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国有企业的思考_国企论文

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国有企业的思考_国企论文

国有企业发展走国际化道路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资金、技术,人力以及其他资源愈来愈突破国家间的界限,在国际范围内有选择地进行优化配置,各国间争夺市场和投资机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必须走企业国际化的道路,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在此对国有企业发展走国际化道路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国有企业国际化势在必行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①马恩的这一论断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九十年代,建立在“地缘经济”基础上国际区域经济组织相继成立或在孕育中。在西欧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组成了统一市场。西欧12国的商品、人员、资金、都可以自由流通,取消了海关限制,货畅其流,成为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区。在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取消海关限制。在亚太地区,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已经起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构想正在逐步完善,东北亚合作圈和大中国经济圈正在探索。这一切说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协作化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潮流②。在这股潮流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置身其外,必须积极投入,大胆地走出国门,抓住机遇,利用国际经济发展中所存在或可能提供的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本国经济,从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从发展对外贸易到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从在海外发展贸易型企业到创立非贸易型企业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比较落后,企业更缺乏在国际上经营开拓的经验,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这种局面,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本的办法,不是关闭门户,而是继续更积极的改革开放,更积极的开拓国际市场,把自己置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坐标系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具体对国有企业而言,就要投身国际市场,走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实行海外投资及跨国经营,把自己置于世界范围之中,实行面向世界的经营战略,以世界为舞台,实施适应国际惯例的经营方式。

2、从国外大企业发展情况看,企业国际化是大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早在本世纪初,国外一些大企业已开始走向了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到了本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把企业国际化作为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因为在世界经济日益趋于一体化、协作化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由于其技术、资源、能源、信息有限,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企业要发展,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不同国籍的企业,普遍开展了超国界的多方位横向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新的技术领域。例如世界最大的企业——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同时与荷兰的菲利浦公司,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日本的富士通公司开展合作。日本的兼松江商,东洋曹达工业公司同美国的马尔科材料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非晶体合金粉末,发展了日本研制新型非晶体机蕊变压器的电动机的技术。还有作为南朝鲜最老、最大的家族所有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拥有12个全球伙伴,其中有美国的:AMOCO公司、科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仪器公司,休利特——帕卡德公司、洛克希德公司、莫托罗拉公司、普拉特与惠特尼公司、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日本的三井石化公司,OKI电气公司、东芝公司。此外,一些全球性大公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成世界性的“无国籍”公司。例如奥的斯电梯公司机构遍布全球,生产的电梯是由五个国家的六个研究中心研制出来的。奥的斯公司的康涅狄格州法明顿的研究所解决各系统的组装,使电梯顺畅运转的特殊马达传动装置由日本设计;电梯门系统由法国加以完善;电子装置由西德处理;小齿轮部件则由西班牙负责③。

3、从我国情况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企业国际化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国际化包括对外投资和引进外商投资两层含义。我国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引进外商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在册的三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10.7万家,中外合作企业2.55万家,外商独资企业3.4万家。三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我国的海外投资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自1979年至1994年6月底,经我国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已达4557家,中方总投资额为51.8亿美元,其中,我国海外非贸易性企业已达1704个,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37.36亿美元,中方投资17.09亿美元;贸易公司2853家(基本上为中方独资企业),中方投资34.77亿美元。④

从目前情况看,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不仅缓解了我国资金的不足,而且提高了我国资金使用水平,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扩大了市场,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二、在国有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性质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国际化是一条必然之路。现在的问题是,在国有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性质问题。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国际化是否会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疑虑。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在于利用外资过程中,外商明确提出控股要求,有的甚至要求控股60-70%。例如青岛对816个合资项目统计,外方出资比例大于中方的有218个,占27%;青岛沧花碱厂的白炭黑项目,外方出资比例高达75%⑤。广西的玉林柴油机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与外商合资,外商出资比例达51.34%。广西南宁地区的宁明、崇左、驮卢、扶南四家糖厂与泰国两仪糖业集团合资,泰方出资比例高达60%。因此,在企业国际化、与外商合资、外商出资比例占多数的情况下,即外商控股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否已经改变?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发展走国际化道路,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外商出资比例占多数、外商控股的情况下,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

