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_农 坤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_农 坤

农 坤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卡白村完小 533416

摘 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创设情境 探求知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数学中的一些抽象问题,这是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学语言需要生活化。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教师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题:“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教师经常运用这样带有生活色彩的语言提问或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而且也容易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休戚相关。

二、创设情境生活化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地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作“有余数的除法”。这样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三、理解问题生活化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

四、探求知识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总之,数学即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农 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_农 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