便对此处进行减压。摘除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并解除其神经根粘连及受压的情况。对患者的侧隐窝进行探查,并刮除其上下软骨终板,将切下的椎板骨质咬切至米粒状,取其中的一部分填入到患者的椎间隙内,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对剩余部分进行填充,直至患者的椎间隙恢复至正常高度,并为观察组患者将椎弓根螺钉拧紧。手术全程均在 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进行,并使用双电极进行电凝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融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评定标准

在术前、术后 1 个月及术后 1 年,分别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腰腿疼痛评分(JOA)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腰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X2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P < 0.05,则表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两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术后 1 年,为两组患者均进行 CT 检查。在观察组中,骨性融合的患者有 29 例,观察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 100%。在对照组中,骨性融合的患者有 25 例,对照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86.21%。观察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感染、神经功能损伤或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及麻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其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但仍有 10% 左右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椎间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一种常用术式,其疗效尚可,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影响其治疗效果[3]。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4]。坚强内固定可以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为术后椎间骨性融合提供保障,使患者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联合使用椎弓根螺钉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不错。此方法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还可减少手术对患者相邻椎体的影响[5]。同时,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有利于缓解应力遮挡所致的椎体骨量丢失,可保留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的进程[6]。总之,用椎弓根螺钉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丹,张怀平,王亮等.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4):117-118.

[2]黄华伟.单侧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辅助单边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 438-439.

[3] 聂国利.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4,(18):70.

[4]谭俊铭,叶晓健,贾连顺,等.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5):397-399.

[5]荆兴泉,杨双石.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25 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56-4757.

[6]吴洁石,包聚良,徐瑞生等.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J].江苏医药,2010,36(2):154-156.

论文作者:兰海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论文_兰海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