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的汉英对比分析论文_张文甫

关于“用”的汉英对比分析论文_张文甫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江苏 江阴 214405

摘要:本文从英语语法、翻译和认知等角度、运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的方法对“汉语中的“用”的相关搭配和其在英语中的对应翻译进行探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中的“用”可以用作动词、名词等,作为动词的“用”可以和其他动词、名词、副词等连用,作为名词的用可以和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连用,含有“用”的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句子后英汉句子结构可能会不同,会有动词短语翻译成名词短语即动词名词化的情况。有的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后原句中作谓语的一些动词短语会在相应的英语句子中充当做状语的介词短语等。

关键词:用 英语语法 翻译 认知 英汉对比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Chinese character “用”,which pronounces [yòng] and means “use” in English, and its collocations used in Chinese sentences and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glish grammar, C-E 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It is found out through comparing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s that “用”in Chinese can be used as a verb and a pronoun and can be used with other verbs, a noun or an adverb preceding or following it, or as a noun which can be used together with an adjective,a verb or a numeral. A Chinese sentence with “用” can have a different sentence structure from its English counterpart in that a verb phrase with“用” in it can be translated into a noun phrase in its English counterpart, i.e. the nominalization of the verbs. Some phrases with “用”acting as predictive parts in Chinese sentences can be changed into prepositional phrases acting as adverbials in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Key words: use English grammar translation cognition comparison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类不断地借助和使用外物或外力来实现自身的进化和超越,从而不断地提高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这个外物包括人和其他有形的物体,也包括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科技、思想、宗教和理念等。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莫不如此。因此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用”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人类对使用外物的感受是大同小异,但是因为世界各个民族语言不同,对同样或类似的感受的表达有所不同。比如,中文用“用,”英语用“use”等,本文拟从语法和翻译技巧等角度对汉语中的“用”和其在英语中的对应翻译进行探析。

“用”作为动词使用的情形,是最基本的情形。新华字典对“用”的解释: 作为动词,“用”字在汉语中的用法很灵活,可以和很多词类搭配使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因此“用”具有多产性。 “用”及其组成的短语对应英语中的很多词,写本文之前,进行了查重,在网上没有搜到关于“用”的英汉对比研究的论文。为了抛砖引玉,本文拟结合汉语和英语对比例句对中文中的“用”和英文中的对应的词汇或语言现象进行探析。方法是先举出相关的搭配,然后给出例词和评析等,对英汉对比语料进行探究。

作为动词“ 用”可以单独使用,除了可以跟具体的事物作宾语外,还可以跟抽象的概念来作宾语,如:

汉语:1.“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常用气和来交朋友。”

英语:1)“Precisely because he was rude, he had to be dealt with tactfully,” the waitress said, Those with justice on their side prefer friendliness.”

“用”的宾语一般是具体的有形的事物,但是在句1和1)中“用”的宾语却是“婉转的方法”、“气壮”和“气和”这三个抽象的概念,这把“用”作用于这几个抽象的概念其实是隐喻用法,隐喻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看作容易理解的事物,这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就投射到抽象的概念上来了,这样一来,概念也可以做动词的宾语了。而且“用”也没有用use等来翻译,如 “用婉转的方法来对待”翻译成英语没有出现与“用” 对应的单词和短语,而是以一个含有被动语态的主句“he had to be dealt with tactfully”来表示,翻译成汉语就是“有技巧地对待他”,言外之意,因为对方是顾客,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应该巧妙地以一种维护客人面子的方式来处理。 把“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翻译成“Those in the wrong often resort to arrogance.” 把“理不直的人”翻译成“Those in the wrong”,the wrong 表示错误的事物,in the wrong 做Those 的后置定语,把“常用气壮来压人”翻译成“often resort to arrogance” ,“用”被翻译成“resort to”,后者是“诉诸于” 的意思,而把“气壮”翻译成arrogance(傲慢),说明并不是真的气壮,而是一种傲慢了,或者说是“气壮理不直”。这个英语翻译是意译,完全表达出了对应的中文意思,令人拍案叫绝。把“理直的人常用气和来交朋友。” 翻译成“Those with justice on their side prefer friendliness.”把“理直的人”翻译成“Those with justice on their side”,其中on their side是一个介宾短语,做justice的后置定语,这样名词短语justice on their side又做with(拥有)的介词宾语,with justice on their side(有正义在身边的)又做Those(那些人)的后置宾语。把“用气和”翻译成“prefer friendliness”,其中prefer是动词,是“喜欢、偏爱”的意思,来替换“用”,friendliness是名词,是“友好(的态度)”的意思,把“用”翻译成prefer表明了译者高超的翻译驾驭能力。“理直的人常用气和来交朋友。”这句话对应的英语译文“Those with justice on their side prefer friendliness.”用词巧妙,完全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体现了服务员的素质之高,可谓匠心独运,令人折服。总之,句段1对应的英语译文1)彰显了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

