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发展与传承

吕晓燕(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 要: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当代人了解革命历史,而且对我国传统歌谣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四川革命老区红歌不仅见证了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也象征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红歌不光是战争时期的文化产物,更是当代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发展背景出发,从继承方式、传播保护现状两个角度对四川红歌的传承展开研究。

关键词: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发展;传承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是指上世纪30年代起源于四川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歌曲,歌词大多宣扬中国军人艰苦朴素,勇敢正直的革命精神,以及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勇气。红歌是抗战时期的文化产物,不仅象征着中国军人不畏牺牲的精神,也象征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抗敌寇的决心。

通过对酒店客人身份的识别可以很快了解到客人在饮食上的习惯以及偏好,那么酒店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客人推荐比较合心意的消费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酒店的顾客感受到酒店的用心,同时也可以增加酒店的盈利。消费服务所针对的也是酒店的会员顾客。

一、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发展背景

1.地理背景

环境是孕育文明的重要土壤,环境不同,造就的文明也各有特色。1932 年12月,红军穿过大巴山进入四川地区,1933年2月,红军在大巴山南麓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由于交通闭塞,大巴山经济落后,民众生活困苦,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加上长期受到资本家和政权的压迫,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参加革命事业。此外,大巴山植被丰富,地形复杂,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掩护作用。大巴山优越的作战环境和坚实的民众基础,使其成为抗战时期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同时,也诞生了一系列革命红歌。

2.文化背景

不同地区的民族特点,历史背景,民俗风情,都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和艺术作品。早在革命红歌诞生之前,大巴山已有悠久丰富的巴文化。红军在内战时期就在通县,南县和巴县成立了后勤指挥部和苏维埃机关部等,目前,大巴山当地存留的革命遗址还有上百处。

3.历史背景

在革命早期阶段,川陕苏地区就成立了革命政府,这对红歌的流传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尽管川陕苏区政府只存在了两年多,但在内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带头作用,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川陕苏地区的文化既有当地民俗风情的特点,又融入了许多战争元素,是当代人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渠道。

4.政治背景

大文娱被马云和阿里巴巴寄予厚望。早在2012年,马云就提出“Double H”战略,他认为未来10~20年,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健康(Health)和快乐(Happiness)。随后,阿里也开始大力度布局这两个领域。

二、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传承

1.继承方式

(1)活态继承方式

第三类是生活在四川当地的民众,对于四川革命老区红歌都会唱上几首,尽管有些人未曾经历过那段战争岁月,有些人不了解红歌的由来和历史,但因大多数红歌旋律轻快,歌词朗朗上口,容易口耳相传,因此,多数当地人都会唱上几首。这是一种对于四川革命老区红歌无意识的,自发性的传承。

由式(3)可以看出相邻脉冲时刻接收的干扰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只与散射波干扰机位置有关,与散射点位置无关,两天线接收的干扰信号满足

第一类是参加过红军或革命事业的民众,对他们而言,红歌不仅象征着那段记忆深刻的战争岁月,更象征着中国军人勇敢果断,不畏牺牲的精神。

个案研究是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基于个案研究的特点,本文选取个案研究法探究一位新入职高职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与其他传承方式不同,活动传承主要依靠活动演出起到发扬和传播文化的目的。在传承红歌文化时,多以红歌演唱和文艺表演为主要形式。

不同于其他静态的文化遗产,红歌是革命时期特殊的精神符号和文化特色,除了记录文字和录制音像视频外,还需要口耳相传式的活态传承。静态传承的载体是文字,音像和视频,而活态传承的载体是人,目前,主要有三类活态传承人。

(2)文献继承方式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各省市有关红歌的资料并不多,多以印刷书籍,手抄本和报纸刊物为主,这些资料大多历史久远,有些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且售价普遍在一元以内。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上、下)》,《红军歌谣(南江县)》,《巴山情》,《南江民歌选(革命历史歌谣)》和《四川老根据地革命歌集》等。

第三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歌词和曲谱的记载存在一定疏漏和错误,可能当时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唱和记录,容易出现差错。

太极拳、健身气功是排名第8位和11位的关键词,是高频关键词中仅涵盖的两个运动项目的关键词,皆属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一直受到中西方的广泛关注。起初是关注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健心的理论性研究[29,30],逐渐过渡到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身体功能的实证性研究[31,32]以及作为一种改善老年人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的运动方式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研究。

在查阅和汇总了上述资料后,本人认为,当前红歌的文献传承存在三大问题。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是音乐和政治的融合。四川革命老区红歌是部队宣传革命精神,鼓励民众加入革命事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后人了解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的主要渠道,除了红歌,还有话剧表演,石刻,诗歌等宣传形式。

第一, 当代人了解红歌的渠道较少,目前多以过去的资料和书籍为主,无法深入了解红歌的由来,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 纸质资料上记录的多是歌词,很少会涉及到曲调和曲谱,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记录者非音乐专业出身,乐理知识匮乏。

