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余新论文_余新

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余新论文_余新

摘要:当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而且电力的输送和配送频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配电网线路的安全稳定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由于以前的配送电网线路中出现过很多安全事故,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还有就是线路本来的绝缘效果不够,配送电网线路的抗雷击效果也严重不足,这也就不利于满足受众的用电需要,也很难保障用电的安全性,其中线路中一旦出现雷击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生命安全。故本文着重分析了雷电给配送电网线路带来的不良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找到较好的防雷措施和解决办法,并且提高配送电网线路中防雷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电力线路;防雷措施;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雷电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引起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配电线路绝缘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配电网用户用电的安全性以及用电质量的优劣。因此,为提高配电系统的整体质量,首先必须抓好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工作,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防雷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用电需求,也能尽量减少雷击风险。

1配电线路设备遭遇雷击的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西南北差异甚大,在全国各地普及配电线路,首先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海拔高地区、南方多雨地区等地配电线受雷击可能性较大。高压配电线路的由于电压过高,所以每段回路之间需要隔一段较长的距离,且每段回路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工频续流,其保证了配电线路的供电安全,如果被雷击,那么配电线路的工频续流可能会被击穿,导致出现供电故障。

1.2缺乏防雷设备

我国配电线路遭遇雷击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防雷的设备,我国在进行配电线施工工程中,可能引不起个别地区领导的重视,导致电力部门在进行施工时,因为其他原因,降低用于配电线施工的资金,导致施工资金不足,只能采用达不到标准的防雷设备,而且我国的防雷设备大多是多出设备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极为危险,在雷暴多发天气中,如果一处区域遭遇雷击,那么可能多处地区出现电力故障,从而影响生产发展。

1.3线路设计安装不合理

线路设计与安装的不合理也是导致配电线频遭雷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全国各地影响配电线的因素众多,虽然在开始执行配电线安装工程之前,制定了相关的安装设计标准,且各地电力部门均按照要求进行了安装,但是遭雷击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地的地质与气候因素差异较大,且在安装时虽然严格执行了标准,但是并未结合当地各种因素,导致了线路安装设计不合理。

1.4未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

防雷设备及配电线本身的防雷作用只能在其一定程度的防雷击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因为气候原因或各种其他原因产生老化,使防雷效果降低,在雷暴天气时不能够很好的防雷,所以,对防雷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非常重要的,当地电力部门应按时对防雷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在每次施工后将配电线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上报,防患于未然,且进行防雷设备维护可以对设备的长期使用及防雷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配电线路设备的防雷保护措施

2.1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送电线路

为有效提升送电线路发展建设防雷能力,首先,最为根本的是对线路自身基础设备设施做出保障,线路传输系统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需最大程度减小引发雷击范围,从而对地理位置进行规划有效降低雷击情况的发生。比如,基础线路建设阶段,需尽可能排除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区域,增强送电线路邻近区域的绝缘范围,确保传输稳定不受影响。又如,某地区线路基础设备设施建设阶段,对施工区域采取仔细勘察,对线路基础设备设施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有效减小线路实际运行阶段雷击跳闸等现象的发生概率。

2.2安装避雷器

送电线路安装避雷器,当杆塔同导线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大于避雷器电压情况下,避雷器则会产生分流效果,避免绝缘子发生闪络现象。雷击跳闸现象发生概率较大的送电线路,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选择性安装。线路避雷器通常包括无间隙型与带串联间隙型。①无间隙型。避雷器同导线之间采取直连,对电站型避雷器做出借鉴与延续,带有稳定的吸收冲击能量,运行与操作电压情况下,无放电延时与串联间隙不发生动作,避雷器自身不带电,排除电器老化问题;串联间隙上部与下部位置电极为垂直设置,放电特性无变化、分散性较小等特点。②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同导线之间采取空间间隙进行有效连接,雷电电流出现则会承受工频电压产生的作用,可靠性良好运行期限较长等特点。带串联间隙型应用较为普遍,间隙存在的隔离效果,避雷器不需要考虑运行电压与老化问题,故障问题对线路运行不产生影响。

2.3加强绝缘,积极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要在雷电高发区以及杆塔的大跨越与进线段增绝缘子,以此来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性。这是因为这些区域落雷概率较大,塔顶的机位也非常高,感应过电压过大,遭受绕击的概率非常大,只有通过增加绝缘子片数来促使导线与避雷线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从而实现加强绝缘的目标。根据有关要求,超过40m的有地线杆塔,必须每间隔10m增加一片绝缘子。此外,随着同杆塔架设双回线路的广泛应用,普通防雷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必须积极地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防止因双回线路遭受雷击而出现跳闸问题。

2.4建立避雷线

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关于防雷电的保护措施主要以避雷线的建立为主,它能够利用避雷线来防止雷电直接袭击导线。除此之外,因为雷电所携带的电压和电流都很高,建立避雷线能够有效地对雷电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降低杆塔的雷电电流,并且使杆塔顶的电位有所下降。电网公司在建立避雷线的时候需要考虑避雷线中的保护角,因为保护角能够保护输电线路不受雷电的击打,一般来说,小规模的避雷线保护角可以减小线路的绕击概率,其中减小避雷线保护角的具体措施有三个。首先,维持导线与避雷线的高度,减小的是两者间的水平侧向距离大小。其次,维持避雷线的高度,加入一些绝缘子,导线的挂线点高度变低,这样不但减小了避雷线保护角,还改善了绝缘子的耐受电压能力。最后,维持导线的高度,拔高避雷线。

2.5结合实际地形选用相应的防雷技术

因为防雷技术的设计要与实际地形相结合,一般来说,一些丘陵和山区地带的地形地势都比较杂乱,这个时候配电网线路中防雷技术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由于地形的不同,与之相关的配电网线路的防雷技术也不尽相同,对于防雷设备的结构和特点也有所区别,所电网公司在设计防雷设备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地形进行选择和设计。

结束语

为降低雷电灾害事故产生,设计阶段需对送电线路途经地区的自然情况、地形条件、雷电现象、土壤电阻率等情况做出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按照已经架设送电线路稳定运行的实际经验等,采取对比的方式选取科学合理高效的防雷措施,增强送电线路防雷能力。雷电是较为复杂且随机性较高的自然现象,需电力各个部门进行紧密协作配合,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频发,提升送电线路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段有重,孙圣帅,张廷波,芦毅.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防雷措施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186.

[2]黎晓辰.浅析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防雷措施[J].电子测试,2017(23):96-97.

[3]范立.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防雷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1):141-142.

[4]梁照敏.基于输电线路设计与运行中的防雷措施研析[J].建材与装饰,2016(49):195-196.

论文作者:余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余新论文_余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