1、我们要正确认识绝对控股的不必要性和相对控股的可行性。国际上的经验表明,在一个企业中,只要能达到30%左右的持股就能达到控股地位。国家要想控制一个行业或企业,只要保持其控股地位就行,不必要每个企业中都要达到50%以上的股权。这一经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一个企业中,只要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就不会改变企业的性质。从我国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情况看,外资进入我国有企业,拥有的出资比例(股权比例)达50%以上,确实已经达到了绝对控股的地位,但是从单一股东来作比较,原有国有企业中的国家股与职工个人股合计起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仍然是企业中的第一大股东,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企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以广西玉柴为例,外资进入玉柴,玉柴外资股权占总股权比例达到51.34%,从这一数字来看,确实外资股总股量已达到控股的比例,但是就单一股东作比较,由于玉柴机器集团公司所持有的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里面的国家股和玉柴职工的个人股合计起来股权比例达到28%,仍然是中外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里的第一大股东,居于相对控股地位,而且这个相对控股的股权比例要比世界上很多大公司的发起人所占的股权要高得多,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发起人占的股权不到5%;德国奔驰公司,发起人原来是戴姆勒,后来是梅塞尔德斯,现在这个发起人占奔驰公司的总股权里面的比例也不到5%。但是他们仍然是控股,不叫绝对控股,叫相对控股。况且,从玉柴来看,虽然在股份中,外资股占了大头,但是在经营管理上,原中方人员占据了董事长、首席执行总裁,正、副总经理,财务总管、技术总管,还有一个正总经理级的高级经理,而外方人员只占据了副董事长和两个副总经理级的高级经理,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国际化、与外商合资,在中方相对控股的情况下,并不会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相对控股来扩大事实上的产权。

2、从价值形式转换规律看,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外商控股,产权转让,不会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外商控股,产权转让,是产权流动而不是产权流失,在转让过程中,只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国有资产总量不会减少,国有企业财产性质不会改变。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只注重实物形态、而忽视货币形态、证券形态、认为国有资产只有一种形态、即实物形态、没有货币形态、否认国有资产的证券形态。一旦国有资产从实物形态上转化了,或消失了,就得出国有企业性质被改变了的结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从资本的角度来考察,国有资产具有三种形态:货币形态、实物形态、证券形态。货币形态、证券形态与实物形态一样,同样是国有资产。在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证券形态转化过程中,只要等价交换,价格不低于价值,国有资产就不会受损失。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证券形态是不断交替的,在不断交替的情况下,决定的因素是价值形态而不是实物形态。在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外商控股过程中,只要国有财产在转让时没有受到损失,在其它的生产领域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增值,就不能说是改变了国有的性质。产生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外商控股、产权转让就会改变国有企业性质看法的人,往往只看到谁拥有实物形态,而忽略了谁拥有多少价值;只看到谁拥有厂房、机器、设备,而没有考虑到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能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这种只看实物形态,只看产品,不看价值,不看商品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违背的。因此,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外商挫投,产权转让,只是财产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并不会改变整个国有企业的性质。

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的企业只认发展,只认赢利,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应该是不根据国籍来取人的,这就叫国际化、现代化。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产权难以流动,国有资产投在哪个企业就只能沉淀,物化在那个企业,无法通过产权流动来转化一部分、大部分或全部产权,收回货币资金并能作新的投资,来实现国有存量资产的结构调整。由于产权流动受到限制,导致了当今的中国有近40%亏损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似乎国有产权是绝对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绝对的,也绝对没有国界问题。但是这些企业在国际商战中不堪一击,职工生活水平严重低下,大多数企业只能发给职工40%、60%、80%的生活费,甚至有的企业让职工自谋生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限制产权流动的情况下,所谓国有产权是绝对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绝对的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因为限制国有产权流动,非但没有真正保护国有资产,反而使国有资产损失。实践证明,国有产权由于无法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和行业撤出,并投入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行业中去所造成的一部分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就是国有资产的损失。另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难以流动也无法使国有资产管理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在我国日益发展的环境,使企业国有资产无法通过产权的流动来达到规避风险和增值的目的。因此,在国有企业国际化的情况下,我们探讨国有企业的性质问题,不能仅仅从外商投资比例占多数,外资控股这一角度来看问题、而要从整个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企业的资产结构和管理结构看问题,在外资控投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那么,就说明了国有资产并没有损失,只要我方资产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并在管理上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国有企业的性质就没有改变。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混合制企业将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企业形式,国有企业产权最终要由单一制走向混合制。综观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协作化的趋势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公司投资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把巨额资本由原来集中投资重点经营的行业部门转为分散投到诸多行业部门,并且常常是相互交叉投资,结果原来的许多行业的垄断大公司就逐渐被新型混合联合大公司所取代,例如美国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混合联合公司占70%以上,而且这些混合大联合公司仍以法人资格不断继续这种多样化的经营的过程,结果,资本主义在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期;私人垄断资本家控制大公司的情形,逐渐被股权高度分散化的混合联合公司所取代,目前在多种大型混合联合公司中,私人垄断资本一般大都仅占1-5%,5-10%已少见,10%以上的已是极个别的。在混合联合公司中私人垄断资本持股比重都不大的情况下,用持股来控制公司或企业,也就越来越难以做到了,结果私人资本不仅在单个的大型公司企业中的股权比重不大,而且投资方向变换频繁,多样化和国际化愈来愈显著⑦。从韩国集团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也是这样。80年代,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总计达到4182件,而韩国还不到20件。为了急起直追,韩国集团企业十分重视同先进外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它们从彻底的国际化观念出发,即使同“宿敌”,也要携手合作。如前所述的三星集团,就同美国、日本的12个公司进行合作,其中美国的AMOCO公司,在三星石化中,就占有35%的股份;日本的三井石化公司,在三星石化中也占有15%的股份。由此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协作化的趋势下,混合制企业将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企业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要发展,就不可能闭关自守,就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而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国有企业的产权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就要从单一制走向混合制。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有企业发展走国际化道路的思路

