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美日工业发展的新趋势_通信卫星论文

21世纪美日工业发展的新趋势_通信卫星论文

二十一世纪美、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的产业结构走势同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前途密切相关。可以认为,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逐步发展,研究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对于我们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开拓企业经营领域和指导个人就业方向,均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此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还可作为规划和预测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走势的现实依据。本文着重考察美国和日本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美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演变及21世纪的发展趋势

美国21世纪产业结构变迁中的首要特征,将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立足点的各类服务业的大繁荣。包括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 奈斯比特(J.Naisbitt)、德鲁克(P.Drucker )等著名学者在内的预言家普遍一致的看法是: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服务社会过渡。本世纪50年代初,美国劳动力队伍中有65%是蓝领工人,现在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大约13%,而且还在继续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的萎缩。事实上,美国约有24%的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制造业,过去40年几乎一直保持着这一比例。不同之处仅在于,40年前是65%的劳动力在承担这一份额的生产,而如今只要13%的劳动力就可以生产出等值的产品。奈斯比特和彼得·德鲁克都曾预言,到2000年,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将只需要10 %的劳动力从事直接制造作业。

可以作为参照的事实是:1974~1988年的14年间,美国钢铁业的普通就业岗位已经从48万减少到了26万,几乎一半岗位随着自动化进程而消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80年代的裁员就达到15万人,而它的产量、产值却一直保持了增长势头。发达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果10%的工人可以承担全部制造业的工作,2%的人可以承担全部农产品的生产,那么,其余88 %的人将从事何种工作呢?按照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答案只能是:服务业。美国出现的新走势是服务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传统的制造业当中,而制造业也日益加强其服务环节,两者(即服务与生产作业)变得越来越难于截然分开。例如,电脑制造商既承担制造电脑硬件的职能,又需要提供诸如软件设计、人员培训和专家咨询等“服务”职能。设计、咨询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则日益依赖“产品化”的潜力。总之,生产与服务的触角延伸、相互渗透,正成为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赢得消费者青睐、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法宝之一。

据美国劳工部1997年11月公布的权威性预测,未来10年的新增长点仍将由服务业独领风骚,某些新“产品”也是为支撑服务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有资料显示,1996~2006的10年间美国规划中产出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服务、电子元器件制造、批发与零售贸易、建筑、通讯、证券与商品代理、电力、饮食服务、仓储、私人住宅、保健和保险等;产出下降最快的部门将是:联邦政府机构、烟草制品、原油、天然气、政府金融、联邦政府企业、采矿、报业、珠宝、钟表等。(注:James C.Franklin:Industry output and employment projections to 2006.Monthly Labor Review.November1997,P.54.)21世纪美国社会就业岗位增长最快的职业将是:计算机数据管理、维护与工程专家,系统分析师,家政服务员,家庭保健护理员,医疗保健专家,特种教育教师,数据处理设备维修师,娱乐业服务员,工程、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经理,急救人员,财会人员,健身运动教练,证券与金融服务推销员,总经理与高级经营专家,注册护士,零售推销员,中学教师,儿童看护员,计算机工程师,快餐厨师,警备人员,服务员,等等。(注:Ibid.PP.77~78.)美国劳工部预测,未来10 年就业机会减少最快的职业是:成衣缝纫工、农民、图书流通业者、打字员、秘书、家庭清洁工、计算机操作员、纺织工、家庭儿童看护员,等等。这种趋势显然是以美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处于世界优势地位和计算机应用的大众化等特征有关。美国今后相对衰退的产业部门也许是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部门。

与产业结构进化紧密相关的是就业结构的变迁。处于世纪之交的美国,一方面,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仍继续投身于传统式、全日制固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新增就业者中,以下三类群体的比重将会增加:一是项目群体,即为了特定项目而聚集到一起进行协作,待项目完成之后,又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的人群;二是非全日制和临时工群体,这将是非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的主要就业出路,他们的工作包括超市临时工、旅游业季节性雇工、营业高峰时段的兼职快餐服务员等;三是自由职业者群体,美国的年轻人通常向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加之由于传统型就业岗位的大幅度减少,21世纪的自由职业者群体必将呈扩大趋势,自由职业者往往受过较好的教育,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独立欲望,如作家、画家、律师、学者、设计师等都适宜采用自由职业的形式。

