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_陈秋云,黄克,刘苗苗,周聪,陈华政

陈秋云 黄克 刘苗苗 周聪 陈华政(广东省阳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29600)

【摘要】目的 分析阳春市2008-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为研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阳春市2008-2012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23332例,年均发病率为520.92/10万,5年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X2=37.33,p<0.05),死亡108例,年均死亡率为2.36/10万,年均病死率0.46%。乙类传染病发病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为主(占19.21%),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4.29%)和肠道传染病(占4.02%)。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肝和梅毒。结论 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肝、狂犬病和艾滋病等的防控工作,切实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传染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039-02

Analysis on epidemic situation of notifiable diseases from 2008 to 2012 in Yangchun city

Chen qiun-yun, Huang ke, Liu miao-miao, Zhou cong, Chen hua-zhe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Yangchun,Guangdong,Yangchun 529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dynamics of mandatory re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Ynagchu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Method .The notifiable diseases reported by the diseases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during 2008-2012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Results A total of 27 class 23332 cases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were reported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morbidity of 520.92/105,and 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was increasing( =37.33,p<0.05),and the average annual mortality was 2.36/105 with the CFR as 0.46%.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type B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respiratory diseases(19.21%), Blood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14.29%), and Intestinal diseases(4.02%). The top five communicable disease were HFMD, infectious diarrheas, tuberculosis, hepatitis B and Syphilis. Conclusion An increasing trend was noticed in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last five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infectious diarrheas, hepatitis B, rabies and AIDS, Effectively redu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 Epidemiology

为掌握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对研究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8-2012年阳春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2008-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现住址为阳春市的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阳春市2008-2012年人口资料。

1.2 方法

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病率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阳春市2008-2012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2333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8829例,占法定传染病总例数的37.84%;丙类传染病7种14503例(占62.16%)。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20.92/10万,5年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x2=37.33,p<0.05)。2008-2012年共报告死亡病种8种108例,年均死亡率为2.36/10万,年均病死率为0.46%(表1)。

表1 2008-2012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2 传染病发病位次

5年累计发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肝和梅毒,5种疾病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9.50%(20883./23332)。2008-2012年,肺结核趋于逐年轻微下降趋势,梅毒趋于逐年轻微上升趋势,乙肝2008-2011年有逐年轻微上升趋势,2012年突然下降明显,手足口病2011年虽有下降趋势,但总体上能保持上升趋势(x2=46.30,p<0.05),其他感染性腹泻则总体呈上升趋势((x2=11.58,p<0.05)(表2)。

表2 2008-2012年阳春市法定传染病前5位排序(发病率1/10万)

2.3 流行特征

2.3.1 性别分布 2008-2012年报告的传染病有23332例,其中男性16018例,女性7314例,男女性别比为2.19:1

2.3.2 年龄分布 各年龄均有发病,但分布不均,其中以0~9岁组发病最高13607例(58.32%),其次为30~39岁组1729例(7.41%),20~29岁组1662例(7.12%)。

2.3.3 职业分布 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人群依次为散居儿童12832例(55%),农民5054例(21.66%),学生1194例(5.12%)。

2.3.4 地区分布 全市16个乡镇(街道)均有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春城街道办9461例(40.55%)、潭水镇1556例(6.67%)、岗美镇1479例(6.34%)、合水镇1434例(6.15%)和八甲镇1187例(5.09%)。

2.4.5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发病,2008-2009年无明显发病高峰,2010年在7月份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2011年在5-7月及11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2012年在5月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之后发病率下降明显,至10月份上升出现一个小高峰(图1)。

2.4 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4.1 呼吸道传染病2008-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麻疹及甲型H1N1流感3种4481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0.75%,年均发病率为51.61/10万。其中以肺结核为主4438(99.04%)其次为麻疹23例(0.51%)及甲型H1N120例(0.45%)。死亡25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23.15%,其中肺结核死亡24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1例。