“用”作为动词可以和其他动词连用,即其他动词+动词“用”的结构,如调用(transfer)、使用(use)、征用(requisition…)、挪用(divert, misappropriate ,emblaze…)、用来(be used for/to do )、动用(put to use, employ…)、引用(cite)、爱用(prefer to use)、借用(borrow)、袭用(take over)、应用( apply) 等,下面结合英汉例句对这类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汉语:2.我可以借用下你的自行车吗? 英语:2)May I use your bike?3)

Can you lend me your bike? 4)May I borrow your bike? 上面的中文句子可以翻译成2)、3)或4),2)把“借用”翻译成use,但“借用”并非完全由英语中的动词use来体现,而是借助情态动词may和“我”与车的关系,即“我”使用车,以及“你”与车的关系your bike,即车属于你,“我”用“你的车”,而不是“我的车”,因而这个“借用”在句5)中被翻译成use就构成了借用的关系。在句3)中,“借用”和英语中lend的意思相反,但是因为调整了人称代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位置,即把汉语中的主语“我”换成了英语中的主语you,变“我借用你的车”为you lend me your bike即“你借车给我用”而实现了意义的对应。 句4)的翻译中把“借用”翻译成“borrow”(借入),borrow your bike后面省略了 from you,从而使得1和4)无论在英汉语言结构方面还是在意义方面都实现了比较完全的对应,2和4)之间的关系属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正向迁移,有利于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而2和4)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属于语言的负迁移,这类现象给中国人学英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汉语:3.他使用钢笔写字。英语:5)He uses a pen to write with. 或6)He writes with a pen.或7)He writes in ink. 5)、6)和7)都是对3.的英译,都表达清楚了3.的意思,但在语法方面有所不同,5)是主谓宾结构,在这句话中He是主语, uses是谓语, a pen是宾语, to write with是a pen的定语, a pen 做介词with的逻辑宾语 ,意思是他需要一枝用来写字的钢笔来写字,从认知的角度看是他需要一支笔,用这支笔的目的是用来写字。3和5)前半部分的心理表征是一样的,都是先强调“使用钢笔”,只不过在3中“写字”是“使用钢笔”的目的,而5)中to write with是a pen的定语,这就意味着a pen 是a pen to write with这个名词短语的核心。 6)是主谓结构,主语是He, writes是谓语,with a pen这个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表示写字的工具和方式。汉语的意思是“他使用钢笔目的是用来写字”,翻译成英语侧重点变成He writes(他写字),而句3中的主要谓语动词短语“使用钢笔”在英语6)中则用居于次要地位的作方式状语的介词短语with a pen 来表达。7) 也是主谓结构,主语是He,因为主语是三单形式,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所以谓语是writes,而in ink这个介词短语表示方式,in 是使用的意思,ink (墨水)是填充钢笔用以写字的材料,这里用in ink和with a pen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强调写字的材料,后者强调钢笔本身,以和铅笔、圆珠笔等相区别。6)和7)的心理表征都是强调写字,是主要的动作,而写字的工具处于从属地位,要么在5)中作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短语a pen,要么在6)和7)中作方式状语。而句3强调的主要动作是使用钢笔,写字只是目的,处于次要的地位。

关于“用”的动词对应多个不同的英语动词,如“征用”, 它对应下面的英语词汇如requisition, requisition,impress,requisition, expropriation或 commander 等, “征用”的意思是国家依法使用个人或集体的土地、房产等,有时是无偿征用, 如:

汉语:4. 当局征用旅馆房间安顿了3,000多名无处落脚的圣诞度假者。

英语:8)Authorities requisitioned hotel rooms to lodge more than 3,000 stranded Christmas vacationers.

