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彝族跳菜文化变迁分析论文_张洁,李铁,段兴菊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彝族跳菜文化变迁分析论文_张洁,李铁,段兴菊

玉溪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 要:教育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文化与教育有密切关系。近20年来,伴随南涧彝族的社会文化变迁,跳菜被人为地从村寨文化中剥离出来,经过艺术加工然后走向都市舞台、宾馆酒店,呈现出舞台表演和商业展演等新形式。跳菜在民族传统资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功能的转变,其中蕴含着从自在文化向自觉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了的文化对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文化变迁和教育有怎样的关系?教育如何引领文化变迁走上发展性的道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跳菜;文化变迁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南涧彝族地区的教育,要注重文化变迁过程中民族的特殊需要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教育本身的文化属性决定的。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应引领文化变迁走有意识的发展性道路。

一、文化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笔者认为文化变迁是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接触加深,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人口、技术、经济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文化内容、特质的增量或减量,并由此引起的文化系统结构、文化模式、文化风格等的变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能通过体内遗传,而必须借助教育代代承袭,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文化范畴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受到文化变迁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传承,积极对文化变迁发生作用。总之,文化变迁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加速或延缓文化变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大理南涧跳菜的变迁

跳菜在南涧县流传历史悠久,影响面较大。新中国成立前只有在红白事的场合才会跳菜,那会能跳菜的人很少。当时在大众看来跳菜艺人从事的是“不入流”的工作,跳菜艺人到宴席上表演跳菜时不能靠近堂屋,只能像吹鼓手一样在猪圈旁站立做准备,艺人得到的回报以实物和简单的饭食为主,即便为跳菜支付钱财,数量也是极少的。新中国成立初,跳菜风俗没什么变化,而到了大跃进、公社化时期,由于娶媳妇时不允许请客,故表演跳菜也不大可能了。20世纪60年代初,跳菜稍微有所转机,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初露端倪的跳菜再次远离了大家的视线。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传统风俗放宽政策,跳菜才又从封闭走向开放,村民完全恢复了跳菜的风俗。1984年跳菜第一次有文字记载。1991年南涧跳菜队第一次登上舞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伴随旅游业是发展,跳菜的舞台表演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艺人的生活交往范围也在扩大,加之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以及政府赋予文化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责,一些善于抓住商机的人士感到,跳菜在商业利润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遂将其引入商业运作之中,使跳菜成了一种可利用的文化资本,由此具有了它的第三种表现形式——“商业展演跳菜”。

2008年跳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于Ⅲ类(民间舞蹈)。为普及跳菜文化遗产,南涧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开展跳菜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使跳菜广播操、跳菜健美操、跳菜群众广场舞成为丰富当地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南涧彝族跳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如今,跳菜艺人成了社区精英,人们也以跳菜艺人为骄傲,跳菜是艺人维持生活的手段,并且现在逐渐变为喜事跳得多,丧事跳得少。这其中除了人们的观念和需求变化外,可能与跳菜艺人的地位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三、教育如何引导文化变迁走上发展的道路

文化变迁对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制度等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变迁制约着教育。但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对文化起着保存、传承的作用,还可以在文化变迁中选择、引导文化的发展方向。教育不仅要适应文化变迁的要求,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迁,教育还要传播外来文化,孕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并且发挥其在文化变迁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

对南涧跳菜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跳菜经历了从宴席跳菜,到舞台跳菜,再到后来的商业展演跳菜,直至如今的社区群众、学校课间操跳菜文化的场域变迁。学校教育更是将跳菜文化在音乐课、体育课、劳动课上创新并传承着,在跳菜艺术的这一系列变化中前一种形式并未因后一种形式的出现被排挤出局,现在呈现的是几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这种变迁的形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古朴的跳菜神韵,不仅体现了跳菜传统的继承性,又展示了南涧彝族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使跳菜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协调一致,与社会心理和时代潮流相融合,从而使跳菜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的沃土之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民族文化之光。

四、总结

文化是教育的“土壤”,教育具有文化传承与拓展的功能和使命。在科技、经济等要素现代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从而引发许多新的教育命题。民族文化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联,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观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两地族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生活场域,也是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巨大的潜在力量,因此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对本族群、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深刻涵义。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应该能使这种无意识的文化变迁转向有意识的文化变迁,尽量使其进入一种发展性而不是消亡性的文化变迁。

参考文献:

[1]李复新,瞿葆奎.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3,10.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395.

论文作者:张洁,李铁,段兴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3

标签:;  ;  ;  ;  ;  ;  ;  ;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彝族跳菜文化变迁分析论文_张洁,李铁,段兴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