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论文_杨晨

浅析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论文_杨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0000

摘要: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引导者,它具有基础性、引导性、以及综合创新性等特征。教育功能是博物院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现在博物院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收藏机构,还具有传承和传播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并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从其教育功能特点入手,着重对其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途径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价值,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新;教育功能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社会文化继承与发展工作,也正逐步融合时代需求,向着社会化、多元化的视角转变。而故宫博物院,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自然也需在传播中创新。因而,为了进一步彰显其社会价值,准确把握其教育功能和实践途径是关键。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汉语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趋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学习,在审美、认知、以及创造上,都对国内外的年轻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文化引导性作用。从国家整体发展视角而言,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必须确保其发展,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互适应,才能避免文化成为社会发展阻碍的问题出现,因而,注重本国传统文化、历史、以及当代文化内容的承接,在我国现代国家整体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

以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为落脚点,分别从故宫博物院管理体系、文物管理、以及新时期信息传播的方面进行观点论证,解析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深入性开发的重要意义,实现了当代文化传播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双重性把握。同时,笔者想借助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视角,提升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也为加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探究视野。

二、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

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保留的主要渠道,始终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引导性作用。而所谓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一部分是从文化本质性教育功能层面分析,即映射性和影响性;另一部分则要从故宫博物院,自身文化发展层面进行解析,笔者将以上两方面内容的具体分析,整合如下:

(一)历史文化传播

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是其价值所在直接体现,从故宫博物院自身层面来说,它的历史文化传播价值,就是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所在。

1.历史发展记录者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明、清两代历史建筑的代表,它自身就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内,与北京故宫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是明、清文化传播的主要窗口。例如:故宫博物院是建设,主要是在保留明清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历史文化、文物展示空间。该内部格局规划,一部分借助北京故宫的建筑特征,形成新旧协调性承接的文化承载模式,如,宫廷原状、太和殿、坤宁宫等部分;一部分又结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展示需要,对大量的出土文物进行归类展示,以时代发展的顺序视角,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脉络进行梳理。

2.历史建筑特征表现者

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传播功能,体现为故宫博物院的内在格局分配上,保留了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艺术性,因而,故宫博物院也具有历史文化传播功能,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代表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乾清宫、坤宁宫、金水桥等部分建筑,均彰显了古代建筑形态、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审美视角等方面的特征。

(二)文物历史传播

1.文物保留与展示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也体现为,故宫博物院文物历史传播上来。依据当前故宫博物院内部展品的种类,可将其文化传播的方向规划为:展览品和收藏品类,如《清明上河图》、黄地红蓝寿字纹碗、档案古籍等,都属于该类;展馆类,其内部分为书画馆、陶瓷馆、金银器馆、青铜器馆、延禧宫等,都属于这一部分。内部文物主要以明清两代的为主。

依据故宫博物院景点游览记录信息可知:截止到2018年5月,故宫博物院每年要接待游客25.19亿人,其中学生35.66%,专家学者20.07%,以及44.27%的社会人员。从这一数据的结构分配结构来看,故宫博物院内部文物展示体系,是当前社会中文化传播的主要窗口,是社会大众了解历史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新一代青年人历史文化底蕴的途径[1]。

2.文物历史传承与保存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历史文物传播功能,在于故宫博物院内部的展品种类较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书画、建筑、以及服装、艺术作品等方面,它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而,历史文化研究者、考古学家、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分析者等,都能够通过故宫博物院中,历史文物的文字记录,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有助于创建现代历史传承与分析,为其提供了可借鉴、可分析的参考渠道。

三、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实践途径

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的激发与探索,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学者结合故宫博物院历史、文物等诸多元素,寻求全面激发内在特征寻求发展新途径,笔者将其实践要点归纳如下:

(一)加强教育理念传播

加强教育理念传播,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社会影响力。

1.从业视角下教育理念传播

从故宫博物院的内部而言,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的传播,是故宫博物院文化管理人员,注重对故宫博物院内,隐藏价值的探索。例如;专业人员进行文物分析时,应该对文物收藏环境、清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究,及时做好文物保存与修缮工作。由此来说,故宫博物院的教育理念传播,是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时,对文物价值的保留,这也是确保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能够社会化拓展的基础环节[3]。

2.欣赏视角下教育理念传播

从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实践的外部条件而言,加强教育理念传播,是指加强大众对于故宫博物院时代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加强教育功能的理念引导方式,是指历史文化的社会化拓展传播。例如;故宫博物院,可以运用汉语、英语等多国语言,进行展示文物的备注,书写文物、古迹的用途、作用,运用简短、精准的语言,对故宫文物信息传播,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文化信息传播的渠道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博物馆内容整合