由上述结果可知,该行客户满意度的结果分别为很不满意占比0.0 194,不满意占比0.1 040,一般占比0.3 298,满意占比0.4 498,很满意占比0.0 970。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该行的客户满意度总体评价结果为满意,但是一般的隶属度为0.3 298,占比也很大,究其原因,从前一步计算可看出其中一般所占比重都比较大,第四项品牌形象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其实用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同时需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增强营业网点与自助服务分布的合理性。

(3)学校继承方式

有的四川革命老区红歌因其宣扬正向精神,被编入音乐教材,比如本人小学时音乐课本上的《盼红军》。此外,许多学校积极组织各类与红歌有关的活动,比如:安排师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和历史遗址,在校内或校外组织红歌演唱和比赛,宣传革命历史和红歌文化等,四川音乐学院曾数次安排师生前往巴中和南江等地进行红歌演唱,也曾将当地的红歌录制下来,并进行艺术表演。红歌《尖尖山》曾被选入21世纪全国高师音乐教材《中国民间音乐概述》(修订版),该歌曲讲述了当地民众艰苦的生活状况和军民共抗敌寇的勇气和决心,是当地传唱度最广的红歌之一。

人类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总是以理想状态作为追求目标的,立法审议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法律程序,立法审议自然应当符合公正、效率与科学的要求。除此之外,立法审议还应符合民主的基本要求,这些价值取向决定了立法审议的应然形态。

(4)活动继承方式

第二类是生长于四川当地,长期受到革命熏陶和长辈影响的红歌爱好者。以郑开江先生为例,他已年近70,从小爱好红歌,且对革命历史有较深的了解,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再如,袁吉芳先生已有60多岁,是南江县乐坝镇的民间艺人,也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他从小爱好山歌,被当地居民称为“山歌王”,除了山歌,他也会唱红歌,但数量和熟悉程度远不如山歌。

解析:由“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5∶1”可知,亲本红花植株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为若亲本红花植株全为纯合子,则子一代全为红花植株;若亲本红花植株全为杂合子,则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因此,该题的关键就是要确定亲本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各自占的比例。

2.传播现状

红歌没有特定的曲调和歌词,在传播过程中,既可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也可保持其原貌。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尤其是交通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红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传播。通过分析某些传唱度较高的红歌,不难发现,许多巴山地区的红歌不仅有当地独特的文化印记,也融入了其他地区的民俗风情。许多巴山地区的红歌流传度颇高,比如:《红军不久要归来》,该歌曲最初在南江水河传唱,现已收录于达州地区革命文化资料中;《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红歌,但其改编版本在四川颇受欢迎;《十绣调》虽然是湖南红歌,但曲调却是“四川调”;《打鹰潭》和《妇女慰劳红军歌》都是江西红歌,其曲调也都是“四川调”。

《盼红军》是目前国内传唱度最高的红歌之一,但其源于何地一直备受争论。有学者认为《盼红军》源于湖北,理由是其已被收录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有学者认为这是四川地区的红歌,因其多次出现在四川地区革命历史文献中,比如《巴山情》和《红军歌谣(南江县)》,且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也将其收录其中。

作为当代人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途径,红歌不仅见证了那段难忘的战争岁月,也象征着中国军民奋勇抗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红歌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融入地方文化和社会风俗,使其从战争时期的文化产物转为传承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

3.保护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接触到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度和宽容度也在不断提高。此外,欧美等外来文化对当代人的审美偏好产生了极大影响,流行音乐成为当前乐坛主流的作品形式,传统音乐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逐年下降。因此,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传播和继承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一, 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好流行音乐,认为传统音乐过时老旧,这使得红歌的传承面临阻碍。

第二, 由于历史久远,目前仍在世的革命军人已为数不多,所以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传承刻不容缓。

第三, 由于红歌的传播多以口耳相传为主,可参考和借鉴的文献资料较少,不利于红歌的传播和继承。

当前,已有相关部门制定了红歌保护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并建立了专门的红歌保护组织。

三、结语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是革命岁月的见证,也象征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精神。正如《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中所述:“音乐是保留历史的最佳途径,缺少音乐,历史就缺少生命和活力”。四川革命老区红歌也是如此,用音乐传承历史和文化,是当代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张景泊.以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J].人民论坛,2019(06)

[2]邱思扬.改革开放40年红色文化研究综述——以四川省为例[J].新西部,2019(03)

[3]欧阳秀敏.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4]侯福章.浅谈如何弘扬红色文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

[5]丁宜坤.巴蜀文化背景下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传播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基金项目: 四川革命老区民歌改编钢琴曲研究,编号:SLQ2018C-13

标签:;  ;  ;  ;  ;  ;  

四川革命老区红歌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