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互动式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互动式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互动式课堂教学

李彦妮

(辽宁省营口市第十一中学 辽宁·营口 115000)

摘 要 新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新颖的课堂设计,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从“灌输式”“理论式”“压迫式”教学法到“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演进到当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中学物理 互动式教学

积极有效的互动是物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在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的多,师生群体“动”的少;表面形式“动”的多,思维本质“动”的少;学生单方面“动”的多,师生交互“动”的少……表面上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这样的“动”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真正有效的互动应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皮埃尔·布吕奈尔等:《20世纪法国文学史》,郑克鲁等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312页。

1 有效互动的基础——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因此,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放下教师的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就算遇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也不去回避,而是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教师还应当好一名“优生”和一名“差生”,通过“优生”的作用,在关键点引导、点拨学生,通过“差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

2 有效互动的沃土——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

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探究者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靠近,那种没有明确目标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种问题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做策略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做一试就灵的验证。当教师把关键性的大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探索,使互动有了空间和迫切的需求。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我们的体会是:变复习铺垫为开放式导入,铺垫太多,有时会削弱问题本身的挑战性,妨碍学生独立思考;变一问一答式的“小步走”为呈现主问题式的“大步走”,问题过细、过窄就缺乏思考价值,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力求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即使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必要先让他们“跳一跳”,当他们摘不到“果子”时,教师再设法帮助他们搭“脚手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3 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

合作交流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如在教学“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木板、棉布、砂纸、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然后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究竟和那些因素有关呢?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分组探究吧。”几分钟后,有的小组就高兴地喊出来:“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之后,小组学生便开始做其他事,并没有对其他材料进行探究。有的小组因分工不明确,活动效率不高,最后只好草草结束任务。上述案例,教师在让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材料和活动时空,试图帮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摩擦力和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基础,导致活动浅尝辄止,没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当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让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并且组内要有具体的分工。(2)小组活动前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才能不断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3)要让学生思考,在小组内准备发表怎样的想法或观点,用什么方式既能表达清楚又能让别人听明白;思考自己有什么困惑,怎样请教组内同学。(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与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话。(5)学会合作后反思与调整,能够不断地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想法。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的重视。

4 有效互动的保证——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也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常常不能自发完成,这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没有教师的价值引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失去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

总之,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从试验结果可知,随着两种铁离子用量的增大,磁性产品的产率逐步升高。通过前面的反应式可知,矿浆中生成新的Fe3O4颗粒,并在赤铁矿表面形成物理吸附。随着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用量不断增大,赤铁矿表面吸附越来越多的Fe3O4颗粒。由于新的Fe3O4颗粒增强赤铁矿表面的磁性,间接使赤铁矿磁性不断增大,使其克服自身重力,被磁选机的磁场捕获,使得磁选的回收率增大。当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总用量为0.021 mol/L,赤铁矿回收率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彭刚.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浅谈中学物理互动式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