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论文_翟建新

解析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论文_翟建新

摘要: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综合性能。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安全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加以管控,要有足够的重视,对混凝土施工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管控,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施工的技术探讨

1.1施工准备

(1)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对施工工人的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强调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尤其是梁板交接和柱头位置,以及振捣时间、间距、频率等事项。(2)在施工阶段,应该对该地区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掌握,根据工程的需要,把浇筑工程中所必备的防雨、防暑、防冻物资事先准备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3)在浇筑施工之前,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使其偏差值在国家验收评定的标准以内。还应该对模版接缝处是否密合完好以及其支撑是否稳定进行检查,还要对钢筋和模版进行预检,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始浇筑。

1.2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1.2.1材料准备

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采用相应品种的水泥。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的检查。而选择细骨料时,应该重点检查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尤其是要对有害物质含量和含泥量进行检查。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应该避免采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生活污水来进行拌合。外加剂:应该保证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资格,且要出具对于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1.2.2混凝土的运输

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1.2.3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1.2.4混凝土的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3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1.2.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措施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1.2.62混凝土的拌合

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对含水率过大的骨料应采取烘干措施。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2.1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及质量意识是关键。①施工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明确相应工作的职责与责任。②要加强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宣传培训工作,经常组织开展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知识宣传活动,并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施工等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此外,要全面把握建筑工程质量意识形成的规律,夯实质量管理主观基础,逐渐形成完善的质量与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2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

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管控是提升作业质量之关键,因此,应积极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浇筑水准:①优化原材料的配比,达到科学合理的比例,充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配比技术在混凝土上的应用;②浇筑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开展实时监控,使得温度控制更为容易与及时、准确,从而更好对混凝土浇筑成型展开控制。而且在此环节中,其浇筑应该均匀且沉降安全;由于混凝土会固结;③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保证其在保温保湿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养护,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

2.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人员管理技术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以更好的保障施工:①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落实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浇筑意识及操作水平,规范施工操作,确保施工安全;②加强材料管理,确保材料质量;此外,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确保施工能够按规定程序顺利进行。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管理,实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2.4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工程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人员多,工程系统的复杂多样性决定着建筑施工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①建立质量责任制,落实个人负责制度,强化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各自在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责任,出现质量问题,落实到每个人并督促进行整改。②建立内部质量监督控制制度。各个环节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质量控制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障施工工程在完整的监督链条上。③恰当运用人员管理激励策略,激发作业人员工作自觉性与主动性,制定奖罚机制体现人性化。

结束语

要想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要注意混凝土配比、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只有不断将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提升、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管理工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同时要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后维护都要严格的监管、检查、控制。相信广大建筑企业在不断努力探索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优化,从而提升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减少因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秀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

[2]章兴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论文作者:翟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解析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论文_翟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