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论文_李明

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论文_李明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物理因子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继而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常规运动训练;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

为研究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术后恢复方法,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析早期康复训练+物理因子疗法与常规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的临床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56.35±7.24)岁,损伤神经40条,桡神经12例、尺神经8例、正中神经11例、指神经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57.14±8.45)岁,损伤神经40条,桡神经11例、尺神经9例、正中神经10例、指神经1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周围神经损伤判定标准,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肱、桡、尺、指骨折,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凝血功能疾病及行为、意识障碍者,组间对比患者临床资料完整,(P>0.05),可执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于患者术后2~7d开展自行运动训练,并同时给予物理因子疗法,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清理、消毒,并给予冰水袋冷敷,5~10min/次,选择毫米波疗法治疗肿胀部位,50mA,持续10min,同时给予磁疗,若患者伤口局部支架无法拆除,可将磁头置于距离伤口远、近端皮肤完整部位,拆线后在伤口放置2层消毒纱布,15~20min./次,1000GS,执行低中频电疗,同时开展局部按摩,20min/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术后2~7d内,在治疗师的监督下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抬高患者患肢,包括关节伸屈、手指活动与被动训练等内容,开展训练时实行口令加助力运动与关节松动术,逐渐开展不同部位关节的训练,最终进行全运动范围的功能训练,锻炼患者关节的灵巧度、精细度与皮肤感知。1~2次/d,10~20min/次,若见患者伤口存在感染风险,需及时给予抗菌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为(5.25±3.74)分,对照组为(5.34±2.06)分,组间对比,(t=0.067,P=0.452),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为(11.25±1.48)分,对照组患者为(9.82±1.13)分,组间对比,(t=3.662,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术后修复阶段,多源于术后恢复不当,致使患者局部肌肉发生萎缩或出现关节挛缩,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很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恢复措施尤为关键。

肢体创伤是不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理损伤类型,也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的突出因素,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等,同时周围神经也是神经元的细胞突起,在临床上又称神经纤维,其解剖学结构由轴突、髓鞘及施万鞘构成,因此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即因外力创伤所致的损伤类型,临床表现多见于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多见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等类型[1]。因其病理性质较为复杂,因此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是保障创伤恢复的关键。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报告指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通过抬高患者患肢、并给予相应的抗菌素与物理因子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恢复小骨,消除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良好的恢复效果[2]。

本次研究发现,在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效果,修复神经损伤组织,提升肌腱恢复进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避免修复神经或肌腱再次断裂的风险,提升关节功能障碍功能恢复的效果[3]。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恢复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淑怡, 张敏, 黄琴. 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9,2(04):32-33.

[2]王伟, 刘迎曦, 祁奇. 周围神经损伤显微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J].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16,4(22):1943-1944.

[3]牛雪飞, 苏辉棠.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28(2):318-319.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论文_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