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还有:在美国社会中,个人的“多岗位兼业”(multiple jobholding)现象正日趋普遍, 这将是新世纪就业形势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多岗位兼业”,就是指公民个人拥有一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并从每个岗位的工作中取得报酬。美国劳工部对个人的多岗位兼业化现象作过详细的实证研究。根据J.F.斯廷森的研究报告,美国的兼业化现象存在着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兼业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兼业总人数从1970年的78358人增加到1991年的116626人, 兼业者比重从1970年5.2%上升到1991年的6.2%。其中,25~34岁的男子和20~24岁的女子兼业比例最高。第二,业余时间充裕的专业人才兼业比例最高。从兼业与第一职业的关系看,1996年兼业者比例最高的是公共管理、服务业和教育业,兼业率分别占8.1%、7.5%和9.9%。J.F.斯廷森的研究发现,专业人才,特别是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其兼业比例最高;另外,假期较长的警察、 保安人员的兼业倾向也比较明显。1996年兼业者当中,1/4是以自营业为自己的第二职业,另外3/4的人则是受雇从事第二职业,并领取工资。(注:John F.Stinson,Jr.Newdata on multiple jobholding available from the CPS,MonthlyLabor Review,March 1997,PP.3~5)

托马斯·阿米罗特(Thomas Amirault )对兼业者的特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他得出的重要结论如下:首先,兼业的倾向同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兼业比例越高。例如,中学以下文化程度者的兼业率只有3%,而拥有博士学位者的兼业率接近10 %(但从事医师和律师职业的博士除外,他们的兼业比例低于其他高学历者)。良好的教育程度使他们更加容易找到主业以外的第二,甚至第三职业。其次,兼业者的动机通常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但也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走俏,市场需求旺盛,从事主业以外的工作对自己增强专业经验有益,等等。此外,兼业者的第二职业通常与主业属于同样的专业领域。53%的兼业者其主业和第二职业都是专家型工作。据1995年美国劳工部调查机构的资料显示,有150 万名专家从事过第二职业, 占兼业者的比重最大。 (注:Tomas Amirault: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jobholders,1995,Monthly LaborReview,March,1997.pp.9~14.)

与此同时,小企业的繁荣正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总统科技顾问基沃斯博士最近在上海明确指出:美国80年代以来获得高速发展的都是小企业, “成功的经济源于小企业……到2030年, 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将会出现在平展结构(而非传统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笔者注)占主体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鼓励平展结构,或倡导小比大好,用分散在基层的决策取代庞大的高高在上的决策机构,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在信息时代取得成功。”(注:江世亮等:《成功的经济源于小企业》,载于《文汇报》1998年11月20日第10版。)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大企业总是居于统治地位。如通用汽车(GM)、福特(Ford)和克莱斯勒(Chrysler)曾经垄断了世界汽车业半个多世纪。如今,大公司的组织机构发生了飞速变化,旧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被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部制或项目小组所取代。在就业方面,小企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奈斯比特指出:“80年代美国增加了2200万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其中90%的新就业岗位由员工为50人以下的小企业提供。小企业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新的重要力量。”(注: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工人护照》,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3页。)可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鼓励国民自主创业,才能适应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我们还注意到,娱乐业、旅游业和教育培训业都正在成为美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产业的壮大是同美国公民的主导需求转向“提高生活质量”和“开发个人潜力”的大背景密切相关的。

二、日本“21世纪型产业”的基本构成

日本的权威性资料显示,1996年日本GDP已经超过了欧盟12 国的核心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GDP的总和,达到500万亿日元,已占整个亚洲GDP的60%。(注:《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 〔日〕《经营者》,No.611,1997年,第12期,第8页。)1996年日本的GDP 达到51403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大陆(6977亿美元)、香港(1403亿美元)与台湾(2602亿美元)的总和(19362美元)的2.65倍。 (注:本间正义(成蹊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亚洲经济展望》, 〔日〕《情报·知识imidas1998》卷头特辑,株式会社集英社,1998年,东京,第7页。)美国商务部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株式会社日本”——整个日本国俨然就是一个株式会社——的概念。我们完全可以断定,日本经济的强大是以日本企业的雄厚技术实力为基础的。

尽管日本陷入了战后最持久的经济萧条,一些学者甚至把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的经济萧条与衰退称为日本的“第二次战败”,但日本政府和民间部门没有须臾停止过“战胜危机”的努力。他们正在以务实、创新的姿态,一方面,靠高科技产业来实现出口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提高传统产业的高科技含量,努力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不断进化,走“科技创新立国”之路,以共同迎接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那么,21世纪日本的产业结构走向如何?将出现哪些新兴产业?

