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学的科学观_心理学论文

论心理学的科学观_心理学论文

论心理学的科学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观念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学科规模有了巨大的扩展。但是,其自身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标准却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与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的科学观念和相应的科学哲学,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这其中也就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本文从对心理学科学观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心理学实验的内涵,心理学的科学性内涵,以及影响心理学发展的科学哲学观点。

关键词 心理学 科学范式 科学哲学

毫无疑问,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呢?如何理解心理学中“科学观念”的内涵呢?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实验心理学的范式,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以及与心理学有关的科学哲学的发展等问题,来展开有关的分析和讨论,来寻求关于心理学的科学性,心理学的科学观念,以及科学哲学对于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理解。

一、实验心理学的范式

现代心理学的历史,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开创的,以其1879年在德国莱比希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因而,“实验”也就成了心理学的一种形象,并且成为心理学科学性的一种范式或标志。

冯特所开创的是实验心理学,但同时也被称之为“科学心理学”。因为在冯特之前,许多哲学家也已经在讨论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比如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和斯宾诺莎等人,他们甚至都还出版了以心理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莱布尼茨的《人类理解新论》,以及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但是,由于他们都不重视“实验”,或者都未能够以实验为主要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和论述,因而他们所做的工作至今都尚未被心理学所真正认同和接受。

那么,“实验”是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吗?这是一个有待思考或商榷的问题。因为从一开始,就连冯特本人,对于心理学中的“实验”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自己认为,“实验”只能够适用于一些较为基础的心理问题研究,比如各种感觉,反应时,和一些简单的知觉现象等,而不能够将实验运用于高级的心理内容,如思维和记忆等。对于后者,所谓的高级心理过程,冯特认为,主要还应该通过内省分析来进行研究。

因而,冯特开创了近代的心理学,同时也为我们的心理学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范式:采用实验生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较为基础的心理现象。对此,冯特是有贡献的。但冯特也有局限,这种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限制了实验研究的对象,其二是偏注于生理学的实验技术,而忽略了物理科学的实验技术。因而,与冯特同时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便对冯特的科学范式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比如,艾宾浩斯通过其对记忆的实验研究,而纠正了冯特对于实验研究对象的限制;而屈尔佩等心理学家,便在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充实了心理学实验技术的内容。

实际上,就在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对于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那就是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曾经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不能够以“实验”的名称,或者说将实验加在心理学之上,来限制心理学的意义。在布伦塔诺看来,心理学是一种经验性的科学,是不能够单纯以“实验”来包容全部的;过分强调实验的方法,会使得心理学迷失主要的问题和主要的方向。

布伦塔诺的观点与威廉·詹姆斯是相近的,他们都不反对实验,甚至都十分重视实验的结果,但是又都认为实验只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并且只是一种有限的方法。而心理学的意义则相对来说是无限的,不应该由一种单纯的研究方法,来限制心理学的意义和心理学的发展。

二、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冯特所开创的实验心理学,主要是以17和18世纪实验的生理学为科学基础,以牛顿传统的物理学为主要的科学观。固然,这样的科学基础和科学观,为近代心理学的创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科学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当代的许多心理学家们,仍然是沿续着冯特的传统,未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对待自己学科的科学基础。

冯特在传统物理学的气氛中创立了其实验的心理学,即使是铁钦纳对冯特的发展,所突出的也只是其原子主义心理学,将所有的心理过程都作一种内容的分析,而在对心理内容的分析中,又采取元素分析为主要的手段。而在随后兴起与发展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也多采用牛顿机械物理学的思想和手段,以刺激和反应为主要的指标或标准。即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也信奉物质与能量的实体概念,遵循传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机械原理。就心理学的发展整体来说,确实存在着远远落后于新物理学等科学发展的思想,仍然沿袭于传统物理学的理念。

然而,现代物理学的新的发现,必然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空间、时间、物质、因果等概念和观念,深刻地影响到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因为这些概念对于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来说,是带有根本性的;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19世纪最后的十年,物理科学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以后便有了汤姆生和洛仑兹对“电子”的研究,法拉弟和麦克斯韦对电磁和电磁场的研究,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薛定谔、海森堡、玻尔等所从事的“量子力学”研究等等。物理科学本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有了“新物理学”或“现代物理学”的名称,以区别于在此之前的旧物理学的提法。

所谓“在此之前的物理学”,主要是针对以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牛顿物理学把所有的物理事件,都归结于质点在空间里的运动。在牛顿的物理世界里,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在三维的经典欧几里得空间中发生,因而表现为一种绝对的、静止的、不能变化的空间。牛顿力学模型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19世纪初期的物理学家,乃至19世纪初期的绝大部分学者们相信,宇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它遵照牛顿力学的定律而运行。这些定律似乎是自然的基本定律,从而可以把牛顿力学视为自然现象的根本理论。然而,当新物理学出现的时候,也发现了新的物理实在,逐渐显示出牛顿力学模型的局限性。

