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苏慧[1]2001年在《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大量遗传学研究表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由多个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确定了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但同时CHD又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除共同生活环境因素以外,遗传因素在CHD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过早发生的CHD(发病年龄小于55岁)以及家族中多个成员受累者,遗传因素所起作用更大。为什么不同人群或个体对同一种环境危险因子的反应性不同?为什么不同人群或个体对冠心病的易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尚未得到完全解释。而冠心病的发病至今亦不能从病因学角度得到完全解释。近年来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冠心病易感基因的探索与研究成为近年来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 脂质代谢紊乱是CHD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而脂蛋白脂酶(LPL)作为血浆甘油叁酯(TG)代谢的关键酶,在脂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LPL基因的变异与脂质代谢紊乱及CHD的发病可能相关。已有研究报道LPL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但由于基因变异的类型 牢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伍纶文和频率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显着差异,因而LPL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关系的结论差异很大,目前尚无定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 LPL基因 Pvu 11和 Hindlll两个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CHD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确定二者是否为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标志。 采用PCRA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西安地区的 2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 CHD患者进行 LPL基因 PVll 11和Hindlll酶切位点多态性检测,比较二者等位基因频率在冠脉病变组(病例组)和非冠脉病变组(对照组)分布上的差异。同时通过计算显着病变(直径法,腔内狭窄巧0%)的主要冠脉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来确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发现:二、本研究人群的Pvull(+)、)等位基因频率分另为0石6、0.34,Hindlll(+)。 卜)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42。2、Pvull(-/一基因型与血浆高TG浓度相关,P<0.of。Hindlll(+八)基因 型与高%、低 HDL-C相关,P<0.01。3、Pvull(-/刁基因型与CHD的发生密切相关,Pvull(-/-)基因型携带者的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0.8肋显着高于P卜八)组N2.9肋,P的.05。 Hindlll(+八)基因型与CHI)的发生亦密切相关,Hindlll(+八)基因型 携带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4.3肋显着高于H卜十)组门7.8们, P<0.05。4、LPL基因 Pvu 11和 Hindlll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显着相关, P(-/-)基因型较(+/+)基因型冠脉病变程度重,P<0.05。11(+/+)基 因型携带者的冠脉病变较重,P蛐.05。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indlll卜)及 Pvu 11卜)等位基因, 是冠心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6、1.67。 4 牟叼民压大学顿士学伍论文 综上所述,LPL基因 Pvu 11和 Hindlll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 TG、低 ID3L.C以及CHD的发生、发展相关,是高脂血症和 CHD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并且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一个遗传标志。■END-END关键词 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蛋白脂酶, 基因, 多态性

刘迎利[2]2005年在《饮食因素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当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量或部分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严格定义应该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血清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叁脂(TG)水平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为TC<5.20mmol/L,TG<1.70mmol/L,LDL-C<3.12mmol/L,HDL-C>1.04mmol/L。 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不同地区的人群的TC水平不同,其冠心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则显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和体力活动的减少,我国人群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呈现出升高趋势。 鉴于血脂异常发生率高,危害严重,本文对其病因、病机,尤其是与饮食的关系进行了以下研究:调查饮食习惯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检测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对1526例受检者血脂分析表明,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1.58%,其中单纯TG增高检出率为17.36%,单纯TC增高检出率为7.92%,TC,TG均增高检出率为6.29%,其余为正常,占本次体检人数的69%。 2.本研究证实,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血脂异常组脂肪肝检出率为19.57%,其中单纯TG增高检出率为21.51%,单纯TC增高检出率为8.26%,TC,TG均增高组脂肪肝检出率为27.79%,正常血脂组为6.24%。 3.本研究发现,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高有升高趋势,但75岁以后有下降趋势;血脂水平随体重增高也有升高趋势,但80公斤以上者升高不明显:男女两性间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回族与汉族人群各项血脂指标无显着性差异;血脂水平与地域、职业、经济收入有关,南方人群TC水平明显低于北方人群,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北方人群(P<0.05),TG及LDL-C水平,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农村人群TC水平明显低于城市人群,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城市人群,TG及LDL-C水平,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脑力劳动者TC,TG水平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LDL-C水平,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高收入者的TG、TC,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

黄丽, 郭红卫, 黄竹颖, 薛琨[3]2009年在《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膳食关系》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脂蛋白脂酶(1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血脂、体质指数和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比较高脂血症患者156例和健康对照154人LPL-HindⅢ位点多态性,同时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及血脂谱项目测定。结果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H+H+、H+H-和H-H-及等位基因H+和H-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基因型及H+和H-的性别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H+H+与非基因型H+H+的血脂谱及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调查结果显示,高脂血症人群中基因型H+H+与非基因型H+H+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分别为(7.34±3.25)和(8.78±3.22)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基因HindⅢ位点非H+H+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较高,此位点多态性不足以构成高脂血症的遗传危险因素。

