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文化保护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论文_苏慧玲

浅析民间文化保护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论文_苏慧玲

惠东县平海文化站 广东 惠州

摘要:我国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对于我国的民间文化,应持保护态度,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文化涌入我国,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急剧流失,而大部分民间文化也逐渐消亡。面对这种现状,我国必须要重视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加大民间文化的传播力度,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实现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我国广东省惠东县为例,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民间文化;文化保护;文化艺术之乡

今年来,我国文化部陆续公布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显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建立“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于我国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可推动我国文化服务系统的进一步建立。广东省惠东县是民间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因此,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的相关文件以及会议精神,将广东省建设为文化省,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惠东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惠东县平海镇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重点进行建设。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能够从根本上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实现民间文化的复兴,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面貌和精神面貌,实现“擦亮平海,文化惠州”之誉。

一、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

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核心在于保护民间文化。广东省惠东县平海镇处于广东省惠东县的东部地区,濒临红海湾,毗邻南中国海;与惠东县城相距52公里。全镇的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具有33公里海岸线,平海镇境内地势奇特,由北向南斜,镇北面为丘陵及山地,南面临海。且平海镇位于北回归线的南侧,为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十分充足、雨水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且物产极为丰富。因此,平海镇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平海镇的地理优势较多,而出地理优势外,还具有较为浓厚的文化底蕴。平海古城建成于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由于古城的城形与燕尾古钟相似,因此又被称为“钟城”。平海古城为“守御城”,有着抵御外侵的作用。平海古城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民间文化也极为丰富。尤其是惠东渔歌文化、凤舞、舞鲤鱼、楹联,当地百姓均会唱渔歌、张贴楹联,2008年惠东渔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2月平海凤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平海舞鲤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2016年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当地民间文化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

二、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意义

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发展平海镇民间文化,能够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发展民间文化、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过程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惠东地区本土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提升惠东地区民间文化的知名度,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内容。

其次,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建立。保护惠东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改善当地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的接受度,同时,还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使人民群众都能够体会到文化、艺术的真实魅力。

再者,是能够帮助惠东地区实现生态文化环境的建设,从而促使惠东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共同协调发展。使惠东地区的文化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化,实现惠东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最后,建设平海镇民间文化能够实现对当地民风的整体建设,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增强邻里之间感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民族凝聚力,提升人民群众对祖国的向心力,同时,还能够在推广、建设平海镇民间文化的同时,培养更多的艺术型人才,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实现民间艺术队伍的壮大。

三、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具体策略

对于平海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主要是对当地的优秀民间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平海民间文化艺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几百年的文化积淀,独特的人文文化和区域环境,形成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及民间文化艺术,有渔歌、舞鲤鱼、舞凤、楹联、书画、扮景、舞龙、舞狮、歌谣等。其中,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歌为例,渔歌是宋朝时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的浅海渔歌,疍家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长期在特殊的劳动生活环境中所创造的本土文化,是音乐艺术海洋中的活化石。而现在,渔歌的主要的传播形式是舞台表演,在对渔歌进行传承的过程之中,离不开对渔歌的艺术化,从而拓宽其发展的途径,实现渔歌文化的传承。

首先,加强对渔歌文化的传承,应将其融入到当地的教育理念之中。当地的渔民大多数都会唱渔歌,而现代的儿童及青年娱乐设施众多,早已经丢弃了传统的渔歌文化,这使得渔歌文化逐渐没落。因此,必须要对平海镇的中小学生进行硬性的要求,将渔歌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从而使当地学生都能够对渔歌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并接受渔歌文化,从而改善渔歌的传承现状。

其次,将渔歌文化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产业中,实现渔歌文化的传播。在平海镇的旅游景点设置渔歌表演,让外来的观众进行渔歌艺术的赏析,让更多的游客认识渔歌文化,了解渔歌文化,将渔歌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从而提升平海镇的整体知名度。

再者,实现渔歌文化的创新服务。平海镇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文化资源加入到平海镇的日常生活之中,将传统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当地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从而改善人民群众对于渔歌文化的熟悉程度,使渔歌文化真正地融入到当地的现代文化生活之中。

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提升对民间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民间文化的建设,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惠东县志.2003.12(1).

[2] 惠东县历史文化资源.2006.12(1).

[3]叶林.历史长河中的惠东渔歌.惠州日报,2006.7.16(A3版).

[4] 郭爽.民族文化政策下的兵团民间艺术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5]姜清英.试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保护与建设[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2.

论文作者:苏慧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浅析民间文化保护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论文_苏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