汉语:5.士兵们征用首都的车辆,并且占领了电视台。

英语:9) The soldiers commandeered vehicles in the capital and occupied the television station.

汉语:6.侦探征用我的摩托车去追赶罪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英语:10)The detective impressed my motorcycle to pursue a criminal.

汉语:7. 从历史上看,征用的事例虽然不多,但却非常瞩目。

英语:11) Historically, expropriation is rare but very visible.

从上面英汉对比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到,汉语里的一个词“征用”对应英语里多个不同的词汇。在句4中有一个“了”字,这意味着这句话描述的是发生过的事件,所以在8)的翻译中“征用”对应的单词为过去式requisition的过去式requisitioned,“无处落脚的”被翻译成stranded。在句5中有“了”说明这句话里的动作是过去发生的,所以翻译成9)时,整个句子都要用过去时态,而且句5中的“征用首都的车辆,”翻译成commanded vehicles in the capital,在这个短语中vehicles做为commanded的逻辑宾语,in the capital 做vehicles的后置定语。在句6中“征用”翻译成10)中的impressed,6和10)的词语的顺序一样,也就是两种语言的心理表征一样。在句7和11)中,“征用的事例”翻译成另一个抽象名词expropriation,,“从历史上”这个短语被翻译成单词Historically,非常简洁。

下面说一下“调用”,“调用”的英语意思是transfer(officer) temporarily for a specific task ,调用的宾语可以是人,如:

汉语:8.我或许得把你调到我们别的部门。

英语:12)‘I might have to transfer you to our other office.

也可以是物,调用事物在英语里用介词短语get...on tap或be on tap 来表示。如:

汉语:9.我们把所有的信息储存以便随时调用。

英语:13)We've got all the information permanently on tap on a computer.

汉语:10.我家有自己的文字处理机和打印机, 因此我需要什么就随时可以调用。

英语:14) I have my own word processor and printer at home, so that everything I need is on tap.

动词“用”还可以和形容词搭配使用,放在形容词的前面,结构是 动词“用”+形容词,如: 用好(fully utilize),用错(misuse),用坏(get…worn out)等,限于篇幅,以下各种搭配情况以举例句的简单描述。如:

汉语:11.公司决定缩小规模,并更加充分地用好余下的工人。

英语:15) The company chose to downsize and more fully utilize the remaining workers.

汉语:12.惯用语用好了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英语:16) Appropriate use of habitual sayings can increase an article's readability.

汉语:13.我们应该用好电话资源争取更多用户. 。

英语:17)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our telephone resources , and win over more subscribers .

句11中是描述过去的事实,所以翻译成英语为过去时态,“缩小规模,并更加充分地用好余下的工人”是并列短语,在句11中作决定的两个并列短语,翻译成英语变成“downsize and more fully utilize the remaining workers. ”“ 充分地利用……”翻译成英语为more fully utilize sth. 在句12中“惯用语用好了” 这个主语为主谓结构,翻译成英语由名词结构Appropriate use of habitual sayings表现。句13中的“应该用好电话资源”翻译成17)should make good use of our telephone resources。

动词“用”也可以放在形容词的后面,结构为形容词+动词“用”,如:好用(easy to use)、不好用(difficult to use)、难用(difficult to use)、错用(misuse)、误用(misapply)、乱用(abuse)、滥用(abuse)、大材小用(put fine timber to petty use)、误用(misuse)、快点(hurry)、慢用(eat slowly)、利用(utilize)、节约用水(economize on water)、节约用电(economize on electricity)、外用(for external use)、内用(for internal use)、专用(reserved for special use, for a special purpose),如:

汉语:14.这支钢笔很好用。

英语:18)The pen writes well.

句18)中write用主动表被动,这类动词由主语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就适用于主动表被动,钢笔好写说明这支钢笔的质量很好。因为汉语句子中主语“这支钢笔”是第三人称单数又表示一种惯常状态,所以翻译成英语用一般现在时态,“好用”翻译成英语writes well.再如:这本书卖得很好。The book sells well. 这说明书的内容很好,很有用或很有趣味,所以这本书比较畅销。

好用的不仅是物,也可以是人,如说“他是一个很好用的人。”这个要根据语境来翻译了。如果说一个人在木工方面很好用,那可以用英语说:He is a good carpenter. 如果说他是一个好好先生,谁的要求都不拒绝,可以用英语说:He is too shy to refuse anyone else’s requirements.