梁晋普[4]2006年在《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法调脂疗效观察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法指导下的调脂通脉颗粒对高脂血症气虚痰瘀证的调脂疗效。2.应用PCR-RLFP技术,研究高脂血症气虚痰瘀证人群apo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并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对研究人群脂质代谢的影响。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apoE基因多态性对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法调脂疗效的影响,以探讨遗传基因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118例高脂血症气虚痰瘀证患者apoE基因分型,按照频数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对入组患者按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原则,进行疗程为8周的临床试验观察,试验组64例,给予调脂通脉颗粒(太子参、茯苓、陈皮、水蛭、丹参、泽泻等),一次1袋,一日2次口服;及血脂康胶囊安慰剂,一次2粒,一日2次口服。对照组54例,给予血脂康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口服,及调脂通脉颗粒安慰剂,一次1袋,一日2次口服。比较观察治疗前后TC、LDL-C、TG、HDL-C、apoA1、apoB、LP(a)、AI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观察两组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结果:1.试验组调脂总有效率84.3%,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叁酯(TG)、载脂蛋白B(apoB)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并且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对照组调脂总有效率86.5 %,有明显降低TC、TG、LDL-C、apoB、AI,升高HDL-C作用(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apoB、AI、HDL-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LDL-C方面,血脂康组优于调脂通脉颗粒组,从总体上,调脂通脉颗粒调脂疗效与血脂康相当,并且都具有良好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作用。另外两组都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高脂血症粘、浓、聚的状态,疗效相当。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调脂通脉颗粒改善中医证候明显优于血脂康,尤其在气虚血瘀症状方面的改善,(p﹤0.05),调脂通脉颗粒有明显优势。2.在118例高脂血症气虚痰瘀证人群中,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以ε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89.4%,其中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是:E2/3为8.5%,E3/3为78%,E2/4为1.7%,E3/4为11.9%,apo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北京自然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poE各基因型TC、LDL-C、apoB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E3/4﹥E3/3﹥E2/3,E3/4有明显升高TC、LDL-C、apoB的作用(p﹤0.05)。E3/4基因型HDL-C的水平在叁种基因型中最低, E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还显示E3/4基因型的中医痰浊证积分明显高于E2/3、E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3/4的气虚证候积分最高,但与E2/3、E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E基因多态性不影响TG、apoA1及LP(a)

娜迪拉·吐尔逊, 张婧妍, 贾佳, 洪军[5]2017年在《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是一类能与血浆脂质结合的蛋白质,是构成脂蛋白的主要成分。APO不仅对血浆脂蛋白代谢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多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金磊, 倪培华, 应雅韵[6]2010年在《肝脂酶基因-763A/G多态性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混合型高脂血症(CHL)与肝脂酶(HL)基因启动子763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CR-RFLP),对219名对照者和218例CHL患者的HL基因启动子763A/G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研究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总研究组的HL-763A/G多态性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15 5、0.493 6、0.190 8;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2 3、0.437 7。在CHL组中除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AA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及GG型的apo A-Ⅰ水平外,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型的年龄明显低于AA型(P<0.05),apo A-Ⅰ水平明显高于AA型(P<0.05),而apo A-Ⅰ及apo A-Ⅰ/apo B水平明显高于AG型(P<0.05)。在CHL男性组中,除AA型HDL-C、GG型HDL-C、apo A-Ⅰ水平外,其余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男性组(P<0.05),同样,在CHL女性组中,除GG型的HDL-C、apo A-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apo B水平外,其余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女性组(P<0.05)。而CHL女性组GG型的apo A-Ⅰ水平明显高于AA型(P<0.05)。结论HL启动子763A/G多态性与CHL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的脂类代谢。

徐国辰[7]2005年在《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降脂达标率的研究》文中提出药物基因组学(Phamarcogenomics)研究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差异与DNA多态性的关系,即通过DNA序列差异性分析,在基因组水平上认识疾病及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的机理,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 所有他汀类药物都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理由推测:HMG—CoA还原酶基因(HMGCRG)多态性可能通过直接影响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对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迄今为止,HMGCRG多态性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目的:了解HMGCR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状况、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剂量-效应关系,为

