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中心动员香港神经_人民币离岸论文

人民币离岸中心拨动香港神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神经论文,人民币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日子,香港金融界的神经正在经受考验,这一点从香港证券交易所金融股票的反常走势上也可以反映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归因于是否把香港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争论。从最初内地高层的积极表态到后来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对乃至最近周小川赴港的安抚,内地方面一系列的举动使得香港的金融界从兴奋到失望如今又带着些许希望。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个对许多人来说还显得很新鲜的词汇正在拨动着香港经济的神经。

缘起

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并非最近才有的动议。几年来围绕这一设想,香港银行界屡有讨论,在2002年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事实上,这个动议的产生是有围绕着一些现实的经济情况而来的。

如今在香港旺角、庙街、中环、湾仔等游客聚集区,人民币现钞以空前的速度流转于各个角落。超市、金店、服装店、电器店一般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甚至有人认为,人民币已成为了香港第二种货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易宪容估计,目前积存在香港的人民币在500亿~700亿之间。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透露,深圳因毗邻香港,事实上充当了为香港供应人民币现金的角色。近年,深圳现金投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原因就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投放到香港。

据投资银行瑞银华宝测算:以每位游客在香港消费或留下3000元人民币计算,至2005年底,香港存积的人民币将达到1570亿元;如果每位游客消费6000元,则香港人民币将达到3130亿元。那时的人民币数量将相当于香港货币供应(最广义货币供应量)的4%~8%。

随着大量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香港地下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主要由找换店、地下钱庄及其它非主流渠道扮演主角,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不可以开展人民币业务。这无论对内地与香港两地货币管理部门,还是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将这些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这就要求把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所谓离岸银行业务,是指对非居民、以自由兑换货币进行的业务。目前,人民币在香港银行体系内并没有流动,只是作为现钞在市场内流通,尚不具备离岸性质。

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话题在最近又掀波澜。7月初,香港特首董建华赴北京述职之后,回到香港公开表示:“中央同意当条件成熟时,优先考虑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董建华还透露,就CEPA金融方面的安排,中央政府已经作出四项重大调整,央行正积极研究允许香港银行试办个人的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汇款、兑换和信用卡业务。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9月初会见香港总商会代表,双方讨论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人民币离岸中心等问题。吴仪重申了香港会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首选。

争议

内地高层的积极表态让香港的金融界着实兴奋了一阵,不过这一提议的出现一直伴随着争议。最激烈的反对声音来源于上海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旗帜鲜明地反对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直陈“这是一个草率的主意”。他称,现在在香港建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将会把中国的金融搞乱。首先如此一来,在香港就会产生一个与内地不同的、由市场形成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那么我们的货币政策,是依据内地的汇率和利率走势来定,还是被香港汇率、利率牵着鼻子走呢?”他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对内地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在内地发生某种金融动荡需要人民银行采取紧急措施以稳定金融的时候,人民银行将会发现人民币既堵不死又关不牢。“因为那时香港就是一个人民币的巨大漏洞和蓄水池”。这将大大削弱人民银行紧急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香港的金融市场比内地有效得多,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后,大量内地资金将流向香港,从而对上海、北京、广东等金融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省市,带来无法估计的冲击。对内地所有靠存款为主要生意来源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各家银行,也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方星海指:“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诸多相关问题,10年以后也许可以解决,但目前看来,没办法解决。”

不过,一位内地金融业资深人士表示,方星海的言论“实际上背后还是香港与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竞争的老问题”。如果真要在香港搞人民币离岸中心,对上海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因为上海人民币的生意会分流到香港。

另有较为温和的质疑来自于内地的学者,在9月13日举行的第六届北京科博会“高成长企业与金融市场国际论坛”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在香港,人民币一年的流量大概在700亿左右,但是存量不过20亿。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和积淀下来的人民币,数量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么小的数额,还没有必要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

对于在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呼声日趋高涨,李扬认为,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达到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民币必须可实行兑换。如果拿着不可兑换的货币放在手里,容易形成财政包袱;二是香港有相当多的人需要人民币在中国内地做业务。就香港来说,处理好两地之间的经济关系十分关键。

李扬称,解决在港人民币的回流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的结算体系,现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也对在内地和香港金融体制大不相同的情况下,把香港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会引发巨大的金融风险表示担忧。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的邹新就表示了自己的三点担心:一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很有可能利用香港来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进行冲击,加大内地的货币、资本市场不稳定运行的因素,也有可能加大对未来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作为洗钱、逃税等基地的可能,繁杂的账目监管将对内地和香港的金融监管等部门提出太大挑战。二是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的金融业带来一定影响,典型的如香港银行进行人民币吸存会导致内地银行资金源的分流,而如果允许香港银行直接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则会加剧内地本已十分激烈的贷款市场竞争。三是内地金融监管者对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还心存担忧。

前景

所有的这些争议和担心显然也在决策层的考虑之中,近期发展的态势似乎表明,香港要想建立离岸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访问香港,在演讲中表示:正认真地研究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这个提议,但短期内还难有结论。另外,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也在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之议降温。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在CEPA政策下,两地居民交往日益频繁,人民币在香港愈来愈为商户所接受,港府目前正为此与中央研究,允许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他强调,香港是不会不顾及内地的客观环境,刻意发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而损害内地的利益。

任志刚表示,香港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开放资本账户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但有关的进程需完全取决于内地的整体环境及条件。

现在,对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的管理问题已经有三种建议模式:一是香港的银行可进行人民币存款业务,然后再把人民币存到央行,央行给香港的银行一个基准利率;二是香港的银行吸收人民币存款,可以对当地的企业发放贷款;三是香港的银行可对大陆的企业发放贷款。从离岸金融的基本定义来看,前两种模式都还不能算是离岸金融业务。第三种形式带有一定的离岸性质,但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离岸业务,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同时香港的银行不能吸收大陆的存款。

在上述的这三种模式中,大多数专家表示认可第一种模式,这种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不影响人民币的流通管理,对香港的金融监管也较为便利;而第二、第三种模式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利率和汇率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

虽然香港想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目前看来还不太切合实际,但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香港勿庸置疑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首选之地。

易宪容指出,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既有相当好的条件,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无法解开的结。可以说,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会比所承诺的要走得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内金融市场的各种制度管制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势差还会存在,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消失。正是这种市场势差的存在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设立提供了较大的获利空间。同时,目前大量的人民币在香港流动,特别是随着CEPA条款落实,人民币在香港流动量会急速增加,这都是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的重要因素。而且香港无论是社会政治环境、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法律体系,还是香港作为美元离岸金融市场的经验与所积蓄的人才来说,都为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也同意这种看法。他非常坦白地说出他看好香港的理由:“香港高度自由的市场机制、廉洁有效的司法和行政体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多年积淀的国际金融中心氛围,是内地上海、北京和深圳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企及的。即使是上海引为荣耀的强政府优势,在银行家眼中也可能是某种顾忌而不是引力。”钟伟说:“香港不仅可能作为离岸中心,也可能在内地资金调度、结算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建议,在允许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的初期阶段,应以建立安全有效的渠道,让各种形式的人民币资金在内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在香港和内地的流通为目标,而不急功近利,冀望在短期内获利。因此,在现阶段,只能试办人民币个人业务,而不能涉及企业或批发业务;只允许从事存款业务,而不宜经营贷款业务,这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他表示,如果能够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就能够逐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准硬通货,以逐渐应对未来人民币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在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化,二是逐步国际化。

标签:;  ;  ;  ;  ;  ;  ;  ;  ;  

人民币离岸中心动员香港神经_人民币离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