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论文_许志远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论文_许志远

山东天鸿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3400

摘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结构是工民建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工程的建设和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

引言

在实际的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作业期间,使其施工出现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设计缺乏合理性等。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规避,尽可能的防止裂缝出现。在具体的施工作业期间,一定要强化对裂缝处理技术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的创新裂缝处理技术,强化控制力度,提升养护水平,保证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工民建工程的进步进程。

1当前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

1.1收缩性裂缝

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会硬化到一定强度,而这个时候混凝土硬化要进行脱水收缩,并且收缩在夏天的时候是没有规则的,如果当夏天水分流失过快的话,混凝土还会出现变形问题,然而因为混凝土抗拉程度低,并且抗拉程度难以抵挡收缩力度,因此就会出现裂缝。与此同时,混凝土出现的水化热会给混凝土带来收缩问题,绝大多数是大面积梁以及板等多种部件中出现,一旦不及时进行防止,会给这些部件带来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到混凝土收缩和裂缝的出现,不仅如此,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1.2温度型裂缝

在工民建混凝土项目的施工中,会因为施工区域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温度、湿度的变化。而这种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不稳定,并造成温度型裂缝的出现。而且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原材料,浇筑的面积非常大。在大面积的浇筑中,结构内部的水分难以及时蒸发,而且其内部的温度较高。而外部则在空气的流动中以及日常光的照射中让水分得到了及时的蒸发,而且表面的温度也相对较低。这种内部与外部温度的失衡会导致其出现拉应力,并且产生裂缝。而这一类的裂缝则可以通过对水灰比的控制,对混凝土搅拌的控制以及对建筑施工温度的控制来进行解决,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

1.3化学型裂缝

混凝土在制作的过程都是需要现做现用,是不同的材料混合而成的,若在实施操作的阶段施工人员出现疏忽,将各种各样的施工材料比例有误差的情况,便会造成混凝土发生一系列化学结构的变化。如果出现化学结构的变化便会给混凝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极易造成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给混凝土结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给施工中的裂缝增加了几率。针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由于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欠缺,操作中极易出现误差,无形中给混凝土结构出现化学型的裂缝增加了风险。

2工民建工程出现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

2.1结构设计不合理

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工民建安全隐患最大的影响因素。在结构设计中,要严格遵循科学设计、绿色施工、安全耐用等原则,一旦违反了这些原则,工民建就无法顺利完成,会影响工程的效益。不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稳定性会大大下降,结构病害出现率也大幅度增高。而不合理设计主要因为设计师缺乏设计经验,对一些结构设计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实际施工状况,而导致设计与现实脱节,降低建筑质量。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建筑混凝土结构极易被破坏,对整个建筑安全无法做出保证,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温差变形方面

温差变形很容易导致裂缝出现,这样形成的裂缝已经成为了土民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型和现象,它的顶层两端纵墙的斜裂缝大多是八字型或X型,一般都是以对称的形式布局,或者是一端有斜裂缝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裂缝类型往往发生在未设变形缝和隔热层的刚性屋面顶的房屋,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温度剧烈变动伸缩变形的情况,一旦形变的幅度大大地超过结构的抗拉能力,就自然而然出现了混凝土裂缝。

2.3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之所以产生裂缝,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成因是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只注重施工前中的质量,而忽略施工后的质量保持,对于后期养护工作抱以不积极的态度,这样一来就导致不能早期解除裂缝生成诱因,造成后期维修成本较。后期养护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必须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评估,并定期检查重要的混凝土结构,力争早期发现,及时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3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3.1提高设计标准

不同的土民建工程项目,在建造要求、强度、稳定性等各层面也有着差异化的特征,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环境、建筑特性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设计标准,做好混凝土结构的核心要素、各方面细节的设计与把关,切实预防结构性裂缝的出现。工作人员要明确指出可能开裂、易沉降的位置,对孔洞的位置及其尺寸做严格推算,进而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3.2保证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在对混凝土材料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应该强化控制。在对材料进行搅拌期间,水泥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合理配置,科学计算,以保证裂缝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止。同时,还应该做好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养护工作也非常重要,能够对裂缝问题进行有效规避。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大施工后期的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建筑表面进行洒水,然后进行覆盖的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保证后期养护工作水平的提升,才可以对裂缝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3.3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首先,可以采取降低水泥使用份额的方法。因为水泥会经历水化环节,此时将热量散发出现,但是混凝土表面参数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使水泥热量残留并积在混凝土中,从而使其出现温度应力。为了降低这个温度应力,可以适当地把握水泥含量问题,压缩规模,更多地排放出热量。在混凝土的生产环节,少用水泥,尽可能地寻找别的材料掺入其中。当然,现代社会中,水泥也更加先进化,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材料本身所含的热量不高,更值得利用。

3.4严格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最终步骤,也是进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必须要做到专业细致。养护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发一连串的质量问题,例如裂缝、不平整以及起壳。因此,要想减少裂缝,就必须要要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当前,在后期养护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是对建筑表面进行洒水,进行水膜的覆盖。通过后期养护来提高抗渗效果,通过对孔隙率及其相应的毛孔细做好认真的处理,并对混凝土做好适当的养护工作,从本质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水平。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结语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期间,混凝土裂缝是其非常常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工程效果。故此,为了可以有效降低其出现的几率,在今后施工作业期间,一定要对裂缝处理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并强化对其的创新,确保技术能够满足当前施工需求,进而让我国工民建工程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梁焰.对工民建施工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防控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7(20).

[2]李玉东.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江西建材,2018,28(01):63+65.

[3]谭侃.徐建军.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19(01).

论文作者:许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论文_许志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