翟成凯, 姜玲, 左辉[8]2005年在《LPL-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人群膳食干预敏感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脂代谢紊乱综合征,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了综合防治高脂血症,我们对南京市6个主城区409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了粗杂粮干预,其中干预试验组230人,每人每天给100g粗杂粮馒头,并且参加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空白对照组179人,不施加任何影响,试验6个月后,发现试验干预组的BMI、WHR、SBP、TG等指标明显下降(P<0.01),而且明显低于空白对照(P<0.05)。同时HDL-C则明显上升(P<0.01),而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脂蛋白脂酶(LPL)Pvu Ⅱ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发现,试验干预组人群中P+/P+和P+/P-基因型患者的BMI、WHR、SBP和TG水平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发现,P+/P+基因型对TG下降幅度(敏感性)的影响大于P+/P-型和P-/P-型,敏感性从高到低的基因型排序是P+/P+/P-、P-/P-,P+/P+基因型在膳食干预下多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其次是P+/P-基因型,而P-/P-基因组对膳食干预则不太敏感。

张延红, 窦相峰, 尚蔚, 王艳芬, 刘玉清[9]2004年在《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FCHL)是最常见的血脂代谢异常 ,在心肌梗死幸存者中的比例为 10 %~ 2 0 % ,本研究旨在探讨FCHL患者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 ,对 16 0例FCHL患者及 32 8例血脂正常对照人群的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 FCHL患者与对照人群apoE基因型ε2ε2 ,ε2ε3,ε2ε4 ,ε3ε3,ε3ε4 ,ε4ε4频率分别为 0 ,0 0 81,0 0 31,0 712 ,0 138,0 0 38和 0 ,0 16 8,0 0 2 4 ,0 6 86 ,0 116 ,0 0 0 6。FCHL患者与对照组apoE基因等位基因ε2、ε3、ε4频率分别为0 0 5 6 ,0 82 1,0 12 3和 0 0 96 ,0 82 8,0 0 76。两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着性 (χ2 =12 94 ,P =0 0 12 ;χ2 =9 0 3,P =0 0 11)。结论 我们的研究提示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是影响FCHL血脂表型的一个遗传易患因子。

张力[10]2008年在《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与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增加和不良预后有关联。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个同时具有局部的和全身的促炎和抗炎效应的炎症因子。IL-6可能会通过改变甘油叁酯脂酶活性影响HDL-C的水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水平HDL-C和血浆中高水平的IL-6有关,IL-6可以抑制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增强内皮酯酶分解脂肪的能力。所有的这些作用都和急性和慢性炎症期低水平HDL-C有关联。IL-6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被发现和胞质中高水平IL-6浓度有关,其中-634C/G的多态性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性有关。本实验探讨高血脂患者IL-6启动子-634C/G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旨在了解其是否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的遗传因素。【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均为河南省汉族人群。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是空腹血清检查总胆固醇(TC)>6.0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6mmol/L或甘油叁酯(TG)>1.78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0.82mmol/L。受试者了解试验过程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郑州大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2.基因型检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验证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可靠性。3.血清IL-6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以x~2检验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以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检测不同种族间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ANOVA)检测不同基因型组在不同时间点血脂浓度变化率的差异:以x~2检验检测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的显着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IL-6基因型分布在高脂血症和对照组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均>0.10)。高脂血症组CC、C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3%(101/197),37.6%(74/197)和11.1%(22/197,与正常对照组[CC:65%(130/200);CG:28.5%(57/200);GG:6.5%(13/200)]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关联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是高脂血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1.736,95%CI=1.257-2.397)。高脂血症患者血清IL-6浓度为18.67±5.0 pg/ml与对照组(17.13±3.24 pg/ml)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高脂血症组中,CG及GG基因型的IL-6和TC水平明显高于CC型,GG基因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CC型。而正常对照组各基因型间的各项血脂指标及IL-6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IL-6启动子区存在的-634C/G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相关联,G等位基因是高脂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2.IL-6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CG及GG基因型者血清TC水平升高;GG基因型者血清HDL-C水平明显降低。3.高脂血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显着增加,G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IL-6水平增加,炎症因子是导致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 苏慧.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2]. 饮食因素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研究[D]. 刘迎利. 陕西师范大学. 2005

[3].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膳食关系[J]. 黄丽, 郭红卫, 黄竹颖, 薛琨.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4]. 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法调脂疗效观察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临床研究[D]. 梁晋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5]. 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J]. 娜迪拉·吐尔逊, 张婧妍, 贾佳, 洪军. 新疆中医药. 2017

[6]. 肝脂酶基因-763A/G多态性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关系[J]. 金磊, 倪培华, 应雅韵. 检验医学. 2010

[7]. 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降脂达标率的研究[D]. 徐国辰. 第四军医大学. 2005

[8]. LPL-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人群膳食干预敏感性的研究[C]. 翟成凯, 姜玲, 左辉. 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 2005

[9].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 张延红, 窦相峰, 尚蔚, 王艳芬, 刘玉清. 高血压杂志. 2004

[10].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研究[D]. 张力. 郑州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