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2014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论文_郭济荣,熊运羚

遵义市红花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63000

红花岗区位于遵义市中心,辖区有八个办事处和八个乡镇,人口近66万。为了解红花岗区居民死因构成,通过对全区2014年死因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当前居民死因普,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红花岗区参与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全国死因监测项目工作获取的数据,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类计算死亡率和构成比。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户藉。

1.2 方法 通过收集、核对来自民政、公安、计生和妇幼等部门的死亡资料,确定2014年红花岗区常住居民人口中的死亡名单,由辖区地段医疗机构,采用卫生、公安和民政三部委统一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内容,逐一入户个案调查,调查资料再由疾控中心审核,并按照ICD-10死因分类规则进行编码后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死亡概况 2014红花岗区居民死亡3571人,死亡率为542.21/十万,标化死亡率为587.15/十万,其中男性死亡2163人,男性死亡率为644.02/十万;女性死亡1408人,女性死亡率为436.26/十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

2.2 主要死因及顺位构成 2014年红花岗区居民前五位死因为:1、脑血管病(957例,占死亡的26.8%);2、肿瘤病(755例,占死亡的21.14%);3、呼吸系统病(527例,占死亡的14.76%);4、心脏病(505例,占死亡的14.14%);5、损伤与中毒(337例,占死亡的9.44%)。

2.3 男女别主要死因 男女死因顺位,前二位均为脑血管和肿瘤病,男女第 三、四位死因有差异,第五位均为损伤和中毒,详见表1。

2.4 年龄段主要死因 各年龄段主要致死原因各不相同,婴幼儿(0-5岁)死因主要为新生儿疾病、先天畸形和损伤中毒疾病,青少年(5-35岁)以损伤中毒和肿瘤病等为主要死因,中年(35-60岁)以肿瘤病、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为主要死因,60岁以上老年人则以脑血管病、肿瘤病和呼吸系统病为主要死因,详见表2。

2.5 不同年份主要死因 2014年与1994年死因顺位相比。死因首位均为脑血管病,肿瘤病和心脏病分别上升到第二位和第四位,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下降至第三和第五位,脑血管病、肿瘤病、损伤中毒和心脏病死亡率变化幅度较小,呼吸系统病下降幅度较大,详见表3。

3、讨论

本文报告了2014年红花岗区居民死亡主要死因构成和顺位,居民死亡的死因谱显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死亡是构成红花岗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占全死因的86.28%。与1994年相比肿瘤病、心脏病死因顺位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大对这二类疾病的监测与防控。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应注重肿瘤病和损伤中毒意外死亡的预防。不同年龄段呈现的死因谱,提示应加强青少年安全知识和行为的宣传教育,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减少青少年死亡的关键;肿瘤病的发生呈低年龄化趋势,已成为中年人死亡的头号大敌,老年人要加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和肿瘤病的预防。抓住居民死因分布特点,采取重点和针对性预防死亡措施,对延长居民期望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江、贾勇,成都市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年,15(3):29-291

[2]陆燕、张永江,张鈞,等。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死亡谱和减寿年数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

论文作者:郭济荣,熊运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遵义市红花岗区2014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论文_郭济荣,熊运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