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常用的对刀方法论文_侯运动

(永济电机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数控加工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训练,刀具对刀是技能训练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对刀方法和对刀技巧尤其重要,在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过程中,对刀的方法和技巧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本论文主要讲解在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的操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零件所采用的不同对刀方法。

关键词:数控加工;对刀

1.对刀

对刀的目的是通过刀具或对刀工具确定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就是让数控系统知道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因为数控程序是在工件坐标系下编制的,而刀具则是依靠机床坐标系实现正确的移动,只有二者建立起确定的位置关系,数控系统才能正确地按照程序坐标控制刀具的运动轨迹。

2.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常用的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的对刀操作分为X、Y向对刀和Z向对刀,对刀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对刀的方法要与零件的加工精度相适应。

(1)X、Y向对刀

根据使用对刀工具的不同,对刀方法可以分为:试切对刀法,塞尺(或块规)和刚性靠棒对刀法,寻边器对刀法,百分表对刀法和对刀仪对刀法。

1)试切对刀法

试切对刀法即直接采用加工刀具进行对刀,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但会在零件表面留下切削刀痕,影响零件表面质量且对刀精度较低。

图1-1所示,工件坐标系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刀具利用试切法先后定位到图中的1、2点并分别记录下此时CRT显示器中的“机床坐标系”的X向坐标值X1、X2,则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X向坐标值为(X1+X2)/2。用同样的方法使刀具分别定位到3、4点并分别记录下CRT显示器中的“机床坐标系”的Y向坐标值Y1、Y2,则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Y向坐标值为(Y1+Y2)/2。

图1-1试切法对刀

2)刚性靠棒对刀法

刚性靠棒对刀法是利用刚性靠棒配合塞尺对刀的一种方法,其对刀方法与试切对刀法相似。首先将刚性靠棒安装在刀柄中,移动工作台使刚性靠棒靠近工件,并将塞尺塞入刚性靠棒与工件之间,再次移动机床使塞尺恰好不能自由抽动为准,如图1-2所示。这种对刀方法不会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痕迹,但对刀精度不高且较为费时。

3)寻边器对刀法

寻边器对刀法与塞尺(或块规)和刚性靠棒对刀法相似。常用的寻边器有机械寻边器,在使用机械寻边器时要求主轴转速设定在500 左右,这种对刀法精度高、无需维护、成本适中;光电寻边器,在使用时主轴不转,这种对刀法精度高, 需维护, 成本较高。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和加工精度问题一般选用机械寻边器来进行对刀找正。采用寻边器对刀要求定位基准面应有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和直线度, 确保对刀精度。

4)百分表对刀法

该方法一般用在圆形零件的对刀,如图1-3所示,用磁力表座将百分表放置在机床主轴端面上,调整磁力表座上的伸缩杆长度和角度,使百分表的触头接触零件的圆周面(指针转动越为0.2mm),用手慢慢旋转主轴,使百分表的触头沿零件的圆周面转动,观察百分表指针的偏移情况,通过多次反复调整机床X、Y向,待转动主轴一周时百分表的指针基本上停止在同一个位置,其指针的跳动量在允许的对刀误差范围内,这时可以认定主轴的中心就是X、Y轴的原点。

图1-2 刚性靠棒配合塞尺或块规进行对刀

图1-3采用百分表对刀

5)对刀仪对刀法

在加工中心上加工零件,由于加工内容较多往往需要更换多把刀具,为了提高机床的使用率,通常操作者在机床上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一把标准刀具参数后,然后利用专业对刀设备来获取其他刀具和标准刀具的直径和长度差值,然后经过计算,把每把刀的数据参数输入到系统中,这种对刀的方法称为机外对刀法。也称为对刀仪对刀法。

参考文献

[1]王洪。数控加工程序编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数控教材编写组。数控技术应用教程—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

[3]何宏伟 李明。数控铣床加工技术(华中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4]任国兴。数控铣床华中系统编程与操作实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侯运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常用的对刀方法论文_侯运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