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探讨与反思论文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探讨与反思论文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探讨与反思*

彭洲恩 牛点点 李宝国

(石河子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和下降原因,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体育实际,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对策,旨在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情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原因;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政策法规的颁布为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提供了契机。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颁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1]:相较2010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育良好,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中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止跌趋势。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有较大改善。201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仍然存在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肥胖检出率增加;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体能指标仍然维持较低水准等一系列问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体质的下降不仅对青少年个人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发展,最终演变为社会发展的潜在威胁。为了改善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状况,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维度探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做出贡献。

研究采用热裂解法进行DNA模板的提取。取过夜培养的菌悬液1.5 mL于灭菌离心管中,以转速11 000 r/min离心1 min,弃去上清液。加入300 μL无菌蒸馏水洗涤菌体沉淀,重复2次,然后加入100 μL无菌蒸馏水,使菌体充分振荡悬浮;在沸水浴中将菌悬液煮沸10 min,然后以转速11 000 r/min离心1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新的灭菌离心管中,于-20℃条件下保存备用。

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我国从1985年起就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至今已经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2010年的调研结果显示[2],青少年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开始止跌回升,出现上升拐点。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基本没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状况。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低龄化倾向;速度、力量增长趋于停滞;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根据2010年和2014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4],城市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和上涨幅度均超过乡村,超重与肥胖男生已接近1/4;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的是19-22岁大学生,比例高达83%,而上涨幅度最大的是13-18岁的初、高中学生。青少年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000米(800米)跑等测试项目上下降明显。

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因素分析

2.1 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社会因素

2.1.1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电子产品的出现和普及占据了青少年大部分娱乐时间,公共交通的便利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身体活动。这些因素从各方面减少了青少年人群的体力活动量,使他们的体质状况持续下降。体质下降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还会增加生活中的受伤风险,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抵抗能力,阻碍正常的社会生活。究其原因,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导致体力活动量减少,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受伤和患病风险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从而造成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下降。

家庭体育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体育的态度和认知。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是基础,决定着家庭成员对体育的态度和认识。家庭成员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能够有效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产生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能够有效激发运动潜能,培养运动兴趣,树立健康意识。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体育环境,父母就无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使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青少年就不能从体育行为中获得良好心理体验,这会引起他们对体育行为产生抵触,身体活动量下降,心肺功能和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免疫能力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从而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

2.2 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学校因素

2.2.1 过度重视学业成绩

王登峰认为:“学生、家长、校长、各级主管领导为什么不重视体育,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根本原因在于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6]。审视我国当代学校体育,不难发现,替考、成绩造假、数据造假、人情分、逃课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学校、家长和老师为了获得更多升学的益处,更是不惜协同造假,导致学校体育监测成绩注入很大水分,不能如实的反映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此外,学校体育评价体系也并未将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升学考核以及奖评制度挂钩,没有引起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使体育课和体育成绩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说明评价体系未能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7]

2.2.3监管和评价体系出现问题

三十年以来,由于我国的升学考核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依据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加上中国家长对子女获得高质量高等教育机会的不懈追求,导致了青少年的“应试”压力并没有出现减轻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越来越重[5]。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只能扎进书本中去学习,只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数,以满足自身和家人的期望。此外,很多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育人的目标,片面的追求高升学率[5]。学校升学率越高,名气就越大,家长更愿意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由于一切从升学出发,一切都为升学让路,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地位逐渐弱化,得不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于是学校的德、美、体、劳育被挤到了次要位置,从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

