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_连锁经营论文

英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_连锁经营论文

英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的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经济部门。目前,英国流通产业发达,流通组织形式多样,法制健全,管理规范,经营的规模化、连锁化及流通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市场上商品丰富,价格稳定,品质和服务优良。

一、兴办仓储式商店,采用现代化流通形式

仓储式商店最早产生于美国,随后在日本和欧洲各国相继问世,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特点是使商品的库存与销售陈列合一,从而实现低成本、低差价、大批量的营销效益。英国的仓储式商店,是在20年前出现的。我们分别考察了经营食品和非食品的两类仓储式商店,总体印象是英国的仓储式商店发展势头看好,对于繁荣英国商业、方便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翠丰公司是欧洲最大的非食品销售商,共有仓储式商店2200个,员工77000人,1995年销售额为53亿英镑(折合人民币700多亿元),利润达3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40亿元),在英国占市场份额16%。B&Q公司是翠丰公司的一家子公司。B&Q公司在英国本土共有大型仓储式商店23家和一般超级市场257家,1996年销售额达12.83亿英镑,市场占有份额为16%,可提供18000人的就业机会,是英国同行业的“龙头”。我们参观了B&Q公司的一家仓储式商店。这个仓储式商店位于伦敦郊区,专营家庭用工具、家具、房屋装修材料等商品,商店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商品销售频率比一般超级市场要高一倍以上,日销售额4万英镑,来店购物的顾客有一半住在8英里之外。这种商店之所以在英国出现并呈加速发展之势,主要原因是:进入70年代以来,英国逐渐实行私有化,广大居民更多地由租房转为买房,到1994年,拥有住房者占整个人口的比重已达67%(1979年这一比重只有53%)。由于人们拥有住房,更加注重搞好住宅装修和改善家居环境,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了对房屋装修材料、家具和家用工具的需求。而这家仓储式商店适应这种需求,满足所需商品供应,又便于个人选购,使供给与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B&Q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品种多,这家商店的品种规格多达4万多个,比一般零售商店多一倍,可以使购买者有更多的选择;二是价格低,坚持以最优的价格性能比来增强竞争力,这家商店的商品比一般商店便宜10—15%;三是服务好,让顾客能够实际感受到陈列商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增加购买欲望。B&Q公司仍在继续发展大型仓储式商店,在今后五年,将由目前的23家发展为75家。

布克公司经营主副食品、糖烟酒、洗涤用品的批发业务,在英国有250个仓储式商店,5个订货中心。我们参观了布克公司的一家仓储式批发商店。这家商店销售品种1.5万个,商品的40%卖给零售商,60%卖给餐饮业厂商。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商店立足于内部挖潜,多方采取措施:一是适当控制商品存量,提高设施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一定储备,是仓储商店优于一般商店的特征,可是,仓储货物过多,必然占用大量设施和资金。这家商店根据顾客的购买需要,适当控制储存规模,把高8米以上的货架降低到2.5米左右,把商品周转期由25天减少到10—15天,不仅提高了资金周转率,而且节约了劳动力。二是努力控制设施成本。仓储式商店一般设在郊区,地价相对较低,且店堂装修简朴,费用相对较少。三是减少中间费用。通过微机联网,各分店销售商品的信息随时传递到订货中心,订货中心汇集之后统一向生产厂家订货,厂家把商品按时按量直接送到商店,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费用。由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这个商店的价格比一般零售商店要低一半左右。

二、发展配送中心,提高流通效率

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工厂化以及居民消费向方便和加工食品的转变,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连锁等现代流通组织规模的扩大,为生产厂家与零售商和消费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配送中心的发展,则是联结生产厂家与零售商和消费者的结合点。配送中心是在美国首先出现的现代化流通形式,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逐渐普遍发展起来。它集采购、储存、加工、包装和运送于一体,紧密地把生产者与经营者和消费者联结起来,对于提高规模效益、节约社会成本、保证服务质量具有革命性的作用。近30年来,英国的连锁经营有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全国现有连锁商店30000多家。特别是食品,10家连锁超级市场公司的销售额占全国食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0%。与此相适应,英国的配送中心也逐渐产生,到80年代则有了长足的发展。德士高超市公司是英国最大的食品超市公司之一,在英国有20个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平均每周配送1.8万次,全年累计配送货物7.33亿箱。其中,大型食品配送中心9个,均于1989年建成使用。我们参观了德士高的一个食品配送中心。这家配送中心的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配送场地2.5万平方米,配送的辐射半径150英里,共为74个德士高超级市场送货。为该配送中心供货的厂商有200家。各超级市场在售出商品的同时,将信息通过计算机传递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这些信息,再向厂商订货,并组织配送。德士高公司近10年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引进现代化的流通管理和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先进设施和技术,采用新型供销措施,成效非常明显:销售总量增加了一倍,而销售网点却减少了一半。