在国有企业发展走国际化道路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对外投资,利用外资,又能保护国有产权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在对外投资中,要选择全股和多数股权为主的战略。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选择以全股和多数股权为主的战略,首先,在发达国家可以获得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发展中国家可以保护技术秘密。同时可以达到对子公司严格控制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便于利用跨国公司所使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把子公司纳入母公司和全球安排,谋求总体利润最大化。其次,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成功的实践经验看,他们对外投资均是以全股和多数股权为主。据有关投资统计,到1975年为止,美国180家跨国公司在国外所有国家建立的子公司共5727家,其中全部股权拥有3730家,占子公司总数的65%;多数股权拥有1223家,占总数的21.4%。到1970年,欧洲135家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4661家,其中全部股权拥有2278家,占子公司总数的48.9%;少数股权拥有的1320家,占28.3%。日本在70年代前,为了改变东南亚人民对它的不好印象,对国外子公司拥有少数股权,但是到了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从拥有少数股权变成了拥有多数股权。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韩国来看,韩国企业海外投资也倾向于拥有全股和多数股权。据有关资料统计,韩国海外子公司大约有2/3是独资企业,23%是韩国控制50%以上股权的合资企业,11%是少于5%股权的合资企业,由此可以看出,几乎90%的海外企业受韩国的股权控制⑧。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并且海外企业所占股权较少,据对外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1991年初对我国海外企业的两次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是以拥有少数股权为主的。据不完全统计,到1991年9月底,我国在海外(包括港澳地区)的非贸易性企业已达927家,双方协议总投资额为2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为13.7亿美元,占49%⑨。因此,要加快我国有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发展我国经济,保护国有产权,必须尽快改变我国目前海外企业所占股权较少的状况,实施以全股和多数股权为主的海外投资战略。

2、在利用外资中,要搞好国有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要限制外资控股。首先,搞好国有资产评估。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在产权转让,外资控股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国有财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要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是保证国有企业性质的一个必要前提。资产评估就是对企业的存量资产的现值进行科学的计算和估量。通过资产评估,对企业存量资产的多少,作出量的规定性。同时要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是资产评估的基础。清产核资就是对每个企业的物质形态和资金形态的资产进行彻底的盘点和清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对其价值按有关政策进行核算,最后经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正式加以核定。清产核资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中,既要对有形资产进行评估,也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无形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的存在形态虽然不如有形资产那样易于捉摸,但是它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具体可感的客观存在,是国有企业的宝贵财富。它与有形资产一样,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规模和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保护国有资产,保证国有企业的性质,必须搞好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只有对国有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能做到准确的评估,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真正做到等价有偿转让,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也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性质。

其次,对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要限制外资控股。世界各国在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时,为防止本国经济受外资控制,一般对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部门和需要重点保护和扶持发展的部门,对外资进入均有严格的限制。对外资可进入的领域,也对外资控股比例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在银行,某些民航领域外商不能投资;日本规定在原材料开发方面外商最多能持有50%的股权,在核能源,电力等行业不准外商投资;印度规定本国公司必须持有60%以上的股份;墨西哥规定在开采业方面外商最多持有49%的股份,炼油业和制造业最多为40%。我国在利用外资中,可以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明确外资对我国有企业进行控股方面的政策。对外商特别是境外金融资本对我国有企业控股,要根据行业和产品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的范围。对危及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关键产品,应明令外资不得进入,有关企业不得让外商参股,更不能让外商控股;对关系国计民生或具有行业垄断以及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明确不得让外商控股;对其他行业和产品,鼓励国有企业向外商转让产权,让外商控股,但应当有计划地进行,防止盲目发展。在向外商转让产权,让外商控股过程中,可以采用“借鸡生蛋”的策略,即采取“定期”让渡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国有企业通过与外商协议,允许外商在一定时期(5年、10年或者更长一些)持股51%或者更多,行使其对企业的全部权力,完成设备更新和转换机制,届时由中方按时价购回控股权;如企业在此之前增资,则中方有权扩大购股,确保中方仍持有51%以上的控股权。这种做法,从微观看和从短期看,是我们把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让渡给外方,是外资利用我们,而从宏观看和从长期看,经过设备技术更新,转换机制的企业最终又回到我们的手里,外资仍为我所用。这就是“借鸡生蛋”策略,即借“外资”这只“鸡”,生两个“蛋”,更新设备和技术,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这样既保证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又保护了国有财产,保证了国有企业的性质。

总之,国有企业发展走国际化道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有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和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国有企业国际化进程。

标签:;  ;  ;  ;  ;  ;  ;  ;  ;  ;  ;  ;  ;  

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国有企业的思考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