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支持对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论文_施巧完,吴晓云,陈慧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将80名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患者通过心理、社会的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能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接受度,从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关键词】 晚期癌症;自我感受负担;心理适应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54-02

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疼痛、恶心等躯体症状,导致自理能力下降,照顾需求增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在面对躯体不适的同时,更担心自已给他人及家庭带来了负担,比如担心家人过于劳累、担心照顾者的身体健康、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担心连累家人,等等。这种感觉称为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ieved burden,SPB)[1]。自我感受负担不仅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更表现在就医行为上拒绝治疗,严重者甚至希望自已早日“解脱”,或采取极端措施自杀。本研究通过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并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情况,为今后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2015年6~12月我科收住的晚期癌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入选标准:①恶性肿瘤分期Ⅲ~Ⅳ期,病理诊断明确,反复住院半年以上。②思维清晰,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理解表达能力,病情许可,取得知情同意并能配合者。排除标准:①患者已处于临终状态,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

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6.8±5.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初中及以上15例;病理分期:Ⅲ期9例,Ⅳ期31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70.1±5.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例,初中及以上18例;病理分期:Ⅲ期10例,Ⅳ期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观察组进行心理社会支持

2.1.1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选择合适的医生、护士人选,组成团队,进行癌症患者沟通技巧培训,学习癌症心理相关知识。

2.1.2观察组由护士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预后,了解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目前最困扰的问题等,然后有针对性进行干预。义工承担对孤陋病患负责照护、陪伴支持服务;志工主要进行同类病患“现身说教”的支持;医生、护士主要为患者提供医疗信息支持服务比如:解释疾病的过程、疾病的相关知识等提高认知水平。

义工、志工每周1次,医生、护士每周1次,首次交谈时间为30~45分钟,以后每次15~20分钟。在干预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集中精力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做出必要的反应。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引导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负性情绪等。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2次,进行关心安慰,询问需求并予尽力解决。干预时间2个月。

2.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遵嘱完成各项治疗、常规饮食、休息、检查等健康宣教。

2.3 研究工具

(1)采用张庆娜的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共9个条目,其效度为0.98,信度为0.87,采用1~5分评分制,求和后测量SPB程度,各条目相加得分为SPBS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负担越重。

(2)采用自设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表进行个人情况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宗教信仰、肿瘤分期等。

2.4 调查方法

观察组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在入院时、入院后1周、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2名责任护士采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自行填写。

2.5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二组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如下:干预前二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感受负担均处于中重度水平,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结果得分低于国内常模(34.56±3.73分),干预后一周,二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社会支持略有差异(P<0.05);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增加,二组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

4.讨论

4.1 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的现状

近年来,国外关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研究越来越多:Wilson等[2]对69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验证了SPB体验的普遍性。本研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调查结果处于中重度水平。原因可能与患者(95%)表示住院费用对家庭是一种负担,认为现有的经济状况不足以维持今后的治疗,80%的患者担心配偶(陪伴)的身体状况,担心配偶负担过重有关。这与刘化侠[3]等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肺癌患者 SPB 的首要因素仍是经济 / 家庭负担是一致的。

4.2 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患者经过2个月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明显降低,社会支持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李江华[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多数研究者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为主,但本研究重点增加了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的支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Mcpherson CJ,Wilson KG,Murray MA.Feeling like a burden: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J].soc sci.med,2007.64.(2):417-427.

[2] Wilson K,G,Curran D. Mcpherson C J.A Burden to others:a common source of distress for the terminally Ⅲ[J].Cogn Behav Ther,2005,34(2):115-123.

[3]刘化侠,彭艳姣,陈悦,中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2):2478-2481.

[4]李江华,孙玉倩,赵立辉,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0):13-16.

论文作者:施巧完,吴晓云,陈慧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心理社会支持对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论文_施巧完,吴晓云,陈慧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