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_冬虫夏草论文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虫夏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法

先把采集得到的天然冬虫夏草进行合理的灭菌,去除外壳上的水分(可用低温干燥),剥去外壳,把内部组织切成厚度为0.5~0.2厘米的薄片。把这种从虫草内部切出来的薄片作为原菌,将这种原菌经过培养和分离成为纯菌。分离培养时,要根据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通常是用葡萄糖等糖类、蛋白胨等蛋白质类、维生素类、核酸类中一种或几种主要成分配制成琼脂纯分离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接种虫草菌的原菌(即上面所说的组织切片)或孢子,然后放入5~15℃温度下进行培养。在这种温度范围内,可抑制杂菌生长,并有利于虫草菌丝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上面提到的分离培养基,也可用杀菌后的米饭来代替,还可以选择其它谷物作为这种固型物。采用米粒等立体固型培养基时,能更好地利用固体之间的氧气来加速其代谢活动,促进营养的吸收。为了鉴别菌丝是否是真正的虫草菌,可以观察是否生出子座,培养子座的过程,可通过下列步骤:

首先把这种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移植到液体培养基乙酰内。移植的方法是,把一块带有菌丝的固体培养基移到液体培养基里,并充分振荡。然后用纱布过滤,将滤出的菌丝体(或带一少部分培养基)全部移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液体培养基的成分是:葡萄糖、柠檬酸等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维生素B1、B2、B3等维生素类、一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等核酸类为主要成分,并添加赖氨酸或组氨酸、精氨酸、天冬酰氨。丝氨酸、合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N—乙酰半乳糖胺、N—乙酰氨基葡萄糖、唾液酸等。根据虫草菌的种类,通过实验来选择。

在形成子座初期,pH值应为3或4至7,pH值接近4时,能加快菌丝的成熟和子座的形成,经过一定时间就可得到一定量的菌丝体,理想的培养温度为25℃。

利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菌丝体,经过静止培养后,在培养液表面就漂浮繁殖菌丝细胞,形成粗糙而肥厚的菌层,即为菌座。子座就是在这种肥厚的菌座上生长出来的,菌座完全是由菌丝构成的。子座是在移植后20天左右开始形成的,到45天左右终止。原来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丝接种到液体培养基时,若接种量大,杂菌就不易生长,虫草的菌丝繁殖就快。

二、实例

1.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法:

(1)将采集得来的冬虫夏草经过灭菌处理,在洁净空气的环境中用蒸馏水加以洗净。在无菌的条件下,用低温烘干切取内部组织的切片或孢子作为原菌。

(2)分离用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0%、蛋白胨0.1%、维生素0.01%、维生素0.01%、维生素0.01%、一磷酸腺苷0.2%、二磷酸腺苷0.2%、三磷酸腺苷0.2%、柠檬酸0.04%、琼脂20.0%。在pH值为4和温度为15℃下,把原菌移入培养基里,用试管进行斜面培养,经30天可见子座形成。

(3)经过纯分离培养的子座,在立体培养基里培养。这种立体培养基,可用分离培养基的成分(用米饭代替琼脂)。当出现子座时,就可以认为是纯的虫草菌。然后移入液体培养基中。

(4)把得到的菌丝同培养基一同取出来,同水或培养液混合,振荡摇碎,然后用纱布过滤。滤液(即菌丝体和一些碎的基质)作液体培养用,pH值为7,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的成分采用前面的分离培养基成分,只是把琼脂换成水,并添加入0.5%的动物血即可。把它放入容量为1000毫升的三角瓶中,培养基的加入量为50毫升,然后用牛皮纸罩把瓶口封上。

(5)形成菌座后,就长出子座。子座和菌座的菌体组成成分是一样的,到45天,就可产菌3.0~8.5克,这种差异与菌种类别等条件有关。

2.蜂虫草的人工培养:

(1)灭菌处理过程同前。

(2)培养基成分,把上述成分中的柠檬酸用0.08%的米酵母代替,再加入微量的几丁质和角蛋白,培养方法和上述相同。

(3)纯分离与前面所述相同。

(4)在液体培养基的成分中,将纯分离培养基中的琼脂用水代替,然后添加0.5%动物血。培养方法与前面相同。

(5)经过液体培养后,到45天就可看到子座,产菌量为3.7~8.4克。

其它种类虫草菌,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进行人工培养。培养的结果及其生理特点和菌量,因其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联系电话:027-87833443

标签:;  ;  ;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_冬虫夏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