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探索我国高校统计教育发展之路--全国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研讨会纪要_统计学论文

面向21世纪探索我国高校统计教育发展之路--全国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研讨会纪要_统计学论文

面向21世纪,探索我国高校统计教育发展之路——全国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纪要论文,教育改革论文,研讨会论文,全国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山东经济学院、天津财经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研讨会于1995年4月25日至28日在山东经济学院举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学校的统计系主任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培训中心的有关领导,《统计教育》杂志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山东省统计局领导、山东经济学院领导到会祝贺并讲了话。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校分会会长袁卫教授首先就我国大统计学科工作进展、国际统计学会第50届大会和泛华统计大会等筹备情况作了报告,学会秘书处通报了学会组织的全国统计人材需求调查报告和全国高校统计教育现状及新应用方向的调查结果。这次统计改革研讨会本着总结改革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精神,来剖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研究对策、制定有关发展规划和措施。现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统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走势

1987年以来,我国高校统计教育发展较快,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但是,在100多所设有统计专业的高校中,仅有5所设立了概率统计系,其余主要是财经(或经济、管理)类的统计专业,也就是说,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学或经济、管理类下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相对国外统计方法应用涉及生物、医学、保险、工程等领域而言,我国高等统计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即使在概率统计专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其应用领域也较窄。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统计应用领域有所扩大,但与市场经济国家比较,仍不能广泛和深入。

我国统计学专业招生难、分配难是一个大问题。但也应看到,这不只是统计专业独有的问题,其他专业也有类似问题,有些热门专业(如会计)在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计划经济下办学模式的影响,盲目上规模,不考虑实际需要。目前,统计专业招生的情况各个学校也不一样,个别学校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普遍的问题是第一志愿比重不高。统计专业毕业生分配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一些学校分配较好,只是一些毕业生不愿到政府统计部门工作。应当看到,目前社会上对统计专业认识不深、评价不高,主要是由于多年来统计教育单纯面向政府统计,培养面狭窄,而政府统计地位又不高,人材需求基本饱和。就高等教育本身而言,由于受前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下专业体系的影响,许多经济、管理专业排斥统计方法的应用,从而导致高等教育内部对统计专业的认识不足。然而,许多迹象表明,我国高等统计教育将出现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1.大统计建设已走上正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统计学列为一级学科,它保证了国家科技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科研成果评奖等方面给予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地位。从而提高了统计学科的地位。这将大大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统计学界对大统计思想已基本形成共识,三大统计学会积极合作,共同繁荣和发展我国统计事业。这标志着我国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统计需求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仅服务于政府统计需求的统计教育模式正在打破,统计应用正在向理、工、农、医及各个经济领域积极渗透和发展,统计高级人材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向。目前,市场经济的活跃与发展,已显示出广泛应用统计的崭新局面,社会调查、市场调查、快速调查等统计调查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风险、决策分析的运用不断深入,定量分析广泛应用,全社会用统计已成气候,适合统计教育发展的宽松环境正在形成。

二、统计教育改革

我国统计教育改革和发展自1978年以来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苏联统计教育模式的深入与发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是主要的。1986年至1992年,主要受国内经济改革和国外理论、方法与计算机引入的影响,表现为双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特点。1992年以来,则着重在对传统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开拓新的统计应用方向上。1993年11月公布统计学升为一级学科后,经过1694年的学术研讨和积极工作,大统计思想开始影响、渗透到统计教育的改革之中。

对传统统计教学体系的更新改造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加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等课程。从目前看,多数学校开设的概率论、应用数理统计学课程,基本上达到了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水平要求。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各学校已普遍涉及,但程度不问,水平差异较大。第二是经济统计课程的更新和发展。经济统计学从以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转到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基础。部门统计学课程调整比较大,一种情况是改为专题讲授,另一种是完全取消,还有一种是以企业统计学取而代之。增加实践应用比较热的统计专题课程,也是经济统计课程更新发展的一种势头。

在统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各个学校的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所遇到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因此,各个学校因地制宜,在新统计应用方向方面做了不同的积极探索。目前,开办统计新的应用方向主要有:精算学、期货与证券统计分析、投资分析、经济评价(估)、金融统计、统计信息电算化等。通过改变统计应用方向,大大改变了招生不利的局面,第一志愿考生比重明显上升。但是,配合新的统计应用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新课程和新教材建设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大统计思想看,统计学科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接轨出发,也当看到当前统计学专业内部需要调整,绝大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需要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急待提高水平。与此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单一灌输和不断增加内容的教学方式,严重不适应提高统计专业水平的要求,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寻求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现代统计知识的途径,是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也是统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其他各专业已逐步将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强调基本统计理论、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的基础作用。经济学和管理类的非统计专业已逐步取消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加部门统计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统计学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这不仅基本上实现了国际接轨,大大充实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统计学素养,而且国民经济核算还间接影响经济和管理专业基础课的国际接轨,这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过程的实证描述与分析能力的增强上。