汉语:15.官员不能滥用权力。英语:19) Officials shouldn’t abuse powers.原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的顺序是一样的, 两句话的心理表征是一样的。

动词“用”+名词用心(use your head),用手(by hand)、用脑(use your head)、用嘴(nuzzle),用车(have the car, have the use of the car)、用餐(have a meal)、用绳子(use a rope, with a rope)、用袋子(with a packet)、用电(use electricity)、用水(use water)、用糖(with sugar)、用煤(use coal)、用武(resort arms)、用兵(resort to arms) 、 诉诸武力(resort to arms)、用计(use a trick)、用餐(have a meal)、用情(fall in love with)、用典(allusion)、用力(use force)、用用(use)。

汉语:16.受害人被用刀子刺伤,结果流血至死。

英语:20)The victim was wounded with a knife and bled to death as a result.

汉语:17.用心思考,你就会做出这道数学题。

英语:21)Use your head,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work out the math problem.

句16“用刀子”这个动词短语被翻译为20)中的介词短语with a knife,其功能是做方式状语。句17中的“用心思考”,是习惯用语,其实人是用头脑思考,所以翻译成21)中的Use your head。

名词也可以放在动词“用”的前面,其结构为名词+动词“用”,表示事物的用途,如:女用(female,for women),男用(male, for men),家用(expenses)等。

汉语:18.这种药物是女用的。英语:22)This kind of medicine is specially for women.

“用”可以作名词,放在动词的后面,其结构为动词+名词 “用” 如:有用(useful)、作用(effect)等

汉语:19.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用。 英语:23)This book is very helpful to me.

24)This book is of great help to me.

动词“用”后面可以跟介词,其结构为 动词“用”+介词,如:用在(use sth.for )、用上(apply)

汉语:20.这么好的东西没用上,可惜了!

英语:25)What a pity it is that such a good thing lay waste.

动词“用”可以跟在介词的后面,表示状态,其结构为介词+动词“用”,如:在用 (be using, be in use)

汉语:21.他在用钢笔写字。英语:26)He is using a pen to write at present.

名词“用”可以跟在介词的后面,其结构为介词+名词“用”,如:在用(be in use)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hinese values should be aided with modern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汉语:22.这座火车站在使用当中。英语:27)The railway station is in use.

名词“用”跟在数词的后面,其结构为数词+名词“用”。如: 一心不能二用。百无一用是书生。一用脚,二用手。

汉语:23.一心不能二用。英语:28)A man cannot whistle and drink at the same time. 29)You can't run after two hares at a time.

汉语:24.百无一用是书生。英语:30)A book worm is good for nothing. bookworm 是书虫的意思,指的是只知道读死书的人。

“用”用作名词时,可以跟在别的名词的后面,其结构为名词+名词(用), 如家用(domestic, family expenses)、费用(cost)、屁用(no use) 、毛用(no use)、屌用(no use)、卵用(no use)等,只不过上面有些词语属于粗话,不太好登大雅之堂。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用”可以用作动词、名词等,作为动词的“用”可以和其他动词、名词、副词等连用,作为名词的用可以和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连用,相关的中文例句翻译成英语句子后会有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会有动词短语翻译成名词短语即动词名词化的情况。汉语句子中作谓语的一些动词短语也会翻译成英语中做方式状语的介词短语等。当然关于用的英汉对比分析本文还有没有很多没有涉及到的地方。限于篇幅,关于“用”的英汉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上还可以采用其他理论或多个理论的结合,如可采取语料库或语篇分析的方法,结合认知语法、综合语法、认知语义理论等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http://www.iciba.com/%E7%94%A8%E5%A5%BD

http://www.iciba.com/%E8%B0%83%E7%94%A8

http://www.iciba.com/confiscate

http://iask.sina.com.cn/b/1374010.html

Biber et al (1998)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Quirk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现代英语语法 李基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艺 陈文伯 群言出版社

英语 九年级上册 译林出版社

高级口译教程 梅德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文甫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关于“用”的汉英对比分析论文_张文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