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的群体性孤独论文

社交媒体中的群体性孤独论文

社交媒体中的群体性孤独

陈婷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摘要: 社交媒体可以加快信息传播,拉近人与人交流的距离,但也让人们脱离现实,深陷于虚拟的社交网络,人们想要在社交网络中寻求安慰,反而因为远离现实社会,让孤独感变得越发强烈。虚拟世界的交流是没有温度的,并不能真正解决内心的需求,因此,减轻社交网络的依赖,回归现实社会,多与现实社会的人进行交流才能解决群体性孤独。

关键词: 极端行为;人际关系;依赖性

一、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现象

社交网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主要沟通交流的手段,然而,走出社交网络,人们的沟通减少,甚至面对面也无话可说。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缺少现实交流的真实感、亲切感,它的虚拟性加重了人们的孤独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直播极端行为

网络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缩小了世界,各类社交平台让人们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想法、展现自己的行为,正是因为社交平台的便利性,让许多孤独的人在社交平台大胆表达自己消极、极端的想法,他们将社交平台作为内心孤独的宣泄口。近年来,网络直播极端行为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些迷失人生方向的孤独群体想要在网络上摆脱孤独感,却越陷越深,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给家人造成无法抚平的伤痛,也给其他人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通过网络宣泄内心孤独的人是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吗?其实不然,现实沟通也许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因此他们选择了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会给人一种虚拟的尊重、热闹、理解,开放性沟通方式,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别人的质疑、轻蔑、嘲讽,有时候还会收到追捧,在网络上,总会找到相似的灵魂,抱团取暖,以为可以成为彼此的救命稻草,其实,只会让孤独的人更孤独,消极的人更消极而已。

(二)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

社交平台可以营造一切你想要的生活场景,换言之,网络弥补了现实中所有不足,不善言辞的人在网络平台上是个能说会道的高富帅,单身的人可以找到想象中的完美妻子,人们沉浸在自己渲染的虚拟人际关系中,可以享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幸福感,除了虚拟的场景外,网恋也成为当今婚姻一大杀手,有的人可能因为婚姻状况欠佳,在网络中所遇到的那个人,会让当事人享受到被爱,因此他们选择从现实向网络逃避,得到短暂的心灵慰藉。这种建立虚拟人际关系,逃避现实社会的行为正是群体性孤独的表现。

二、社交媒体下群体孤独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的人际关系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从乡村劳作中解放出来,没有了一起下地种田的日子,生活也不再是围着熟悉的人。人们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居住环境的变化,减少了邻里之间的往来和交流的机会;人们的原生环境不同,所受的知识教育不同,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让人们的交谈的共同话题变少,降低了交流沟通的欲望,新时代的人际关系阻碍了现实沟通,反而促进了社交网络交流。

第三,终生学习反庸人本性。从人生态度看,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终生学习。庸人或者因为选择平凡的生活,所以不想终生学习;或者因为不想终生学习,所以选择平凡的生活。不终生学习与平凡的生活互为因果。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人,要他终生学习,就等于要他死。从常情看,如果绝大多数不追求成功的常人要终生学习才能有份工作,维持生计,那人生太凄苦了。

(二)社交媒体满足了人的多种需求

强大的社交媒体,可以满足人对现实生活的期待。其一,沟通需求,社交媒体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有意愿,世界上各地的人都可以与你交流,此外,找到共同语言的人不再是难事,因为社交媒体,会让思想状态一致的人聚焦在一起。其二,表现需求,社交媒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展现自我,只要在法律范围之内,人们可以享受到现实生活中所体验不到的自由和成就。其三,情感需求,其实,无论是社交网络上的沟通交流还是表达自我,都是一种情感需求,这里的情感需求更广泛,人的情感与生俱来,但现实生活中,情感满足是需要其他东西支撑才可以满足,社交网络上,没有地位、学识、身份、金钱、外在形象限制,情感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其四,逃避现实的需求,社交网络是人们逃避现实最好方式,茫茫社交网络,抛开一切烦恼,可以短暂享受平静。

仪式感所创设的环境,能把人与物区别开来,凸显人的尊严。比如穷得揭不开锅的杨白劳,欠着账也要给喜儿买上两尺红头绳,躲着债也要在年关买上二斤白面;再比如身在牢笼拒不投降的洪承畴在听到孝庄太后前来探视的消息后,不由自主就轻拂了一下身上的灰尘。再潦倒的人,只要内心存有一种叫仪式感的东西,他的世界依然会闪烁出炫目的光亮。

(三)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

早期,出现“宅”一词是形容长期不出门的人,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人们摆脱早期的“宅”,但换了一种方式,从有形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的“宅”,手机、电脑和电视占据了人们大量时间,手机成了人们必备物品,如果没有手机,会产生不安定感,如此强烈的反应便可知,手机对人们的重要性。网络费用的平民化,手机随时上网,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宅”入网络空间,无论是家庭聚会、同事聚会、情侣约会,还是等车、坐车,随处可见大多数人抱着手机。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强,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机会越少,如此只会加强人们的孤独感。

三、社交媒体中的群体孤独问题探讨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离不开网络,网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同时,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的便捷性、丰富性成为人们沟通的主流媒介,但社交网络将人与人分离开来,现实的沟通减少,网络的交流只会加强孤独感,从而形成了群体性孤独现象。人们深陷于虚拟网络世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让部分人走向极端。社交网络所突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呼吁摆脱网络环境,回归到现实社会,与真实的社会进行交流,在真实的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只有减轻网络依赖,才能解决群体性孤独。

参考文献:

[1]魏然,周树华,罗文辉.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8-27.

[2]陈爽,周奕欣,王可欣,李保滨,周明洁.网络使用、害羞与性别差异三者对孤独感的影响[J].新闻界,2016 (21).

标签:;  ;  ;  ;  

社交媒体中的群体性孤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