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省市部分高校目标定位的分析与研究--广西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与专业结构调整研究”_大学论文

对部分省市部分高校目标定位的分析与研究--广西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与专业结构调整研究”_大学论文

部分省市一些大学办学目标定位的分析与研究——广西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与专业结构调整研究”子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题论文,目标论文,广西论文,结构调整论文,省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811 (2000)05—0046—07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水平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高等教育不是抽象的,必须具体落实到各类高等学校的发展上去。一所高校能否较快地、卓有成效地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正确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即准确地做出办学目标定位。

对于高校办学目标定位已有不少论述,这里仅对部分省市一些高校进行考察的情况并结合有关资料作一些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综观这些高校在确定办学目标或进行目标定位时,无一不遵循或依据以下三条原则:第一,根据全国或地区,甚至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直接提出对某个学校的要求,希望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开展哪些方面的科学研究,以支撑重点工程建设或支柱产业的发展。第二,当地或区域所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经济上物质上的支助,政策上的支持,发展教育大环境的创建等。第三,本校目前具备的条件,包括校园、校舍、各种设备和设施、图书资料以及师资力量等硬条件,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学科建设和优势等软条件以及学校的经济状况。以这三条原则为基础,再结合考虑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办学定位目标。

一、国家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

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山东大学为例进行分析。中山大学面向21世纪的办学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把学校办成我国南方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和鲜明地方特色、接近一流大学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办成为我国南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办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中心,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到2010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将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全国重点大学前列,学术水平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部分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特别是广东培养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山东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力争2001年,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保持文理优势,经济、政法、科技、管理等学科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的,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一定数量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具有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高技术研究的,并有一批处于学科发展前沿的开创性科研成果,能培养出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全国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通过这样的目标建设,使学校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学校管理等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进入国内综合性大学的前列。

以上三所学校的办学目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为此,都必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三所学校都是立足于本地,面向全国,着眼于世界的目标定位。它们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设想,与其所处的地位和目前具备的条件(实力)是分不开的。

三所学校都是国家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而且都是国家教育部与当地政府(广东省和山东省)共建的大学。广东和山东都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大量的多学科、高质量的人才有强烈的要求。三校都承担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它们是全国重点大学,也负有为全国各地培养人才的责任。因而,它们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办学目标,不仅要从地方考虑,而且也应从全国的发展考虑。在实现其办学目标过程中,三校都是国家教育部与各省的“共建”大学,它们在经济上和物资上不仅得到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办学经费,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93—94年广东省投入经费5000多万元,95年又拨款3000万元支持中山大学;山东省政府每年为山东大学提供1000万元资金,同时,对生均事业费差额及山东省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各项补贴都采取措施逐步落实,使山东大学享受与省属高校同等待遇。在办学资金的筹措上,这些学校广泛争取外界支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中山大学,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发以来共获得捐赠的大型项目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还设有多种教育基金、奖学金及各种设备捐赠项目。上述三所学校的办学经费都已从原来的单一国家拨款变为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拨款、捐资、贷款、联合办学的企业及学校自筹等多渠道投入,形成国家(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的办学新格局。

在目前自身的办学条件上,上述三所学校也十分优越,实力非常雄厚。我们可以从学校规模、设施、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来证明这点。

中山大学——校园面积1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用房2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1个学院,另有研究生院和高等继续教育学院,下设34个学系,60个研究所和中心,58个本科专业(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等)截止到98年底,在校各类学生16500多人,其中博士生432人,硕士生1559 人, 本科生8581人,外国留学生170人。

学校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现有建制实验室95个,使用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全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00多台(套),总值8200多万元, 其中每台(套)5万元以上贵重仪器200多台(套),价值3500万元,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275.5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 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

该校现有教师1700多人。其中教授331人,副教授4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6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中国古代文学、昆虫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哲学、文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 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该校现有博士点31个,硕士点80个以及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学位点涵盖的学科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的门类。

科研成果方面:1986—1994年,理科共承担各类科研1700多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5项, “863”高科技项目11项,“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60项,广东省科委基金等项目550项,共获科研经费9091万元; 文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6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62项,国家教委社科项目98项,省市社科项目及省高教局重点项目150项,共获科研经费364万元,校人均科研经费在全国综合大学中居第5位。这一期间, 学校共完成科研成果40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9项,属国内首创75项, 国内先进水平129项,共有224项获国家、省部委奖励,出版专著14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7000多篇。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面积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目前学校设有9个学院,22个系,33个专业,在校学生近13000人,其中本科生97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100人,还有来自8 个国家的留学生。

