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又一次资源回顾_尼斯论文

不错,又一次资源回顾_尼斯论文

尼斯另一种资源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尼斯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地中海的气息中,尼斯,以它特有的明朗亮丽与人相拥了。法国境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实在便捷得很,离开同样也是地中海名城的嘎纳,车内的同行者刚刚聊开一个什么话题,大约才过去一个多小时吧,就到了尼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由于国内媒体常常有嘎纳国际电影节的报道,尼斯的名气似乎比不上嘎纳,在嘎纳电影节举办场外时确实是不乏兴奋感的,而对于一会儿就要去的尼斯,则有几分陌生。待到了尼斯,才知道这儿的海滩比嘎纳漂亮得多。数十上百公里长的地中海海滨,有大量的私人海滩和公共海滩,游泳和做日光浴的人络绎不绝。

明亮的阳光、白色的海滩、绿色的地中海植物群、大多为浅白色的度假旅馆、或白色或黑色或棕色皮肤的游泳者……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画。由嘎纳而尼斯,从旅游者的角度,你可足足地品味到地中海那味儿很足的魅力……

尼斯的韵味,自然得首推海滩。不管什么人,车子在开阔的海滨大道边儿上找一个泊位停靠下来,很随意地踱到公共海滩上,就可以换上泳服跃入碧蓝的地中海里领略这盐份很足的海水的浮力。如果是到私人海滩去,可能会得到一只靠椅、一把阳伞、一杯饮料的服务,可真要掏起腰包来,以国内的消费水平来论,也要够人斟酌再三的。细心观察海滩上的人,下海游泳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在烤太阳。白皮肤的欧洲人如今崇尚的是能够象征财富、闲暇的棕色皮肤。他们在灼热的阳光下经受晒灼的能力也实在让人惊异。如果是在昆明的话,夏天里的晴朗之日,女士小姐们的时尚之一,保不定是彼此间互告带什么样的防紫外线阳伞为好。可在尼斯难以望断边际的海滩上,大多为欧美人的晒太阳者,却背腹交替,数小时地迎向火一般的太阳,并无闪避之状。先以为是低海拔地区阳光不怎么样,跃进地中海里扑通了一会,上得岸来,脊背上依然耐受不了日灼,“这或许是所谓人种差异吧?”对欧美人的如此能晒,只好作这样的解释。

遥望尼斯西南侧的天空,不隔十几分钟就起降一架客机,实际上就是为尼斯送来了一飞机带着钞票大把花费的游客。这让人十分自然地想到了我们平时老在讨论的资源问题。到底什么才能够成为资源,是丰裕的矿藏?是充足的人力?还是可供人们不断砍伐下去的森林……仅仅是这些吗?尼斯,构成它的富裕根基的资源应该怎么表述呢,是极少看得出污染的百里海滩?是明净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海水?是饶有文化历史意味的浅色建筑群?是这儿居民的风雅浪漫情愫?还是整个城市那种十分适宜普通人人性的格调……

入夜,尼斯的街道灯光灿烂,在街上踱步,虽然略感到有些热却一点不闷,清风袭来,带来的是丝丝从海面上送来的爽意。这就是地中海气候,天气晴朗、日照充裕而不一定十分炎热。马路边儿上,影院门口的海报上列出了几部电影,几乎都是美国好来坞的大牌,看得出,颇以近年来美国快餐文化在欧洲畅行而不快的法国人中,年轻人还是对美国人的消闲货色情有独钟;虽已是夜里九点半了,灯火通明的中国快餐馆里依然坐了不少食客,朝着马路摆放的餐桌边,几位用箸动作比较笨拙而享用中国扬州炒饭却十分尽兴的法国人,不断地朝我们翘大拇指,他们显然看懂了我们的身份。老朋友般的会意一笑后,你立刻会发现,我们所拥有的美食佳膳,竟然也成了尼斯人用以招财的旗幡。面对此情此境,你才会真正感受到旅游业成了所谓“支柱产业”的含义。

游客就是尼斯人的上帝,这座城市,它的繁荣、美丽、富有、幽稚,无不是靠经以年月的旅游业支撑起来的。地中海,赐予了欧洲南部国家太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出国之前,翻看我国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册,上面竟然把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列为“资源贫乏”的国家。这般立言,依据可能是我们所十分习惯的纯粹从矿产石油之类资源角度立论的“地大物博”。可何以看不到良好的生态、美丽的自然环境等可直接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也是一种资源甚至在现代社会是更为重要的资源呢?

尼斯所留于人心底的印象,集中起来,到底是什么呢?记得1995年时朱镕基副总理到天蓝日丽的丽江时,提出像这样的地方应当更新发展思想,不一定以传统工业为衡量发展的尺度,而应当积极发展旅游业。当时,一些人对此也许还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很深刻。看看尼斯人靠着蔚蓝的地中海满世界地吸引着人去消费,又不禁想到这段往事,看来,尼斯印象,莫过于提醒了我们,在资源问题上是必须换一换视角了……

标签:;  ;  ;  

不错,又一次资源回顾_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