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趣于一年级数学教学之中论文_冯 军

寓兴趣于一年级数学教学之中论文_冯 军

冯 军 黑龙江省大庆市乘新小学 163000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份;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因此寓兴趣于一年级数学教学之中至关重要。

一、利用学具,激发兴趣

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令人心旷神怡的情境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诱发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32页例3“湖边有22只小船……还剩多少只?我读题后问:“这道题你能解决吗?为什么?缺数学信息,那谁能补充上数学信息呢?”孩子们默默不语,这时,我说请看图(出示例3情境图),刹那间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仿佛置身于湖畔,正在欢乐的人群中,他们看着,想着,有的不由自主地说:“我会了。”随之纷纷举起小手答出“划走7只”。

就这样,他们通过观察,积极思维,在欢乐的气氛中顺利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

二、巧妙设疑,诱发兴趣

思来源于疑,疑又促进思。没有疑问的课堂就没有高潮,就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不同的设疑方式,做到设疑激趣,使课堂气氛跌岩起伏,以达到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

如教学退位减法时,我是这样设疑的,当出示34-6时,我问:“个位上是几减6?4减6够吗?(不够)那怎么办?老师不讲你能解决吗?”这一连串的疑问,加上老师最后一句的挑战,孩子们觉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到了。便拿起自己的学具,积极行动起来。此时,你观察张张小脸,各个情趣高涨。他们经过一番的操作,思考得出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同学说:“从30里边拿出1个十,用10减6等于4,4再和刚才剩下的数合起来,就是最后的结果。”有的说:“4减6缺2,从30里面减2剩下28。”也有的说:“30里拿出一个10和4合在一起,用14减6得8,再和20合在一起就是最后的结果。”当三种答案出现后,我又问:“到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同学们积极思考,经过比较,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算法。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促使学生产生悬念,急于探索解决问题办法的情绪尤为强烈,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采用游戏,提高兴趣

7-8岁的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那就是游戏。于是我把游戏引进课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让孩子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在复习加减法的计算时,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我引用了“帮小鸭找家”的游戏。即把写有数学题的小房子贴在纸板上,小鸭头上都是数学题的得数,我说:“一群小鸭,外出找食,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谁能当向导,帮小鸭找回自己的家。”同学们一听都抢着当向导,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积极动脑筋算题。就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又不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

四、动手操作,发展兴趣

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我讲完例1,让学生用圆形摆出5个4,在摆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摆的时候是几个圆片为一组,摆几组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这时我再让学生动手去操作,于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摆起来,都想第一个摆完。待同学摆完后,我问:“那么求5个4一共是多少怎样列式?”他们看着自己的图案列出4+4+4+4+4和4×5、5×4三种算式,学生看着自己摆的图形,可以列出算式。这时我及时追问:“哪个数表示的是相同的加数,哪个数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呢?”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汇报结果,4表示的是相同的加数,5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接下来,我给出算式,让他们用圆形表示,进而发展兴趣。我出示“用圆形表示5×2”,这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够难了。只见他们各个眼睛转着,脑袋想着,手动着。不一会,有90%以上的孩子摆了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一堆儿,摆了5堆儿的图案;一种是5个一堆儿,摆了2堆儿的图案;我抑制不住那兴奋之情,点头称赞。这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摆出两种方法的图案呢?”学生积极的回答:“因为5×2即可以表示5个2是多少,也可以表示2个5是多少,所以有两种摆法。”他们的兴趣便趁势上升,不约而同地发出“老师,再出题,我们还摆”的请求。就这样,通过操作,手脑并用,学生愉快地、清晰地建立起乘法的概念。

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文具盒、粉笔盒、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枚举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火把的助燃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反思、多创新,让数学课堂教学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变成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及时雨,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迈上新的台阶。

论文作者:冯 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寓兴趣于一年级数学教学之中论文_冯 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