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_王玉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_王玉娟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德州 253034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气类工程越来越多,因此,电气工程人才培育成为了焦点。随着供给侧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与日俱增的对专业性实操性人才的需求,更为了响应十九大与两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号召的需求,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实际尝试,不断拓宽电气工程的专业广度;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专业实操性人才的针对性教育,深挖专业深度与内涵,最终以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实现产学研的合理对接。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现如今,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十分匮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实际需求。同时由于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较为落后,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综上考虑,就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当前市场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模式,以此确保真正意义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鉴于此,本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

1.1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大致相同,专业课程的设置相对单一,很难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性。在模块设置方面,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较低,一般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包括三个方面: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实践课程,目前实践课程的比例较低,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难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

1.2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始终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得到有效调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与应用型专业发展的目标相背离,教学效果很难体现出来。

1.3实践教学问题

目前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中通常包含四方面内容,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教学以及毕业设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它们暴露出了能效有所欠缺的弊端,具体表现为:第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实验和理论知识教学二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即不少学生在课程实验理解和认知上仍停留在老师所提出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要求等,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能效大打折扣。第二,部分教师在实践课程设计存在着审查严格性不足的问题,如此不但会致使学生不会认真对待该内容,而是将其视为应付性的任务,同时更会引发抄袭情况屡屡发生。第三,部分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大多属于走马观花式的,这就使得此项内容所具有的培养学生深层次能力素质的能效无法发挥出来。第四,毕业设计过于单一。一些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制定上往往是由教师规定的,学生并没有过多选择,并且课题所用模板较为陈旧缺乏实践意义。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

2.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1)更新理论教学内容。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不断迸发,我国电力工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巨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新时代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仅需要学生紧跟社会步伐,而且倒逼着我们教师队伍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经过讨论与分析,取消了一部分已经不能跟上时代需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增设了如《过程控制》、《电子电路CAD》、《工程检测技术》、《DSP技术及应用》等课程,避免了陷入单一化的学科训练的窠臼。(2)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为了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的技能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我们更是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了电子与信息、计算机科学、网络通讯三大相关领域知识的渗透融合,以期许培养出动手能力与专业知识同样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还着眼于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适当添加学生实习的机会,以适应目前的企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变化。

2.2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工作

针对上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了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应当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工作。第一,进一步增强课程实验这一内容的独立性。由实质上来看,课程实验事实上是技术实践融合类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广大院校要将指导性与开放性这两种实验在课程中的比重予以提高,这样通过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连接起来。第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课程设计审查,并通过采取检测、挂钩课程最终成绩等措施将抄袭情况予以降低,甚至是杜绝。第三,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习教学中除了可以借鉴一些优秀院校对该课程的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去培养应用型人才。第四,毕业设计课题上除了要结合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一些重点、热点内容之外,还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以此掌握他们兴趣方向,并据此制定出一些新颖且学生乐于接受的课题。另外,课题模板上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院校来提升其开放性与灵活性。

2.3优化教师队伍,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势在必行。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其肩负着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第一,强化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鼓励引导教师走出课堂,到实践基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企业运行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从而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清晰、更明确地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对一些系统的原理、构成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强化对“双师型”队伍的引进力度。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引进“双师型”人才,丰富现有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第三,组织具有能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教师团队,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研究性教育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存量师资队伍素质,并使部分教师成功向“双师”转型。

2.4明确服务定位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理论知识占有极为重要地位,但是在本质上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为了“应用”所服务,切不可喧宾夺主,应当要把应用型展业发展为科研型展业,并且切实根据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需求来把服务型人才培养理念列入到新的培养模式当中。所以高校不但要增进和社会上电气工程人才需求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切实掌握其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且还应当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当中融入教育改革目标,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发展规划,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服务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教学当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从而难以培养出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有必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水平。如何真正意义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从实践教学与教学手法两方面加以创新,以此确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晔.刍议高职电气实践教学的新方向[J].科技展望,2016,33:184.

[2]王克甫,吕洁.探讨电子电气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农经,2016,09:147.

论文作者:王玉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_王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