与日本的配送中心比较,英国配送中心的问世要晚10年,且技术水平也有相当差距。日本的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分拣系统;德士高公司1995年10月才刚刚建成第一个装有自动化分拣系统的配送中心。但是,随着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英国的配送中心发展势头很猛。

英国发展配送中心的情况再次表明,配送中心是一种有效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它通过集约性的采购和配送,将非常分散的采购业务和非常分散的配送业务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且增加了社会效益。配送中心的发展,促进了高新技术在流通业的应用。由于配送中心与零售商店和生产厂家进行了计算机联网,逐渐引入机器人操作,采用自动化分拣系统,提高了科技进步对商业发展的贡献率。

三、规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注重流通业的社会效益

英国的批发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由于不断与生产厂家或零售商合而为一,独立批发商的数量逐渐减少,其批发额占商品销售额的比重已减少到1/3左右。但是,批发作为商品流通的环节,不可能消失。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仅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很受政府重视。伦敦金融区有3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水产品市场起源于11世纪,肉类市场起源于14世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于1682年形成。

我们考察了这个区的新斯彼得·菲尔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这个批发市场,产权属伦敦市金融区政府所有,原来设在金融区内。由于原市场规模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区政府利用其地价高昂的优势,采取租旧建新办法,于80年代中期,以出租原市场的租金,在距市区6英里的郊区筹建新的批发市场,并于1991年5月建成开业。新斯彼得·菲尔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是英国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占地13公顷,交易场地面积28700平方米,交易摊位114个(每个交易摊位的面积不等,从21到432平方米),免费停车场车位2000个。还有仓库、温室、冷藏室和加油站、保安室、咖啡厅等辅助设施。市场的货源由批发商自行组织,产品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各国。成交价格由批发商与零售商自定,批零差率大体为10%左右,商品周转期约为6天。年交易额为4亿英镑(折合人民币55亿元左右)。

新斯彼得·菲尔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的内部管理体制具有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金融区市政管理局在这个批发市场设有市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金融区全体居民选举产生。候选人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一种是金融区内居民自己报名,另一种是由区政府提名并征得本人同意。每届任期三年。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制定市场管理章程,听取市场经理的报告,负责整个市场的管理服务和保安等工作。批发市场与批发商之间是租赁关系:批发商通过合同方式,租用摊位,租金为每平方米一年115英镑,整个市场的租金相当于交易额的1%。

英国的批发市场建设,根据400年前制定的市场经营权法,由政府批准,没有建筑面积、投资额等方面的限制,主要看周围9公里之内有无同类市场,并须符合环保等方面的条件。英国共有蔬菜水果批发市场34个,其中30个为政府投资举办的。政府在投资之外,还采取措施加以扶持,主要是从税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基金,补贴市场运营。政府把批发市场建设作为一种公益事业,着眼于为交易双方提供各种服务,着眼于整个社会效益,而不是着眼于赚钱。

四、利用现有基础,搞好流通设施建设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原有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推动经济发展,是英国的重要特征。

我们参观了雅司物资处理有限公司(AS—C公司)。这是一家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1878年创立之后,主要进行面粉和散粮的加工储运。到1940年,成立散粮储运机械公司。40年代以来,散粮运输迅速发展,这家公司的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90年代,AS—C公司已集散粮、机械、港口等各项业务于一体,业务扩展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其散粮储运设备在我国的大连港、天津港已投产达10年;在上海民生码头的筒仓机电设备于1996年初投产,并将于1997年第三季度在广州新沙港六号码头交运一台散粮卸船机。

我们参观了AS—C公司所属的码头仓储转运设施。厂房是由百年以上历史的旧楼房改造而成的,许多设备也是旧的。可是,采用的关键技术却是先进的。他们是世界唯一以气垫原理用于散货装、卸及储运工程的公司。其主要产品,包括双带卸船机、双带提升机及气垫皮带机,具有技术性能先进、节省能源、保养维修容易和环保性优良等优点。早在70年代,AS—C公司就购买了气垫皮带运转技术的专利权,成为同行中世界上最有实力的竞争者。他们具有全球最高效率的专利设计双传送带和高容量海轮卸货设备,拥有高容量气动卸货机。包括现代化的德士高公司,其配送中心的一些库房也是旧房改造的。我们在罗尔·罗易斯公司也看到,这个很有实力的公司的一些厂房以及一些设备也是旧的,但关键技术却是世界一流的。

