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
—— 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发展

纪芬叶 刘亚丽

〔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中,特色小镇不断酝酿和形成。“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都为特色小镇的形成与正式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色小镇成为当前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并将在更好地实现就地城镇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特色小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壮大、取消农业税和特产税、农村承办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多项改革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特色小镇成为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载体和新阵地,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优化生产力的要素布局,探索一种创业和创新的生态进化新规律,具有推动“产城融合”“产业结构优化”,传承和体现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特色小镇并不一定是行政区划的建制镇,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生产、旅游、生活综合体。

特色小镇的根本要求是: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产业要特色鲜明,“特”而“强”,可以是小产业,但一定要做到大市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高,对于消费者的需求需要细分领域、差异定位、错位发展,产业链条要充分延伸。特色小镇的支柱产业往往是特色文化产业,可以是文化装备制造业,可以是特色手工艺,可以是传统技艺,可以是现代创意产业等。从小镇功能上看,聚集的不只是土地、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还应该更加突出文化功能、现代居住社区的功能。从小镇运行机制上来看,需要一套既不同于城市、又区别于农村的创新机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展的多元参与机制,申报、创建、评审、支持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等。从发展定位上看,要着眼于创业和创新,打造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平台,着眼于更加专业的高端的要素聚集,形成创新高地。从理念上来看,要注重融合的发展理念,特色小镇要注重“产、城、人、文”的有机融合,特别要凸显特色文化,做到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优美的相互融合,做到经济发展与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进步、人居环境舒适的相互融合。

而AMPK的活化可能是由于联合用药后细胞内AMP/ATP比值升高引起的,活化的AMPK可通过促进细胞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来对抗这种不利条件[10],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加入AMPK抑制剂后会增强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二、特色小镇的历史演进

特色小镇这一概念在中国是近几年才明确提出的,但是其早已在国外开始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力》一书中讲到,一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不一定取决于整体宏观数据,而取决于小型的“马赛克”。这里的马赛克是指由于区域集聚或者产业集聚形成的特定的小的区域,也就是特色小镇的意思。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处于不同阶段的城镇化会带来新的城镇类型、新的居住模式,以及城镇之间贸易和居民迁徙的新模式。特色小镇是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枢纽,是促进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认为特色小镇有四个版本,1.0版是小镇加上“一村一品”;2.0版是小镇加上企业集群;3.0版是小镇加上旅游休闲;4.0版是小镇加上新经济。回顾和总结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两路光电容积脉搏波结合法利用人体两个不同部位,如手指、手腕、耳垂间等。根据测得的两路脉搏波信号特征点的脉搏到达时间差(Pulse Arrive Time Difference,PATD),通过PATD模型来估算血压[14]。该方法相比ECG与PPG结合法,在设备复杂度上更加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佩戴多个传感器,且传感器的时间同步要求度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测量难度。

一是“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一村一品”最早起源于1979年,日本大分县提出的振兴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一村一品”是指针对一个村庄或者几个连片的村庄,亦或是更广范围的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县,根据本地优势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当地农业资源,集中力量发展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具有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区域产业发展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受到世界不同地区的认可。中国的“一村一品”大致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学习模仿阶段、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相结合阶段、实行“一体化”经营阶段。通过产业的集中,逐渐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一些特色村、特色镇、特色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乡村的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之后,乡村的发展还要重视村容村貌,重视文明乡风的培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注重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一村一品”更加注重生态的保护、优美环境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三是“旅游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随着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加深,对于文化体验的不断渴求,注重休闲和体验的文化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形式。文化旅游将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新的消费需求深入融合,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二是“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随着“一村一品”和美丽乡村建设,更多的农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逐渐增多,实力逐渐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产业园区成为聚集要素、发展经济的又一新的形式。产业园区是聚集产业要素、扩大产业规模的新形式。通过园区的发展,特色产业资源得到更加优化配置,产业发展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创新创业平台”的特色小镇。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需求更趋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产品也应跟上新的消费诉求,需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特色小镇就成为聚集创新要素,提供创业平台,同时丰富产品供给的新型城镇化载体。特色小镇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与生态友好的融合性发展目标。

英国诗人库泊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乡村是自然形成的,是原生态的,而城市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变更,生活方式的不断演进,人为形成的。马克思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提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发展问题,因此,逆城市化的倾向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习近平明确指出“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特色小镇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更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石油石化央企始终是在矛盾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中国40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石油集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努力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在全球油气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在全球能源行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

三、特色小镇新的历史使命

为促进非洲竹资源合理开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宣布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成立“中非竹子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为埃塞发展竹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中非竹子中心”的竹子培训、研究及示范功能将为埃塞竹子栽培和利用特别是竹子工业化提供大量具备一定技能的工人和技术员,并推动埃塞竹子栽培和加工利用方面研究。

三是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但是,城市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承载力限制,当发展规模超过自身的功能限定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城市和乡村应该更好地融合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何以城带乡,城乡更好地融合发展是今后城市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特色小镇与城市和乡村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是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文明、新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特色小镇也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新载体。今后,特色小镇应该更多的融合城市功能和乡村田园风格,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的有力载体。

“一村一品”“美丽乡村”“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地”“特色小镇”是一脉相承的、相互融合的,也是不断升级发展的,他们之间不是要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融合,不断进步。

二是特色小镇是农村产业兴旺的新型空间。特色小镇的根本要求是产业要做到“特”而“强”。产业发展要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充分延长产业链条,结合丰富的业态,才能实现产业的优质发展,产业做强是特色小镇的前提。当前,产业发展薄弱是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如何发展产业实现农村的产业兴旺,其发展条件也正是不断的优化产品品质,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延长产业链条和结合更丰富的业态。因此,可以在充分挖掘和利用“一村一品”的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将乡村的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的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一是特色小镇是就地城镇化的重要阵地。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和第二批特色小镇是以行政建制镇命名的。行政建制镇是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最小行政单元。2017年12月之后,中国的特色小镇载体形式就从行政建制镇转化为非镇非区,特色小镇成为新型的创新创业平台,可以是一个村庄、几个连片村庄、一块区域,可以是市郊镇,可以是市中镇,可以是镇中镇,载体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有利于特色产业的集中,从而带动周边居民的就业、人口集中、公共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注释]

① [美 ]Paul L.Knox Linda McCarthy.姜付仁 ,万金红 ,董磊华等译.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第48页.

(2)全域旅游服务配套不够完善。 由于投资、专业人才需求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景区规模普遍偏小,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相对薄弱,制约了景区内容建设和后期旅游开发。所以全域旅游的发展亟待提升品质、提升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有待打造与临空区、高铁区、会展区相互配套的、联动的全国知名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

②仇保兴.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有深度和广度.中国企业报 ,2017-2-28(018).

③秦富等.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 ,2009(8).

[作者简介] 纪芬叶,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文化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才。刘亚丽,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荣获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河北省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理事。

[基金项目]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及科普专项“特色文化小镇创新生态体系及培育机制研究”(18457618D)。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1-0025-02

标签:;  ;  ;  ;  

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