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13路面上面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靳豪杰

SMA-13路面上面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靳豪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公路管理局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结合济乐高速公路LMSG04标段沥青路面工程施工,具体论述了SMA-13路面上面层混合料摊铺前的准备、搅拌、摊铺和碾压等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为今后SMA-13改性沥青路面上面层的施工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

1.1施工前复测路缘石,根据测量结果调整路缘石,确保路缘石高程、位置准确,连接紧密、线形圆顺,无错台。

1.2下承层验收:中面层已检测合格。表面整洁,无明显污染现象。并进行粘层油喷洒,喷洒完毕后,立即封闭交通,任何车辆不得在已完成的粘层面上通行。待粘层油破乳后,报监理验收合格,进行下步施工。

1.3恢复中线,在调整后路缘石上标记出上面层边缘位置设计高程。

2、采用的生产配合比

油石比:6.2:100

热料仓合成级配:4#仓粒径11-16mm占38%,3#仓粒径6-11mm占36%,2#仓粒径3-6mm占4%,1#仓粒径0-3mm占12%,生石灰粉占1.5%,矿粉占8.5%,木质素纤维外掺0.3%。

其他参数:最大理论密度为2.532g/cm3,空隙率为4.0%,间隙率为17.2%,饱和度为76.8%,油膜厚度为8.09µm,粉胶比为1.9%。

3、沥青混合料拌和

3.1试拌:为保证混合料质量,正式拌和前,先进行混合料“试拌”。根据施工现场组织情况进行上面层沥青混合料试拌,采用装载机接料。经试拌确定试拌矿料加热温度为200℃,沥青加热温度170℃,拌和时间65s(干拌10s,湿拌55s),投料顺序为:粗细集料 沥青与木质素纤维 填料。试拌沥青混合料色泽均匀,无花白料。检测混合料温度为182℃、182℃、181℃、182℃,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试拌结果,拌和站确定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

工地试验室取沥青混合料,离心式抽提仪检测混合料油石比为:6.26%(生产配合比油石比为6.2%,允许偏差±0.2%)。

3.2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将沥青含量、级配筛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拌和站管理人员,对应进行调整。试验室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析漏、飞散、车辙、冻融劈裂试验,检测沥青混料各项性能指标。施工结束后,根据拌和站打印材料用量单校核施工配比情况。

4、运输

4.1采用40t自卸车运输沥青混合料,车辆两侧车厢板设置保温层,减少混合料运输温度流失。

4.2施工前1天,将车厢清理干净,装料前在底板和侧板上抹一层隔离剂(油水混合物),涂抹要均匀,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

4.3在车厢距底板30cm位置设置测温孔,安排专人测量混合料出场温度及到场温度。

4.4拌和机向自卸汽车直接装料,按前、后、中、中靠前、中靠后顺序五次移动装料,避免混合料的离析,装料完毕后加盖蓬布。

4.5运料车在上路口位置由专人用风机和扫把清除汽车轮胎上的泥土,防止污染路面。混合料到达摊铺现场后,在规定区域调头,在粘层上缓慢行驶,到达指定位置后收料人员凭运料单接收料,记录到场时间。检测到场温度为:177℃,178℃,176℃,178℃,178℃,178℃,177,178,177℃

5、摊铺

5.1采用一台中大DT1800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摊铺机装配宽度为15米,采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摊铺高程、厚度及横向坡度;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摊铺,摊铺时摊铺机开启双夯锤,夯锤等级采用5级,振动频率控制在60HZ,摊铺速度控制在2m/min,确保初始压实度达到85%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2施工前对摊铺机料仓、布料器、熨平板涂抹隔离剂。第一车沥青混合料到达现场后,摊铺机熨平板开始预热,预热30分钟后,对摊铺机熨平板5个点进行温度检测,摊铺机熨平板温度为:113℃、108℃、105℃、110℃、110℃。

5.3为避免停机等料现象,待第4辆混合料运输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开始进行摊铺施工。从混合料到场温度较高的开始卸料,摊铺机先向两侧送料,待布料器内混合料高度高于2/3螺旋送料器时,开始摊铺。技术人员跟随摊铺机检测摊铺温度为174℃、173℃、173℃、172℃、174℃、172℃、173℃、174℃、174℃、173℃、173℃、174℃、173℃、173℃

6、碾压

6.1采用4台双钢轮(二台DD-138、一台DD-136、一台CC624),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温、少水、高频、低幅、由低向高、先边后中”的原则进行,碾压长度控制在20m~30m。

6.2初压:紧跟摊铺机,采用1台CC624振动压路机前进静压,后退振动碾压1遍,碾压速度2~3km/h,相邻碾压带轮迹重叠20cm轮宽;复压:采用2台DD-138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5~3.5km/h,压路机采用高频低幅进行压实,振动频率为35~50Hz,振幅为0.3~0.8mm,轮宽重叠1/2轮宽;终压:采用一台DD-136振动压路机静压,压实速度控制在3~5km/h,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20-30cm,压至无轮迹为止。

6.3边部压实:在进行碾压作业时,边部压实工作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操作手沿路缘石内侧进行碾压。局部碾压不到的位置采用小型压路机补压,速度控制在0.5m/min,直至碾压合格为止。

6.4碾压过程中及时测量混合料表面温度并形成记录(记录表附后),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碾压段落长度,在沥青表面温度降至90℃之前完成终压。

7、接缝处理方法

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接缝施工前用3m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位置处定出接缝位置,使用切割机垂直线路中线将横缝切直,切除的废料及灰浆清理干净后在接茬位置涂刷适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在接缝处预热,起步摊铺后接缝处用人工修补。碾压时用钢轮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层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层,接缝碾压完毕后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8、摊铺中存问题处理及注意事项

8.1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摊铺面,在摊铺机熨平板上的行人踏板上完成检查摊铺质量、摊铺厚度及摊铺温度检测,如必须上摊铺面时需在鞋底涂抹隔离剂。

8.2安排施工人员修补碾压面并调整压路机喷水量,确保压路机不粘轮。

8.3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施工,不得随意调整,及时抽取试样检测,并指导拌和站生产。

8.4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混合料出现花白现象,立即进行延长拌和时间。

8.5运输车卸料过程中安排专人控制车厢升起高度,使车厢内沥青混合料整体滑落,减少混合料中的大料滚落现象。

8.6摊铺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对平整度不理想的位置、桥面及桥头段落采取降低摊铺速度,控制摊铺速度1m/min。初压完成后,采用6m直尺进行平整度检测,发现不合格位置及时处理。

8.7加强成品保护及防污染工作。

9、结束语

根据施工经验,从SMA-13上面层施工工艺到施工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对SMA-13上面层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便于对SMA-13上面层施工工艺的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靳豪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SMA-13路面上面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靳豪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