五、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流通环境

英国政府对流通业的管理,可以说是属于“服务型”的。管理的手段,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政府对流通管理的方针,是维护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自由经营和公平竞争,为此,政府设有负责商品流通的贸工部,以及公平交易局和垄断与兼并委员会,依法对流通业进行监管。

为了在流通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厂商之间自由竞争,英国制定一系列法律。包括:1973年颁布的《公平交易法》,1976年颁布的《价格法》和《禁止从事限制性贸易法》,1980年重新颁布的《竞争法》。这些法律,为政府对流通领域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证,促进了市场行为的规范化和市场运行的有序化。

为了保护消费者不受商品销售者和不正当行为的欺骗,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包括《商品销售法》、《度量衡法》、《食品与药物法》、《消费者保护法》、《禁止误述商品法》、《商品描述法》等。还设有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质量认证机构和其他一些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组织。

六、几点建议

1、积极发展仓储式商店,在流通领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仓储式商店是一种现代的流通组织形式,代表着商业发展的趋势。发展仓储式商店,对于加强产销衔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发展仓储式商店。发展仓储式商店,要突出商品库存与销售陈列合一的特征,科学选址以收取级差地租的效益,利用仓库等现有设施,引进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方式。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阶段,流通业的发展应该与此相适应,围绕促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新的流通组织形式,提高流通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当前,加快发展家用工具、装修材料、家具和厨房用具的仓储式商店大有作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居民住宅产业,并将加快住房的商品化改革,许多居民将以相当的支出用于房屋的装修、家具的购买。如何更好地联结生产厂家与广大消费者,是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应该借鉴外国的成功做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流通业态,促进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建议在经济较为发达、商业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组织经营装修材料、家具、家用工具、厨房用具等商品的仓储式商店试点,必要时可以考虑适当吸收外资,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推开。

2、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注意对配送中心的研究。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业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连锁经营把现代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理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通过发挥协调运作功能,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规模效益。连锁经营被视为流通产业的一次革命,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流通组织形式。我国的商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可是,生产与流通脱节、规模效益不好、社会成本很高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流通产业总体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和实践连锁经营,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属于起步阶段。

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连锁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求发展配送中心。这样,才能使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才能从总体上降低流通成本,不断推进流通产业的现代化。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只有连锁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才需要配送,配送才有效益。由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配送中心还不具备大力发展的条件,现在切不可不顾效益地盲目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配送中心,是我国实现商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连锁经营的发展,必将呼唤配送中心的出现。因此,我们在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的同时,要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外举办配送中心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发展配送中心。应该抓紧研究发达国家发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中心的经验教训,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东西,以保证我们发挥后发展优势,不走或少走弯路。同时,可以在比较发达的地方,组织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为更好地发展配送中心创造条件。

3、政府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努力办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地广人多,农业经营分散。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一直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努力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从英国的情况看,解决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问题,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从维护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民收入等各个方面出发,着眼于整个社会效益,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把办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政府应尽的职责,搞好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批发市场建设。我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时间不短,数量也已不少,问题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效益不理想。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提高整个社会效益,搞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从中央来看,主要是制定战略,明确政策,建立法规,创造环境;从地方来看,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情况下,各地应该切实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搞好规划,筹集资金,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注意在郊区规划和筹建有适当规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4、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搞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粮食仓容不足、设施老化、技术落后问题,是制约我国粮食正常流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粮食丰收以后反映出的问题更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切实把粮食仓储建设作为流通基础设施来抓,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一批仓容大、技术水平高的粮库。加快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进程,搞好大连大窑湾粮食码头及东北后方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应该借鉴英国的作法,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设备,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粮食仓储设施的质量。要充分利用社会上闲置的仓储设施,包括闲置的厂房和仓库,可以采用租赁使用的办法,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发挥作用。

5、建立健全流通法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发展流通业的共同经验表明,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下,实现商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竞争行为。目前,我国虽然在立法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可是,流通领域的法制建设仍然很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快流通领域的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加快发展流通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抓紧研究制定《反垄断法》、《合同法》、《经纪人法》、《信托法》、《商业秘密保护法》等法律,建立健全有关的法规和规章,为流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标签:;  ;  ;  

英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