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赵艳雪,黄松爱,姚娟娟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66000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抢救结局。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长以及二次介入治疗,护理满意度,疾病复发率方面,均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者,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可全面提升抢救效果,节省抢救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急诊

急性心梗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主因冠状动脉持续或者急性缺氧/缺血引致心肌坏死所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连续性胸骨后方疼痛,这种疾病有着发病快,变化急骤,病死率高的特征,在入院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有文献证实【1】,对于该疾病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与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急性心梗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此其中男患者52例。女患者44例。年龄区间为41.5-75.6岁,平均年龄为(65.4±5.1)岁。

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

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详细为: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前,护理人员与内科做好沟通工作,做好接诊工作。对于自行就诊者采用绿色通道,以护士站为基点,建立分流,在此其中设立分诊护理人员,接诊以后在第一时间送至抢救室。

接诊之后,护士在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患的呼吸,意识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口唇颜色,询问患者病情,在第一时间对其危险程度加以判断,在送入到抢救室以后,实施心电图检查,做好连续性心电监护工作。

在完成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以后,马上抢救患者。在其进入到治疗室后,给予吸氧,同时进行血氧饱和度与血压检查。值得说明的是,该步骤应当在2min内完成,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2】。于4min内,建立起静脉通路,收集好血液标本,完成检查结果送检。如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最为基础的对症处理工作。在对患者抢救的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应全面分析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述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使用这种方式,减少患者的内心压力,全面消除不良情绪。

在完成转运之前,要为患者制定科学化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完成转运交接,以对患者的病情和一般资料加以了解,在转运的过程内,注意携带有关药物,确保患者绝对卧床,稳定内心情绪。

1.3观察标准

抢救完成后,对患者的心电图采集时间,血液采集时间,药物使用时间,急救时间,心梗复发率以及二次介入治疗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护理满意问卷为我院自制,详细分为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三项,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患者抢救时间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显著比对照组少,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患者疾病复发率与二次介入治疗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与二次介入治疗率分别为20.83%与25.00%,观察组为4.17%与6.25%,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为93.75%.P<0.05.

3.讨论

急性心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危重病症,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在现如今的急性心梗疾病的治疗中,通常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畅通心肌血管,这是恢复患者心肌血流正常灌注以及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最近几年,欧美发达国家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治疗窗”内进行有效抢救也已经取得了非常的成就,有学者表明,在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时候,急诊科内的抢救效率以及相关流程的制定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另一学者指出,约有半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以后1h 内出现猝死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该疾病患者,在急诊过程中,实施有效方式进行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长以及二次介入治疗,护理满意度,疾病复发率方面,均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取得显著效果。

和传统方式相比,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抢救时间,令其在短时间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避免时间浪费,有效杜绝既往病情评估的局限性,进而发挥出更大的团队优点。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梗者,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可全面提升抢救效果,节省抢救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0):130-131.

[2]陈竹芳,黄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87-89.

论文作者:赵艳雪,黄松爱,姚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赵艳雪,黄松爱,姚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