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结合健康指导应用于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依从性、生存质量影响分析论文_周娅萍

周娅萍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住院部 浙江平湖 3142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患者100例纳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途径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施以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将患者护理前后的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依从性、生存质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前,组间对比显示患者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生存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炎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的方法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心理指导;健康指导;子宫内膜炎;依从性;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31-02

近年来,子宫内膜炎在我国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子宫内膜炎是由于患者子宫内膜出现炎症病变所引起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白带异常增多、发热以及盆腔疼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发展成为子宫肌炎[1]。本次研究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研究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100例在本院接受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途径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内,患者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35岁,平均为(28.26±1.12)岁;观察组内,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36岁,平均为(28.66±1.32)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该研究可行。

纳入及排除标准:(1)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2)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子宫内膜炎;(3)排除患有肾功能或肝功能障碍类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肿瘤疾病的患者;(4)排除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此次研究或预计生存期短于3个月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抗感染治疗及日常外阴清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施以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主要方法如下。(1)心理指导。在患者入院之初,对患者心里状况进行评估调查,进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开导,因为子宫内膜炎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因此患者难免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而失去耐心,对此要对患者进行开导,告知患者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其外,要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的案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信心;(2)健康指导。叮嘱患者每日清洗外阴,不可有性行为,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饮食,同时叮嘱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竞走、太极拳等。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护理前后的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依从性、生存质量作为观察指标。依从性根据患者的表现将服药依从性分为三个等级。完全遵医嘱:患者能按照医生叮嘱按时、按量服药,自我护理、饮食、生活方式等也完全遵从医生叮嘱;不完全遵医嘱:患者在6个月中存在偶尔的不遵医嘱行为,但大致上能遵从医生的叮嘱;完全不遵医嘱: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不按时服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自行停药、自行换药、食用辛辣食物等不良行为,在自我护理、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出现完全不遵从医嘱的行为。遵医嘱总效果=(完全遵医嘱例数+不完全遵医嘱例数)÷总例数×100%。生存质量包括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三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的计数结果与计量结果均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结果以卡方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意义以P进行检验,当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患者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组间对比显示患者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 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护理前,组间对比显示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子宫内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增多、白带异常、盆腔疼痛、异常发热等症状,妊娠、分娩、宫内避孕器置放、个人卫生问题等原因,是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病因[2]。近年来,子宫内膜炎在我国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子宫内膜炎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有较高要求,因此,要在治疗期间施以有效的指导措施,以提高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设置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并施以不同的护理及指导方式已形成对比,将患者护理前后的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依从性、生存质量作为观察指标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子宫内膜炎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的方法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花,王翔,康林.心理结合健康指导提高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 2017,38(3):261-263.

[2]宫睿.心理结合健康指导提高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13(3):121-123.

论文作者:周娅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  ;  ;  ;  ;  ;  ;  ;  

心理结合健康指导应用于子宫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依从性、生存质量影响分析论文_周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