学校实验设备先进,教学条件良好,拥有15个系所结合的研究所和19个研究室,一个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建有一大批多媒体教室,有5000多台与Internet Cernet联网的计算机供各类学生使用。 图书馆面积2万多平方米,各类藏书140万册。设在该校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岗华南地区网络中心”和校园计算机网,已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相通,为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日常生活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服务。

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较高声望的著名学者。全校共有教师2100多人,其中教授200多人,副教授770多人,“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9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科学和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数个国家级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开放基地,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该校每年集资约800万元用于改善重点学科的实验研究条件, 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该校现有2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9个硕士授予点。

在科研成果上,该校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纵向研究项目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42.8%。1986—1994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2844项,获得科研经费24545万元, 是广东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的首户单位。全校共发表科研论文6178篇,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585篇,在全国性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4693篇,出版专著474部。获得科技奖励42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项,省部级奖励181项。

山东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518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威海分校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设20个系,6个学院,43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学生12936人,其中本科生6033人,专科生2118 人,研究生250人,外国留学生150人。学校拥有两个图书馆,藏书200 余万册。实验室62个,有一批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全校有教职工4063人,其中教师1684人,教授、副教授及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51人,博士生导师38人,中科院院士3人。他们当中既有蜚声中外,在学术上有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又有一批造诣较深、成绩卓著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该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文史哲研究所, 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等20多个研究机构。

该校素以文学见长而著称于国内外、在注重文科建设的同时,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解析数论、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宇宙超高能物理、量子化学、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6年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中,有190项通过各种技术鉴定, 其中6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98项。理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8”项目、攀登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科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比中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30多项。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三所学校都能正确认识自身所处位置,都能从“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国家一级的重点大学”这一地位出发,根据各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术水平,可能得到经济的支撑以及国家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科学地提出了办学目标。在这些目标中,有的提出了在短期内的要求,有的则提出了在不太长时间内应达到的水平。由上述各校目前的情况可以预测,这些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就成了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在迈向提高教育质量的更高一个台阶和向科学进军中的战斗号角,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正是这些目标的提出有科学的依据和基础,不是空中楼阁,因而能调动全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自觉地脚踏实地去为实现目标努力工作。反之,如果一个学校不能正确定位,不认真分析各种条件,任意提高目标或要求,变成空洞的口号,便会伤害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发展成了一句不负责任的空话。

二、实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合并组建的大学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造成“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设置高等学校和专业,还有不少单科院校。这使教育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影响了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革旧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非常必要了。

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的进展,形成了改革的基本思想和若干个有效的形式,其中合并不同学科的院校组成多科性的综合性大学,收到很好的效果。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工业大学就是合并重组的众多院校中的几所。

这几所高校的共同特点是:都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了经费投入,形成综合的优势,增强了办学实力,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首先看上海大学。上海大学1994年5月由原上海工业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一所地方性重点大学。该校目前设有理学、通讯与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命科学、国际商学、经济管理、文学、法学、外国语、影视艺术、美术、社会科学、知识产权、国际交流等学院及悉尼工商学院等共22个学院,47个系,71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科专业。有博士点9个, 硕士点47个,以及固体力学、钢铁冶金、电子学与通信等3 个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了31个重点学科和2个重点实验室。

该校现有教职工3046人,其中教授217人,副教授923人,中科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0人,国家级突有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现有各类学生17849人,其中本科生15066人,专科生1771人,硕士生626人,博士生80人,外国留学生306人,另有夜大学生4700人。

该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也是雄厚的。学校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1个,有市科委及教委批准成立的研究所、中心20个。 在开展科研方面,学校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开展科学研究,94年投入科研经费6400万元,95年7500万元,96年8600万元,在全国各学校中排名第48位,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经费排名第44位。该校不但在应用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而且在基础研究中也获得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近年来,学校的科研经费、获奖成果数、学术论文数均处于全国高校先进水平。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上海大学在全国都是位于前列的,加上该校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上海市,在办学的支撑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上海大学实际上已成为上海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该校根据目前自身具备的条件,并考虑到作为上海市的地方重点学校,今后必然会继续得到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从而对其作出明确的办学定位目标:努力建设成为适应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效益成果转化和高品味文化传播基地,成为综合优势显著、学科特色鲜明、管理机制灵活有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南昌大学的情况。

