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养老支持中的作用_社工论文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养老支持中的作用_社工论文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工论文,角色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的社区老人服务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会执行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生活困难老人的经济救济、日常上门巡视、义工服务、后事的操办等。但这些服务往往是补救性和救济性的,一方面,接受服务的老人只占老龄人口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老人在社交、心理方面的综合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为了更全面地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需要,各地尝试将社会工作的元素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居家养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展开合作,尝试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引入社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个体层面的角色

老人需求的评估者

社工要准确、及时地评估老人的情况与需要,为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例如,某老人的一位老友不久前去世,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从而引起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复发,造成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社工评估后,就从对老人的心理辅导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协助老人看病吃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变化很快,因此不仅需要对老人进行定期的全面评估,还要在中间插入定期的复检和不定期的回访,以确保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情况。

对老人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需要评估的项目复杂繁多。国际上一份完善的老人评估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认知形态、沟通能力、听力、视力、情绪与行为形态、社交能力、日常独立生活能力评估(IADL)、自我照顾能力评估(ADL)、疾病诊断及病史、口腔与牙齿状况、居住环境检查、用药情况等。评估往往由社工、护士和医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执行。整个评估涵盖了老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情况,而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生理上,随着身体的不断老化,疾病和身体的衰弱成为老人关注的重点,如何保健、怎么看病、怎么吃药、由谁来照看等都是老人关心的问题。而如何适应身体的变化、尽量保持生活自理,往往是老人面对的最大挑战。老人的居住环境与其生理需要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建议评估尽量在老人的家中进行,以便了解老人的生活环境。如,老人家里的厕所没有安装马桶,老人如果患有关节炎等疾病难以下蹲,就会有如厕的困难。

心理上,伴随着生理的衰老过程,老人能否适应身体的变化、能否接受不断老化的事实,影响着老人的心理状态。老人常常经历的负面心理状况包括:生理机能退化带来的失落感、失控感;面对亲人、老友去世的孤独感、寂寞感;面对死亡的焦虑感、恐惧感,等等。

社交上,虽然老人的身体不断衰老,但老人对社交的需要却没有减少,反而更需要亲人的陪伴、同伴的支持以及日常的社交活动以维持其社会化的程度。常见的“反面教材”是:老人身体不好了,外出锻炼少了,加快了生理老化的速度;又因为缺乏社交,老人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病痛上,情绪越来越低沉,影响生理健康。

除了生理、心理、社交方面的评估之外,对老人的评估还应该包括对老人与其家庭关系的评估、老人与邻舍关系的评估、老人与老友关系的评估以及老人使用的社区内其他服务资源的评估等。

实际操作上,由于评估的内容较多,评估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一方面,寂寞的老人很喜欢有人跟他/她聊天,评估对老人来说就是很好的倾诉过程,因此需要社工更耐心地听老人说,给老人积极的回应;另一方面,对老人的家庭、邻舍关系等问题的评估,需要与老人建立信任关系才能搜集到更全面的信息。如,询问孤寡老人家庭状况,往往会使老人回忆起曾经的家庭变故,引起老人强烈的情绪反应。

老人综合服务计划的制订者

对老人综合服务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回应老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受现时服务条件的限制。社工如何整合资源,协调服务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要,就是这一部分的主要工作。由于每个老人的需求与特点都不同,因此综合服务计划应该是个别化的。

例如,通过评估,按照规定给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时间是每个月20小时,那么这20小时是用来做清洁,还是陪老人看病、聊天、外出,又或是帮老人购物?这就要根据老人的需要来安排,并根据老人需要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如,广州3月~5月天气潮湿,老人往往出现风湿、关节问题,出行困难,这时就可以相应地选择为老人购物的服务内容;而6月~8月,阴雨天气减少,老人的行动能力也逐渐恢复,则可以陪同老人外出逛公园。

同时,社工也应组织老人的集体活动,增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以维持和促进其社会化的水平,丰富其老年生活。集体活动也应该根据老人的需要来安排。如,根据老人检查身体的需求,可组织社区内量血压的活动;老年义工探访或电话探访活动,可让老人通过助人获得成功感与自信;行动不便的老人与健康老人的融合性活动,可让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互相了解与支持,等等。

在组织老年人团体活动时应注意考虑不同老人的不同特点。在常人眼中,所有的老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不同老人如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丧偶的老人与一直独身的老人之间需求的差异是相当大的。此外,针对老人的小组工作或集体活动往往事务性较强(如量血压、健康讲座等)而治疗性较弱,主要是让老人在活动过程中互相认识,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交际圈子。因此,也建议社工更多地使用义工参与老人服务。