我们观察到,在日本新近出版的产业研究畅销书中,被列为“21世纪型产业”的共有11大部门:多媒体产业、因特网产业、卫星商务、高清晰度电视产业、宇宙开发业、超导关联产业、生物种子业、新材料业、环境保护业、老年人事业、休闲疗养业。(注:资料来源:〔日〕大芫友和著:《企业系列与业界地图》,日本事业出版社,1997年,东京。)这11个产业部门与相对稳定的常规生产部门不同,基本上可归为技术或社会进步的动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它大致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前沿动态。

下面,我们对日本的“21世纪型产业”的基本构成作简要介绍和分析,希望对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界及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士有所启迪。

1.多媒体产业 日本学者大芫友和认为,从技术上讲,信息通讯革命是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不过,数字化与光纤通讯网的完善,以及卫星的利用,才使大量信息的即时、双向传递成为可能。随着软件开发的扩展,多媒体产业正在形成巨大的新消费市场。日本在80年代曾经兴起过“新媒体热”,但由于软件开发滞后和技术要求高而出现降温。为此,日本当前正在加紧开发多媒体技术,其应用范围将涵盖汽车制造商(在汽车中安装电视接收及卫星导航装置等)、流通业、教育和宗教界、广告代理与出版和印刷业等。可以预料,通过将计算机、电子游戏、 MTV、VCD与通讯、电视的结合,将极大地改变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 因而在21世纪初期,日本多媒体事业的市场潜力将是巨大的。

2.因特网产业 日本的“因特网热”是随着Windows 95日文版的发行,从1995年秋天开始盛行起来的。 全球因特网的用户当前已超过140个国家、8000万人,而且正在呈现加速度扩展的趋势。在如此之大的全球性信息网络上,精明的日本商人正跃跃欲度,积极研究对因特网商业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当前,日本企业开设的主页(Homepage)已经涵盖了具有商业价值的电子读物、广告、招聘信息、重大商业活动信息、金融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通讯贩卖等方面。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因特网进行即时信息交换和推销订货业务,使效率大为提高。由于因特网是直接连通个人用户的,所以,日本学者认为,因特网上的商务活动将首先在与个人相关的经营领域中活跃起来,地域性的网上商务活动将先于跨国商务活动而得到发展。当然,因特网的商业化利用也正在导致泄密、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危害青少年的信息污染、计算机情报犯罪等问题的出现。日本正在因特网的兴利除弊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3.卫星商务 卫星商务被称为21世纪的大行业。迄今为止,仅美国和前苏联发射了近500颗人造卫星,日本从1970 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总共发射了60颗卫星,其中大部分是日本政府所辖的“宇宙开发事业团”和“宇宙科学研究所”发射的科学卫星。如今,人造卫星的用途已经扩展到国际国内的通讯(CS)、电视播送(BS)、多媒体信息传播等领域。日本的卫星商务起源于NHK、NTT等民营化法人对卫星通讯和电视播送功能的利用。如今,三菱集团、伊藤忠、三井物产等纯民间企业也发射了由美国制造的通讯卫星,据说目的在于缓解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通讯卫星的启用,降低了地面通讯网的架设成本,大幅度提高了通讯能力和通讯质量,为发射、利用卫星的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高清晰度电视(Hi-Vision)业 专家推测,到2000年,日本该行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日元,世界市场将达到15万亿日元。 高清晰度电视的关联产业包括卫星、电视接收器、有线电视、演艺界、商业广告、电影业、电子出版业、医学(诊断设备、远距离专家医疗系统)、图书情报业、都市公共设施(监视、测量、资料收集与展示等)、宾馆饭店服务设施和电视会议等。

5.宇宙开发业 宇宙开发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1996年2月,日本政府决定与欧美共同开发宇宙空间实验站和航天飞机, 这一开发计划的受益者将包括日本的重型机械、综合电机、通讯设备、新材料等关联大企业。例如,介入了无人宇宙实验系统研究开发机构的大企业就包括具有一流高技术实力的三菱重工、三菱电机、东芝、NEC、 富士通、日立制作所、丰田、日产汽车等等。有人对宇宙开发业的前景作出这样的推测:其市场价值10年后将达到1万亿日元,20年后达10 万亿日元,30年后达100万亿日元。

6.超导关联产业 专家预言,超导材料将在21世纪中成为能源革命的支柱和新世纪“产业的血液”。随着地球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正在致力于继石油、原子能之后新一代低污染、低成本、更加安全的新能源开发。1988年日本成立了国际超导产业技术中心等三大开发机构,有500家关联企业介入了超导技术的开发。当前, 三菱化学、住友金属工业等大企业正在与大学及政府研究机构一起,积极推进新超导材料的研究,以日立、东芝、三菱电机、富士电机为主的日本企业正在投入超导发电机的开发,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正在开发超导磁浮式列车。粒子加速器(SSC)、 电磁分离装置等相关技术的开发也在加紧进行。21世纪超导关联产业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充满魅力的。