南昌大学是在1995年5 月由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而成的一地方综合性大学。该校目前设政法、经济、人文、数理与材料科学工程、生物科学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信息科学工程、化学化工、共青(工商)等10个学院,下设29个系。另有26个研究所,93个实验室, 1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并建设了应用化学等6个重点学科。

该校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专任教师1416人,其中教授156人, 副教授499人,博士生导师2人,中科院院士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1 人,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家津贴的教师126人。在办学规模上, 有各类学生11000多人,其中在校本专科生105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0 多人,另有夜大、函授生2000多人。

此外,该校还设有电化教学中心,计算机中心、测试中心以及与全国教育科研网及Internet网相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中心,学生人均拥有设备经费6000元。在校办企业方面,有国家明星企业江西第三机床厂等8个企业,在对外交流上,与美国、德国合作, 建立了“中美特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德联合研究所”。

作为地方院校的南昌大学,面向江西经济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承担了各级科研项目216项,其中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项。96年争取到2个“863”课题,进校科研经费达1400万元,全校发表论文1500多篇,出版专著300多部,获得各级科技奖励80多项, 科研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开发和校办企业年总产值超过1.3亿元。

由上述情况可见,南昌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不及上海大学,作为该校支柱的江西省经济力量也远不入上海市。但近年来,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江西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8.7%,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实现了净调出,产量有所提高。特别是京九铁路贯通,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开发和昌九工业走廊的建立,江西经济出现超常规发展,初步形成“南北对接,东西推进”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为了使经济进一步腾飞,迫切要求江西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南昌大学、在该校合并组建的当年就投入3000万元建设。南昌大学深知自己在江西和全国所出的位置,作为地方重点建设的大学,应当为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本省的需要服务。同时,面对自己目前的办学水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方面就全国范围而言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从江西的经济发展来看,不大可能使这种状况发生急剧的改变。因而,南昌大学在自己的办学目标上并不去追求达到全国一流、世界上有影响的水平,而是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下面的办学目标定位: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面向21世纪培养高质量人才,力争早日进入“211工程”,为江西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把南昌大学建设成全国重点大学,办成江西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解决江西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科技支撑基地,在科教兴赣中发挥龙头作用。如果说上海大学、南昌大学在合并前的几所大学基础较好,而合并重组之后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发挥比较好的综合效益的话,那么贵州大学、云南工业大学就属另外一种情况了。

原来的贵州大学于1941个创办,1952年下马,1958年又重建。1997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 贵州艺术专科学校及贵州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合并,重组新的贵州大学。新的贵州大学受到贵州省的高度重视, 决心将其建设成贵州省的第一高等学校, 纳入“211工程”建设。学校初步打算设立农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城乡建设学院等。该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初步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办成贵州省的重点龙头学校;第二步是办成在西南地区一流的、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要成为与四川大学、广西大学相当的大学。到2000年的具体目标是:学生规模1万人,硕士点30个,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

组建新的贵州大学的四所高校(其中两所本科院校、两所专科学校)的基础条件和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其所在的贵州省在经济上也不是发达地区,应该说作为地方院校的贵州大学的发展后劲不容太乐观。那么,在办学目标定位上,贵州大学提出建设成西南一流大学,与四川大学相当,恐怕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如果上述内外环境条件有巨大的改变,即贵州省经济能持续高速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贵州大学的基础条件能持续大力改善,办学水平迅速提高,恐怕也需要较时间的努力,才可能赶上四川大学)。西南的地方院校如云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办学实力也是很强的,目前贵州大学与他们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过高的办学目标或不能恰当确定学校所处的位置,不仅不能使学校得到预期发展,反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最近,贵州大学对办学目标作了一定的调整,提出了与之地位和实力相符的办学目标。

云南工业大学是在1994年9 月由一所本科院校——云南工学院和三所专科院校——云南化工学院、重庆建工学院云南分院及西南电子科大昆明分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占地1037亩,在校全日制学生6500人,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326人。现设有建筑工程、 化工轻工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电力工程、交通、数理与材料科学工程、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成人教育等10个学院,32个系,3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7个硕士点。