2.3 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家庭因素

2.3.1 家庭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建立综合素质评估制度,将体育作为重要指标,把学生上体育课、参与体育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比赛等通盘考虑后,计算体育成绩,并将体育成绩的高低与奖惩体系“挂钩”。在评价激励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自评与互评、组评与师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同质评价与异质评价、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首先,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最初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水平。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定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考核成绩做为最终的成绩指标。学生的学期进步幅度、课堂上的投入程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及出勤表现等,都应该按照适当比例进入最终考核成绩的评定标准。最后,要重视评价的反馈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重视教学反馈效应。教学反馈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了解自己的状况,找到不足,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必须普及全民健康教育。全民健康需要全民支持、全民热爱、全面行动和全民健身。从社会、学校到家庭、从法规制度建设到评价体系建立,都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社会的日益进步更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观念,从 “能吃饱饭就是幸福”到 “追求高质量品质的生活”、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体育强,中国强”的新发展理念,无不体现着思想理念的更新。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体育监管机制也应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观念。首先,建立多元主体相互问责制,设立相互监督机制。以学校为核心,将体育监管机制向四周辐射,要求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形成监管主体的一员。其次,学校要积极监督社区和家庭的体育开展情况,社区和家庭也要监督学校体育开展情况,建立多元主体相互问责制。最后,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划分责任。政策制定者要完善各项法规制度中的漏洞,避免模糊责任分工;要厘清角色职能,合理分配权力,协调好部门关系,建立奖惩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监管效率,体现监管成果,树立监管权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向好的方向发展。

经CT诊断有49例为阳性,53例为阴性,eFAST检查方式的特异性为96.23%,敏感性为89.80%,详情见表。

3 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对策

2.3.2家庭体育环境影响

3.1 健全学校监管机制

庄翻译说:“好吧刁队长,你看这样行不行,就把你家的瓦献给皇军,这样既省时省事,又出不了岔子,怎么样?”

3.2 建立多元评价激励体系

我国家庭已经进入了以核心家庭为主的时代。由于家庭成员少,成员关系过于简化,青少年在家庭中无法领会到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拘谨、内向、封闭,不愿与人多交流,进而制约了青少年性格的发展,使他们对能够促进人际交流的体育活动产生抵触感,不愿意进行身体运动。

过腔的特征主要有音调的依附性、或0性(即可去过腔)、音乐材料的以主调和级音为主性、构式的多样性、音数的不定性、起音的眼位性、乐音进行的级进性、节奏的顿逗性等。下面仅以音调的依附性、音数的不定性、结构的类型性和构式的多样性三点为例。

3.3 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体育环境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型,可塑性较强,正是为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最佳时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树立正确体育观念,多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赛事,讨论比赛规则;在家配置体育与健康相关书籍;举行家庭羽毛球赛;购买家用健身器械(如经济条件允许);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重孩子的体育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体育成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学校、社区和家庭联合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当联合起来,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例如:开展家庭亲子体育游戏(如猫和鼠、捉鱼、踩气球、运球比赛等)、举办体育健康知识宣传周、家庭体育足球赛、开办暑期体育培训班等。一方面,学校拥有人力资源,可以提供技术和规则的指导,由社区进行主办;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作为参与的主体,可以在比赛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加深彼此的感情,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青少年学生也可以在活动中放松身心,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世界全球化都是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由此我们应有体育发展的大国意识,即如何将自己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合理的改造和改良,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服务于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和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在参与世界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如何用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引导世界体育的健康发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这既是一种大国意识,也是一种文化担当。中国体育人应有这样的胸怀,否则,我们当下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怎么可能获得沿线国家如此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国际社会的热烈追捧。

4 结论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国家未来、民族振兴和家庭幸福。虽然2014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提到我国青少年在身体形态发育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上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具体表现为近视检出率居高不下,肥胖检出率持续上涨,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身体指标在大部分年龄组呈持续下跌趋势。因此,我们应理性、客观地分析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的各方因素,清晰地认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并非是由学校体育单因素导致,而是涉及到教育体制、生活方式、监管与评价体系、家庭结构和家庭体育环境等多个因素。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入手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5-11-25.

[2]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1-09-02.

[3]张浩.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之源与解决之道[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5):88-92.

[4]李宝国,缪柯.新疆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5):10-14.

[5]李宝国,韩童.影响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状况多维因素回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7):4-6.

[6]王登峰.学习十八大精神 推进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13,20(1):1-5.

[7]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3(11):17-27.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cline of Teenagers' Physique in China

PENG Zhouen, etal.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促进、生命意义感与社会责任联动机制研究》,批准号:16cty006。

作者简介:彭洲恩(1995—),硕士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标签:;  ;  ;  ;  ;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探讨与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