三、“九五”期间高校统计专业发展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为基本原则,按照大统计学的思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逐步实现国际接轨,既要在现有统计专业基础上“练内功”,即改造和发展统计专业,使之达到国际水平,又要密切联系我国实际,不断开拓新的统计应用领域,发展新统计应用方向。

(二)发展目标

我国统计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即三个适应,一个接轨。(1)适应市场经济需要;(2)适应统计学科发展需要;(3)适应现代化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要求;(4)实现国际接轨。以此为出发点,我国统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也就是要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素质型,从理论型转向应用型,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来培养现代高级统计人材。

宽口径应从大统计学科思想出发,按照一级学科的基本素质要求去理解和落实。厚基础包括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和统计学基础。按照大统计学思想,必须重视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的构建。在数学基础方面,要逐步提高,争取达到或超过工科专业的数学水平。统计学基础要按照统计思想、统计方法及其应用去构建,当前重要的是落实基本课程、大纲和教材的建设规划。重应用就是把素质、能力的培养教育与应用密切联系起来,争取有较大的突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在统计教学和教材,尤其是基础课上,体现统计思想、方法和应用的一体化内容;二是实行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统计应用方向的专门化建设,力争培养高水平的专门化应用人材。

(三)基础课程

(1)外语、经济理论、计算机基础课按照国家教委有关公共课和通识基础课去建设,其中计算机除了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外,还应发展比较系统和应用广泛的专门统计软件包。(2)数学基础。按照大统计思想和国际经验,统计专业的数学基础应包括:数学分析(微积分)、线性代数(含一章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其中数理统计学包括统计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线性模型的内容。(3)专业骨干课。包括描述统计学(或称统计学入门,主要内容是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显示和初步的分析)、抽样方法(包括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或国民经济核算、企业管理统计学。由于目前多数学校是在经济、管理下设二级学科的统计专业,有关经济统计的骨干课程可以因学生分配去向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如果侧重在宏观,可以以国民经济统计学或国民经济核算为主,配设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如侧重在微观,可以企业管理统计学为主,配设试验设计、统计决策、贝叶斯统计课程。目前开设的统计预测内容,要放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中去讲授。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应按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去构建教学体系内容。此外,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可以开设2-3门统计应用方向课程。概率统计专业的经济统计课程需要充实。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课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办学层次

在总体上,我国统计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下的人材要求,采取多层次办学,兼顾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其中专科、本科不是在规模上发展,而是在调整统计应用方向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生教育应在规模和质量上寻求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从现有统计队伍,尤其是政府统计队伍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知识更新,这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来源。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计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也将需要大量的高级统计专门人材,因而统计专业研究生需求会出现不断上升的局面。因此,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和主要财经院校,应在统计教育发展上注重统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五)师资队伍

展望21世纪,我国统计教育可望出现繁荣的景象,为此统计师资队伍必须迎头赶上。目前,在开拓新的应用方向和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已显露出统计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提高我国统计师资队伍水平。已达成的大统计学科的基本共识,将会使社会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两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可以针对有关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开设师资培训班或研讨班,加强国际统计教育的学术交流,培养跨世纪的中青年骨干,编著有关主要教材,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此外,要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尤其是对那些联系我国实际的统计应用性课题,要组织中青年骨干开展深入的研究,为统计教育改革打上坚实基础。

四、高校统计教育学会工作

1.决定在这次会议研讨基础上,编辑出版全国统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我国统计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回顾、问题分析、对策研究;二是根据这次研讨会议精神所修订的最新统计专业(包括新统计应用方向)的教学方案。论文集的指导思想是宣传统计教育及其改革,宣传大统计思想,为全国统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教学方案的基本指导。

2.继续为大统计学科建设作宣传、研讨及组织工作。1996年中国统计科学联合会准备召开统计科学研讨会和第一次联合会议,学会将积极组织论文,参加这次大会。

3.在1994年全国统计人材需求调查和全国高校统计教育现状及新应用方向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分析,力争拿出为统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服务的预测报告。

4.组织有关重点大学,按照统计教育改革的要求,落实好有关重要课题的师资培训。组织有关学校开展面向21世纪培养现代统计人材的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统计专业教学评估的研究。

5.组织落实有关教材规划中探索性教材的编著写作工作,积极配合教材编委会,做好各方面教材建设工作。

6.组织做好《“九五”全国高校统计教育发展纲要》的研究工作。

(执笔人:赵彦云)

标签:;  ;  ;  ;  ;  ;  ;  

面向21世纪探索我国高校统计教育发展之路--全国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研讨会纪要_统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