老人个案工作的辅导者

与其他服务对象一样,老人也需要个案辅导工作。辅导的本意在于给老人带来行为、信念或情绪上的改变。但老人的行为模式、思想信念都是其漫漫人生经历的累积,要想改变老人的行为与思想似乎是很困难的。更容易造成困扰的是社会的一些刻板印象与传统道德观念,如:老人年纪都这么大了,是否有改变的可能与必要?我们这些晚辈是否应该忍耐,不跟老人计较?但老人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与需要,老人也是有能力、有智慧的,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社工更多的耐心去发现老人的优势。

与此同时,年轻的社工在个案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社工本身没有经历老化的过程,因此较难对老人的情况有深层次的同理。这一阻碍需要社工在实务中通过不断地操练来加以克服。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与同事处理最多的是老人的情绪问题。如,孤寡老人担心自己以后身体差了没有人照顾,因此情绪低落,长期失眠。对此,一般人的处理方式是安慰老人:“阿婆,不用想这么多,到时候居委会一定会帮助您的!您只管吃好睡好,安度晚年!”但是,这样的说法会让老人把自己的担心压抑在心底,继续担忧:怎么安度晚年呢?实际上,老人的担心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何不跟老人好好谈谈以后的生活计划呢?社工可以跟老人谈她的担心,了解老人对未来的打算,协助老人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做好经济或生活上的计划,甚至可以跟老人一起谈谈去世后怎样处理后事比较符合其心意等。

社区层面的角色

资源整合者

社工作为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在老年工作中显得格外突出,因为老人需求的满足相对于其他年龄层群体来说更需要多个系统的协作。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包括所有居家过日子可能涉及的范畴。这些资源范畴包括医疗系统、康复系统、街道居委会等行政/准行政系统,以及老年大学、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老人服务机构,甚至包括社区内所有服务行业系统,如理发店、维修店、餐饮店、银行等。

社工首先要了解整个社区的资源情况,与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社区内各系统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性质、内容以及可能需要合作的工作。

例如,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自己煮饭时容易忘记关煤气,非常危险,那么怎么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呢?可以找社区内的餐饮店每天定点给老人送饭,在送饭的同时观察老人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这样,不但灵活地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也增强了社区居民互助友爱的意识。而社工在其中则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

又如,老人出行所需的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设备,可以通过在社区内向那些老人已经去世而没有处理助行设备的家庭募捐,让那些家庭中老人的物品在别的老人身上发挥余热,促进邻里之间的互信与交流。

社区敬老的倡导者

社工也应通过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促进社区敬老爱老的文化建设。应该给社区全体居民一些机会去了解本社区的老人,并让社区居民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责任,从而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美好的社区居家养老环境,也为他们自己年老时的社区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例如,组织社区内的青年人去采访老人,让青年人了解社区的演进与历史,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老人在被采访的过程中也不再是往日被同情的弱者,而是成为“有经验”的长者,从而获得尊重与自我肯定。

社区义工的组织者

社区居家养老离不开社区的义工,其实今天的义工就是未来的服务对象。因此,怎样利用社区义工资源,对如今以及社区来来的居家养老服务都有影响。

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从集体性的探访、为老人的家做大扫除、陪老人外出活动,到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慰藉,都可以有义工的参与。有特长的义工也可以表演节目,为老人做体检、理发、修理电器、改装家居设备等。

实际上,即使没有社工的组织,社区内也已有不少助老义工存在。如,老人的邻居常常探访老人,或买菜时顺便带些菜给老人。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义工。社工不仅要发展正式的义工,也应鼓励与关怀那些长期默默无闻地帮助老人的非正式义工,随时与那些义工保持联系,以更好地服务老人。

行政与政策层面的角色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协调者

社工除了直接服务老人之外,还需要担当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以协调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包括服务员、医生、护士、服务员管理者等。要将这些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老人服务,需要社工的协调。

应该注意,不同的专业对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因此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位行动不便、需要借助于助行设备行走的老人,家里摆设很乱,但老人正是借助“乱”摆放的家居设备来当扶手。服务员上门提供清洁服务时,出于专业的要求,会重新整理老人的家居摆设,使之恢复整齐状态,但这样却打乱了老人的习惯,增加了老人跌倒的危险,老人也因此产生对服务员不满的情绪;而医生与护士从医疗的角度出发,诊断老人的病情后,觉得老人入住老人院,但老人对此却非常抗拒。这时就需要社工联系服务员、医护人员共同讨论,以便为老人提供其自身可以接受的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者

一方面,运用居家养老服务的统计数据,可以为服务质量提供评估依据;也可以追踪社区老人情况的变化规律,为开展新的服务提供依据,为新政策出台作导向。因此,需要为老人建立完整的档案,并做好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教训也应与同业人员分享,促进国内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提倡者

与基层老人接触最多的前线社会工作者,也需要将自己所发现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政府反映,为修正相关政策提供倡导与建议,从宏观上促进老人福利事业的发展。

标签:;  ;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养老支持中的作用_社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