2.4.2 肠道传染病2008-2012年共报告痢疾、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伤寒3种939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64%,年均发病率为10.87/10万。病例以痢疾为主748例(79.66%),其次为未分型肝炎110例(11.72%)、戊肝45例(4.79%)、甲肝34例(3.62%)和伤寒2例(0.21%)。无死亡病例。

2.4.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2008-20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梅毒、淋病、艾滋病4种3333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37.75%,年均发病率为36.89/10万。病例以乙肝和梅毒为主,两者共报告2754例,占82.63%(其中乙肝1461例占43.84%、梅毒1293例占38.79%);其次为丙肝291例(8.73%)、淋病196例(5.88%)及艾滋病92例(2.76%)。死亡34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31.48%,其中艾滋病死亡33例、梅毒死亡1例。

2.4.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2008-2012年共报告狂犬病、乙脑、钩体病、出血热、疟疾和布病6种57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65/10万。其中以狂犬病为主,报告41例(71.93%),其次为乙脑7例(12.28%)、钩体病4例(7.03%)、出血热3例(5.26%)、间日疟1例(1.75%)和布病1例(1.75%)。死亡42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38.89%,其中狂犬病死亡41例、乙脑死亡1例。

阳春市2008-2012年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见表3。

表3 2008-2012年阳春市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

3 讨论

实现网络直报以来,提高了疫情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漏报率。2008-2012年阳春市法定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520.92/10万,略高于全国2012年统计水平[1],低于广东省2012年统计水平[2];年均死亡率为2.36/10万,均高于全国及广东省2012年统计水平[1][2]。5年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是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患病就诊率提升;二是网络直报的不断完善、报告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漏报减少;三是2008年5月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范围[3],而手足口病为我市的常见多发病,随着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报告病例数不断提高。在2010年广东省将腹泻病例纳入监测病种,医疗机构加强了对腹泻病例的诊断和报告,也大大增加了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报告。应针对不同时期进行重点传染病管理,不断调整防控策略和加大防治力度,提高医疗单位确诊水平,同时针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目标及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疫情暴发,对控制传染病流行强度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从流行特征看,具有男性多于女性、小年龄组(0-9岁)发病较高、城区发病高于农村以及以散居儿童及农民和学生发病为主等特点。从时间分布图看,5年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2008-2009年发病较平缓,没有明显的发病高峰,2010-2012年均出现1-2个发病高峰,应在每年的发病高峰前针对重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切实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在乙类传染病疾病分类中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为主(占19.21%),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4.29%)及肠道传染病(占4.02%)。在导致死亡的传染病分类中,以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死亡率最高(主要死亡病种为狂犬病),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主要死亡病种为艾滋病)。阳春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应加大狂犬病和艾滋病的防控力度,切实降低死亡率,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主要传染病的发病为位次来看,5年间虽然每年主要传染病发病位次稍有变化,但从平均发病率和构成比来比较,影响阳春市居民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肝和梅毒,其中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逐年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应切实采取三管一灭等防治措施,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加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等,降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手足口病是一种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4];今后阳春市各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5岁、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病毒性乙型肝炎一直以来是我市的常见多发病,由于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病程较长,容易出现跨年度多次就诊多次报告的情况[5],造成病例数逐年增加,广东省2012年起规定,乙肝、丙肝等慢性病需要跨3年度查重,导致2012年乙肝病例数突然大幅下降,表明阳春市乙肝重复报告情况严重,应继续加强乙肝等慢性病的查重工作,确实保证网络直报数据真实性,降低乙肝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同时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减少新发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EB/OL].[2013-3-15]

[2]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厅公布2012年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EB/OL].[2013-2-15].

[3] 王亚丽,郑廷杰,杨玉璞. 2008年开封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3):267-268.

[4] 祝益民.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

[5] 岳文芳,陈碧云,段洪英.湖南省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2):36-41.

论文作者:陈秋云,黄克,刘苗苗,周聪,陈华政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  ;  ;  ;  ;  ;  ;  ;  

2008-2012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_陈秋云,黄克,刘苗苗,周聪,陈华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