新时期文物传播工作的全面性探索,将注重博物馆内容整合层面的要点把握,确保当前博物馆工作开展,与未来故宫博物院工作开展的有效对接,这是确保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条件。

1.文物环节的整合

当前,故宫博物院中的文物保护、整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结合文物自身特征,适当的选用中文物保存方式,且文物修复工作开展也迈进了新阶段。未来在推进故宫博物院工作进一步整合过程中,需树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文物保存工作开展理念[4]。

2.文化历史的梳理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分析,也需做好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的梳理。当前,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受到阻碍,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故宫博物院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播线路不够清晰,从而致使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传播,与大众历史文化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我们应突破当前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社会教育信息的阻碍,如,以通俗、便于理解的内容,为大众讲解故宫文物的用途、以及作用,或者采用图书记载、碑文记载的方式,帮助大众感受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同时,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内容梳理,也需要及时结合历史文化考证的资料,不断对故宫博物院内部文化进行充实,这样不断进行文物信息整合的过程,不仅保障了历史文化内容的综合解析视角,也将为发挥教育综合引导性作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5]。

(三)博物馆文化社会化引导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的社会化传播引导,也是当代保障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创新体现,从而能够发挥技术文化传播与运用的目的。

1.博物馆文化与教育相承接

故宫博物院的信息传播,需进一步加强博物馆文化与教育相互承接。故宫博物院强大的文物资源,可以作为当代历史文化部分教学知识传播的载体。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一节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组织学生进行故宫游览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同游览故宫,欣赏课文中提到的文物作品,听一听关于故宫博物院专业讲解人员的知识。案例中提到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就是从社会发展视角入手,实践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如故宫博物院,可以联合高校开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活动,开展故宫博物馆进行传统历史的传播解读,建立故宫博物院信息传播互动实践渠道。案例中提到的,高校与故宫博物院相互合作式的信息们传播过程,就是故宫博物院教育文化功能信息传输的直接体现[6]。

2.博物馆文化与社会价值观承接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解析过程,也应注重博物馆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观的承接。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传播,可通过建设故宫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活动,让大众能够在参与故宫文化鉴赏的过程中,也对故宫博物院中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入性了解,借助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视角入手,全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过程,是引导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社会化的直接途径。

(四)互联网新条件融合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实践途径把握,最基础的实践方法,是将文化传播,与时代发展的条件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发展相互脱离的情况出现[7]。

1.互联网传输平台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实践探究,需将互联网平台,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打造故宫博物院教育功能传输的新渠道。例如:故宫博物院内部为文化传输讲解模式上,融合电子程序系统讲解功能。

与传统的人工讲解为核心的信息情况相比,以互联网传输开拓出来的文化信息传输平台,能够更大范围的拓展故宫博物院的教育文化传播范围,同时,灵活、自由的故宫博物院的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将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传输过程的综合性论述,从而进一步推进故宫博物院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开展[8]。

2.互联网创意产品

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解读,需结合现代社会信息创新的视角出发,开展全面性的文化教育传播综合性创新。一方面,故宫博物院的教育文化传播过程,应结合当前互联网产品的综合性开发,进行网络新产品的研发。例如:手机壳、动态壁纸装饰等实际应用资源开发,都可以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创新的体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浅析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是传统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的体现,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研究分析的社会背景,从历史文化传播、文物历史传播、博物馆内在文化解读三方面,对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进行解读,并提出了加强教育理念传播、注重博物馆内容整合、博物馆文化社会化引导、互联网新条件融合的创新途径。因此,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将为传统文化社会化传播提供了借鉴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彭善国,赵里萌.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明清彩瓷[J].文物,2018(01):80-89+97.

[2]单霁翔.故宫“卖萌”意在文化传播[N].中国旅游报,2018-03-09(008).

[3]葛佳琪,于炜,王婷.故宫文创产品设计解析及借鉴意义研究[J].设计,2018(05):103-105.

[4]史竞男.近600岁故宫变“网红”[N].国际商报,2018-03-05(016).

[5]段颖.从传播学角度浅议“让文物活起来”——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博物院,2018(01):39-46.

[6]黄哲京.故宫博物院知识产权保护概述[J].中国博物馆,2018(01):14-21.

[7]Duanying.SeewhytheForbiddenCitybecamethe"netred"?ThePalaceoftheForbiddenCityservedasthe"gatewayofthepalace".TheMuseumofChina,2018(01):127-128.

[8]YangJingyu.AnAnalysisoftheYoungStrategyofWenboBrandinthecontextofNewMedia:takingthePalaceMuseumasanexample[J].,2018(01):180-181.

论文作者:杨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浅析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功能论文_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