7.生物种子业 种子、遗传资源、生命科学等与生物和生命的本源相关的领域正在成为21世纪日本的新型产业。日本的生物热是80年代兴起的。与已有近半个世纪生物科学产业历史的美国相比,其基础技术虽然薄弱,但是,日本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却在1990年达到了50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00年将扩大到3万亿日元。 生物技术通常被分为发酵、组织培养、细胞组合、基因转换等四个领域。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将给种子、动物、水果、蔬菜、粮食作物、制药、食品等生产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8.新材料业 新材料与电子和生物技术一样,是当今世界三大高技术之一。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能源、制造业,而且还遍及金融、流通、食品、休闲等领域,被称为支持21世纪的关键技术。在日本,运输机械、车床、电器的销售已接近饱和状态,正期待技术突破。总体上看,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以往的“重厚长大”型工业模式正在进一步向“轻薄短小”型工业模式转换。据通产省基础产业局预测,到2000年,日本的新金属材料产值将达到21800亿日元, 高分子新有机材料产值将达21700亿日元,新无机材料为34800 ~65300 亿日元, 新复合材料为16800亿日元。新材料的用途几乎涉及所有制造业和建筑、 医疗等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必将在21世纪形成巨大的市场。

9.绿色产业 广义的绿色产业是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三产”共同组成的,狭义的绿色产业则主要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绿色产业无疑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经济支柱,其吸纳从业人员的容量将随着农业、工业和科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环境问题是发达国家的优先课题之一。日本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5年日本环保设施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5000 亿日元,而且今后仍将保持增长势头。日本几乎所有的产业部门都在致力于从本业做起,参与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与利用。步入21世纪,与下列技术相关的产业将大有前途:防止酸雨的脱尘和集尘装置、脱硫装置,防止地球温暖化的节能技术、尾气净化装置;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无农药作物栽培技术、垃圾处理系统装置、水净化技术;防止沙漠化、物种灭绝和土壤污染的绿化事业、可回收商品开发、造林事业、环境教育、地表改良技术,等等。

10.老年人事业 1994年,日本65 岁以上的老人占日本总人口的比重为1∶7.1。到2010年,该比重将达到1∶5。老龄化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25年,届时每3.8个日本人中将有一位老年人, 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400万。在此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养护事业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现在,老年人养护用品,老年人用药,老年人医疗设施,老年人住宅、金融服务,老年人看护,老年人教育、娱乐、休闲、旅游等事业已经形成50万亿日元的市场需求,21世纪初还将扩大到100~150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从而成为日本国内的最大市场。

11.休闲疗养业 日本当前赴外旅游的人数已经达到年均1000 万以上的规模,国内旅游的需求也随之扩大。日本的疗养地大都建在自然风景美丽、带有温泉的名胜地,如轻井泽、热海、伊豆半岛、富士山麓的河口湖等等。大企业、名牌大学甚至官厅机构通常都有自己的专用疗养设施,供职工在休假时轮流使用。由于内需的牵动,休闲疗养设施的建设可望成为21世纪日本的新经济增长点。这对于苦于需求疲软的日本土木建筑业与旅游休闲服务业来说,将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12.人才服务业 在上述11个新兴产业之外, 日本“人才服务业”的迅速兴起也十分引人注目。人才服务业涉及人才开发、人才评估、人才信息采集、人才流通服务等多种业务。由于当代经济是以大量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基础的,日本被称为“超优良企业”的“人才派遣业”(即人才中介业)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萧条期,近年再度出现快速增长势头。1996年日本人才派遣业的市场规模达到近6000亿日元(约合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这种高增长率在日本其它行业是罕见的。日本通产省的产业结构审议会已经明确提出,“人才相关领域”将是21世纪14大增长领域之一。(注:〔日〕三和综合研究所著:《1998年日本与世界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0~291页。)

从日本的实践经验看,由于人才派遣业是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因而业内同行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分化也很明显。实力较强的公司业绩直线上升,另一些弱小的公司则相继破产或陷于萧条困境。由于人才资源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支柱,是最宝贵的资源,经营该资源的人们将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因此,可以预言,今后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人才流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人才服务业在21世纪的兴起将具有充分的必然性。日本一些有远见的创业者正准备在人才服务业领域中一展鸿图。

总之,只要我们密切关注以上12个新兴产业的前沿动态,就大致能够把握住21世纪日本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标签:;  ;  

21世纪美日工业发展的新趋势_通信卫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