该校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其中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 这些学科与云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近年来,该校共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2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云南工业大学虽然在办学条件和水平上不如上海大学和南昌大学,但是该校的办学思想是服务云南,一切从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来调整学科和专业,受到省里的高度重视,现已成为省属重点大学,其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根据目前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今后可能的发展,并从省属地方院校出发,云南工业大学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到本纪末,规模有较大发展,学科设置更趋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使学校成为一所管理科学规范、教学质量上台阶、科学研究上水平、办学效益较高的大学,在2005年进入地方工科院校的先进行列。其具体目标主要有:到2000年在校生达1万人,硕士点增至16个, 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

三、地方高等院校

前面介绍的几所合并后重组的大学实际上都是地方院校,只不过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发挥优势互补,加强了学科建设,集中了设备和师资力量,从而增强了各校的办学实力。这样,使这些学校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位置,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了办学目标的水平。除此之外,各省(区、市)不少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寻找自己的位置,正确地定位,合理科学地提出办学目标。它们当中不乏条件较好者,水平较高者,同时也客观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条件相对较差者。无论怎样,各校都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可能获得的经费支撑,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办学目标,以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去努力奋斗。它们对办学目标正确定位的思考,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现在以云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为例,试作一些分析。

云南大学是我国西南边疆建立最早的综合大学之一,是一所覆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与交叉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创建于1938年,前身是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1958年独立建制,1971年扩展为云南农业大学。两校现在都是云南省的省属重点大学, 但云南大学是重中之重。 云南省对云南大学的经费支持从1993年至1997年共投入1.5亿元, 把云南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全省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把其进入“211工程”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在办学规模上,云南大学现有11个学院,23个系部,65个本专科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7613人,研究生445人,留学生34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5700人。云南农业大学现有12个院、系、部,本、专科专业55个,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4000余人,硕士生100多人。

师资力量上,云南大学现有教师1100多人,其中教授256人, 副教授479人,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34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农业大学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200多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

在学科建设上,云南大学设有3 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云南农业大学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硕士点,无博士点。

在科学研究方面,云南大学现有6个研究所,11个研究中心,24 个研究室,承担着国家“攀登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项目的研究,每年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300个以上,年研究经费1200 万元以上,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万元,近年来获国家级和全国性科研奖励21页,获省部级奖励32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 教材40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 云南农业大学现有省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室10个,几年来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5项,获省部级奖励86项,其他奖励36项,出版著作、教材49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3篇。

从以上两校的情况比较可以看出,云南大学无论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成果方面都比云南农业大学强得多,而且云南大学已通过国家教委的“211工程”预审,是云南省首要的重点建设大学, 它在全国的地方高等院校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可是,云南农业大学不仅与云南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全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中排名也处于较后面的位置。基于这样的状况,两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今后发展可能得到的依托和支撑以及在省内和全国所处的地位,正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提出了以下的办学目标:

云南大学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云南大学建设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具有云南特色和自身特色,在全国同类大学中处于先进地位、某些学科在国内具有优势和特色、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通过这样的办学目标,把云南大学建设成为西南边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与学术重镇,建设成为我国参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开发的思想库与人才库,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

云南农业大学提出总的办学目标是:2000年建成适应云南农业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地区特色和专业特长,以农业主,农、工、经、管、文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云南培养又红又专高层次农业技术科技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较大提高,力争进入全国省属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一批重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省属同类院校中具有知名度。

从以上两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不难看出,云南大学把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时间相对是长一些(2010年)。从目前该校的条件和云南省经济发展可能提供的支持来看,这样的目标是恰当的。从全国高校的整体布局出发,在西南边疆设立一所重点大学也是有可能的。云南农业大学提出的在较短的时间内(2000年)将其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虽然具体的要求并不算高,但作为一所农科院校,欲改变学校的性质,恐怕不甚容易。高等学校性质的改变不仅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全国高校的布局相适应,也许“综合性的农业大学”的目标对云南农业大学更为现实。

通过以上对全国部分省市的一些高校办学目标定位的讨论,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如何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各方面对办学所能提供的支撑,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等,恰当地、科学地提出办学目标,正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由于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分析研究的水平不高,不少地方可以说是挂一漏万。如果这些材料能为我区高校在确定办学目标中有所裨益,也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标签:;  ;  ;  ;  ;  ;  ;  ;  ;  

对部分省市部分高校目标定位的分析与研究--广西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与专业结构调整研究”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