随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牛顿世界观的基本概念,即绝对的空间和时间、物理现象的严格因果性,以及客观描述自然的思想。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世界观中,揭示了宇宙的一种根本性质,它表明,我们无法将世界分成独立存在的最小单元。当我们深入物质的内部时,自然界并不是呈现为相互分离的牛顿式“基本建筑材料”,而是表现为各部分组成整体的各种关系的网络。而在这种关系中,也必然包括观察者本身。观察者本身构成了观察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任何原子对象的性质,都应该理解为这种对象与观察者作用的结果。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迫使我们修正关于物质实体的基本概念。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与组成物质的材料有关,而相对论则证明了,质量不过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就能量的本质而言,它是与运动及过程有关的一种动态性质。

物理学的这场革命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远远不只是限于“物理学”本身,而是引起了整个人类世界观的变化,影响到了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实际上也必然要影响到心理学。对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物理学和新物理,可能对于我们心理学所产生的不同的意义或影响,来做一种比较和分析。

就传统物理学而言,其为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科学基础和思想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绝对空间;

2.绝对时间;

3.原子实在概念;

4.宇宙决定论;

5.可以完全客观地研究与描述自然。

而就新物理学而言,其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科学基础和思想框架,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事物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2.所有运动都属于一种相互作用;

3.所有物体都具有动力特性;

4.自然根本不能简化为基本物质实体;

5.一种物体的运动,不是由某种既定规律决定的,而是受其它部分的影响;

6.意识、动机或目的,也都是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7.解释一种事物,意味着最终揭示该事物是如何与其它事物相联系的;

8.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场”中所发生的现象,作为相互依存整体的一部分。

1984年,在美国心理学家考西尼(R.Corsini)主编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专门邀请专家撰写了“物理学与行为科学”这一词条。就词条作者阿尔德(G.H.Allred)等人的观点来说,新物理学的发现已经大大的动摇了旧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心理学家们要想与这新物理学的科学观和世界观,保持基本的和谐一致的话,那么也就要求心理学家们对于自己的科学基础,甚至是研究方法,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三、心理学的科学哲学

心理学科学观念的滞后现象,不仅仅反映在其对于旧物理学和新物理学的态度上,不仅仅反映在其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上,而且也反映在其方法论思想上,反映在其所遵循的科学哲学基础上,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分析和讨论。

在美国著名理论心理学家考赫(S.Koch)主编的巨著《心理学:一种科学的研究》(六卷本1959—1963)中,许多作为该书作者的杰出的心理学家们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研究以及研究所得到的结果都大可怀疑。其中有人提出,我们认为心理学的本质是一门科学和一种方法的这一最基本的假设,也有待于商榷。他们同样提出布伦塔诺与冯特所争论的问题,如何避免以实验的范式限制心理学的本质内涵和意义。考赫本人曾经十分明确的提出,心理学对方法这一关键问题的理解,以至少过时了二十年的科学哲学为基础。考赫所提到的这种过时的科学哲学,主要是指实证主义和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

如果以上诸学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关键,仍然是在于心理学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的方法。同新物理的发展一样,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科学哲学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应该对心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现代的解释学、库恩的范式论、后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心灵哲学、现象学和结构主义等,都符合当代新科学哲学的变化,也都对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比如,库恩的范式论,以其《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1970)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他批评了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变化和发展的主张。在库恩看来,科学必须被理解为是一种社会活动,观察不是“被给予的”,而是深深地为观察者的先人之见和理论观念所影响和塑造。本来作为常识的科学家是人类的观察者,从而被表述为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并认为这种活动受内在科学标准之外的规范或范式的影响。

在库恩的范式论之后,有罗姆·哈里和巴斯卡等人所倡导的科学实在论,它同样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主要变化,同样应该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所谓的科学实在论,主要有这样一种基本观点和主张。首先,它同意库恩和一些受解释学影响的认识论所持的观点,主张知识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因此必然呈现一种渐进的解释学的规律。其次,科学实在论认为自然主义并不是还原论或突变论,世界和科学都是分层进化的,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要认为世界的“事物”都是复杂的组合。对此我们可以借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通常的食盐并不仅仅是氯化钠,因为纯食盐里面还包含着其它“东西”。但在另一种水平上,更为重要的是氯化钠是氯和钠这二种复杂无素的化合物,钠和氯都有自己的因果特征,而氯化钠所具有的因果性即不完全属于钠,也不完全属于氯。但是再推至另一水平,钠和氯自身都有复杂的电子、中子和夸克等等。接下来我们会发现,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与此也有类似之处,可看作是一系列不同水平上的交互作用和复杂行为的结构。展示这些新“事物”(科学的理论事物)的存在和特性,是一种理论的和实验的工作,它深信科学要求建构一种明确的解释理论,以阐明这种结构及其特性。

这种科学实在论的观点,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一点可以在此作着重的分析。作为基本的心理学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复杂的个性,而我们所关注的事件,都是许多不同的结构在许多不同的水平上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认为仅仅通过求助于一些在实验室被描述为心理法则的东西,就可以来解释现实的行为,就显然是带有空想的成份或不够充分的了。实际上,我们人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正如生活中或世界上所发生的大部分事件,都不能解释为某种单一法则或原理的简单表示,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的行为属于开放系统中所发生的事件,其中涉及许多不同的系统和结构。诸如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心理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等。类似情形会导出这样一种结论:实验室的心理学不应以解释现实行为目标,它的研究是受限制的。在我们理解中,对于现实行为的解释,应该是多种学科的共同努力。虽然是这种解释应该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但是同时又必然要超越其自身,必然要包括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实际上,这样的一种理解,并不影响心理学的科学性。相反,一旦我们对心理科学的科学基础和本质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增加对心理学本身,以及对心理学在当今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的理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分析以科学实在论为主的新科学哲学对心理研究的影响,或其所具有的心理学意义。

1.意识的问题

意识问题仍然是困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目前来说,心理学家们主要采取了两种策略来对待这一由来已久的难题,其中之一是缩减意识,或者是以行为主义者的回避法,或者是利用还原主义的手段—例如主张意识现象原则上可以还原于大脑生化问题。另一种策略则是把人的意识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心理治疗家,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大都支持这种主张。

实际上,若是从科学实在论哲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心理学中的这两种主张,均受着同一种错误假设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假设所认定的科学心理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要说明,我们可以从在实验室发现的行为法则或原理中,推演出解释人们日常生活的和现实社会活动的心理学理论。

2.实验心理学

在心理学史上,“实验心理学”一直包括许多分支,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单位。在我们看来,实验心理学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或技术领域,而且还应该是一门理论科学,这正如以上我们对科学意义的理解。当然,心理学中的大部分实验家是反对理论的,因为心理学中的实验工作往往与实证主义的观点有着密切的相关。因而,若是我们抛弃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那么这种反理论倾向的实验概念也就会随之失势。倾向于实证主义的实验者,往往致力于在各种变量之间确立功能的关系,而不是去探求潜在的因果机制。

然而,在科学实在论哲学的观点看来,因果机制是科学的核心。我们心理学在其百年来的历史中所致力研究的领域,应该说都是非常适宜的,诸如记忆、学习、感知,以及认知过程与其生物基础的关系等等。但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是从实证主义的观点去进行研究,还是从新的科学哲学的观点去进行研究,其结果和意义都将是不同的。

3.统计的解释

统计可以在许多方面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实际上,目前它几乎已经成为取代“实验”的另一种心理学科学性范式。但是,同“实验”一样,这种范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对于统计能否成为一种心理学的科学解释,是尚存有争议的问题。

若是从科学实在论的观点来看,统计显然不能构成充分的解释。因为这种观点认为,解释必须具有因果力量的动力结构,或者是以动力过程为基础。然而,这并不是说统计的方法和或然性的研究是无用的,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它们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并非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需要研究同样的问题,自然也就不需要运用同样的方法。正如不能把“实验”加在心理学之上来限制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同样也不能够把“统计”加在心理学之上来限制其意义和发展。

4.社会心理学

以日常实际生活来认识和理解人的观念,是新科学哲学观点的核心。在这一方面,社会心理学同样作为一种实验科学,与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是不同的。因为作为社会心理学,它必须研究现实的生活环境。除此以外,一门真正的属于中介学科的社会心理学,应该能够一方面反映个体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社会结构。

社会心理学主要通过在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引进社会变量,特别是那些自然的,本属于社会环境的变量,来安排和设计他们的实验。但是应该认识到,实验中的社会变量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很难达到对它们的控制。另外,即使实验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在科学实在论的观点看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证据也尚不够充分,这种实验的结果只能提供对生活环境中社会行为的部分认识或部分理解。如果要理解开放系统中的现象,则应该对其产生条件和发展环境有一定的知识,也应该具有传记个案或历史解释方面的知识。

5.心理释义学

心理学中的释义学意义,在于其所提供的对于个人及其生活史,以及人的特殊行为模式的理解,包括作为反映性的自我理解。实验心理学家对此往往表现出一种否定的情感,认为这样的心理学更象是对常识的意义描述,而并非是具有独特创见和特殊意义的“科学哲学”。

但是,毫无疑问,心理学中的释义学,包括解释学,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若是从释义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学,那么它与历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历史学以求解释一些特殊的事件,它试图说明诸动机行为的复杂联系,其起源和发展,以及这些行为在一种受结构性限制的时空内的有意和无意的结果,这说明一般是采取的叙述形式,其解释也要求具有历史学家的能力,进入特定情景并且不但以真实发生,还能以想象来和人们交流,精神分析的理论倾向正具有这种释义学的特征。

心理学本身源于哲学,在一些心理学家看来,心理学是脱离了哲学而成为一门科学。但是在我的理解中,心理学从未完全“脱离”哲学,哲学永远都是心理的必然基础;同时,心理学也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充实与促进了哲学的发展。这是一种双向或相互的影响和作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是对于其科学性的理解,不能够局限于其“实验”或“统计”的方法,而应该包括其科学的基础,包括研究者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者的科学哲学或方法论基础。

本文是在许尚侠教授指导我博士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写成的,特在此向许尚侠教授表示感谢。

标签:;  ;  ;  ;  ;  ;  ;  ;  ;  ;  

论心理学的科学观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