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静与《社会科学战线》来往书函辑释论文

胡道静与《社会科学战线》来往书函辑释论文

胡道静与《社会科学战线》来往书函辑释

孙海静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长春130111)

摘 要: 胡道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投身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先后撰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等著作,在“沈学”研究、中国农学、科技史方面颇有建树。《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胡道静与佟冬、林之满等学者的书信若干,反映了胡道静在沈括研究方面的成绩。通过书信的考证,不但可以考察胡道静与《社会科学战线》的若干学术渊源,还可藉此探索《社会科学战线》在创刊四十年来对中国学术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胡道静;《社会科学战线》;书札;学术渊源

胡道静(1913—2003),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家学渊源深厚,其父怀琛、伯父朴安久负盛名。1932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国文系,后任职于上海通志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机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投身于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类书》《梦溪笔谈校证》等。201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七卷本《胡道静文集》,收录胡道静有关图书馆史、新闻史、科技史研究的文章和专著若干,其中虞信棠、金良年编《胡道静文集》卷七《序跋题记·学事杂忆》收录胡道静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至二十一世纪初的数十种序跋及回忆等,并未收录各类书札。[1]然而,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中的书札作为胡道静学术交往的重要材料,见证了其在新闻史、出版史、沈括研究等方面的成就。

2018年,吉林省社科院编纂了《〈社会科学战线〉历史文献图录·书信集》收录创刊四十年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与作者交往的信札328通,涉及作者178位,信件包括社会生活、学术讨论、诗文唱和等。[2]其中收录胡道静与佟冬、林之满书信十一封,内容关涉索要学刊、学术研究等方面,其中两封与佟冬的书信、三封与林之满的书信值得注意,是胡道静关于沈括研究的重要书信,结合《社会科学战线》刊发文章以及相关史料,或可补充胡道静的学术研究。

心流体验理论[10]是研究愉悦感内在动机的一种方法。在这个框架内,内在动机被概念化为一种体验状态,当个体在参与目标明确、能够获得及时反馈,以及能力与要求相匹配的活动时,会全神贯注地融入到活动情境中。能否进入心流体验的状态取决于是否建立一个感知能力和感知挑战相匹配的平衡点。[11]因此,学者们将心流体验定义为,个体在自身所拥有的技能与所接受任务的挑战之间形成相对平衡的比例[12];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即在特定服务情境中,人们在所接触到的挑战中能够感知到自身技能的匹配性,并由此形成绝佳体验。

一、胡道静与佟冬来往书信释读

佟冬(1905-1996),字竹生,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历史学家、教育学家,执教于吉林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东北史研究,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东北史》等,创办了《社会科学战线》(时间为1978年5月1日),并担任主编。《社会科学战线》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文章,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社科刊物,与云南大学马曜(1911—2006)创办的《思想战线》等刊物遥相呼应,为万马齐喑的八十年代学术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发表了大量文章,所涉作者如罗继祖、李泽厚、范文澜、金景芳、郭绍虞、周汝昌、周振甫、邓广铭、李一氓、赵朴初、郭在贻、潘景郑等学者皆是重要代表。

一方面,借助《社会科学战线》的发表平台,学者们将“文革”十年积攒的学术论文发表出来,推动了七、八十年代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战线》来稿多元,佟冬先生还广泛征求国外学者来稿,表现了刊物的开放性。胡道静两次为《社会科学战线》向李约瑟博士约稿,就是突出代表。胡道静于1981年给佟冬先生写过几封信,主要涉及编辑投稿、推荐论文、学术会议等信息。

最后,来看百姓需求方面。非农土地的扩张,致使一些地方农业耕地在减少。而且今年多数农产品价格呈持续下跌走势。其中山东大蒜价格惨跌,市场行情波动大,山东蒜农亏损严重。今年大蒜收购价只有每斤0.8元左右,创下近10年最低价,而成本却是每斤2块,每斤净亏1.2元,按每亩地2000斤产量算,农户每亩大蒜要亏损2400元左右。谭经理表示,今年小麦、玉米、水稻价格即使不跌也不会大涨,所以百姓对农作物投资积极性比较低。

第一封书信

佟公赐览:

4.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态度不够端正。突出表现在理论基础薄弱,党性观念不强,对党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每季度以书面形式递交的思想汇报内容空泛,空话、套话、假话较多,要么罗列多个问题泛泛而谈,要么长篇大段地抄录党章、工作报告或报刊、网络文章等。对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分析较少,或者分析肤浅、认识片面。总体而言,应付的成分居多,并非自己思想的真实流露。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还存在心态失衡现象,存在“等靠”思想,认为迟早都会被发展为党员,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要求思想进步的愿望不够迫切,不能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旌驾莅沪,盛会宠招。适因樱小疾,未能趋陪末座,饮闻诸君子高论,引为大憾,谨呈片札,深表歉意。吾公在此倘尚有数日栖迟,谨当趋师大奉谒令仪,恭求面教。敝寓已自原居溧阳路迁四平路950号四平大楼10号楼16室,今后赐示并请您社各位函教,乞写新址为感。敬候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刊发了李约瑟博士的《近代科技史作者纵横谈》的讲话,这篇讲稿是1977年8月11日在爱丁堡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科技史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5]文章回顾了世界科技史的进展情况,有关植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成就及其现状,对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无疑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胡道静在信中交代了李约瑟在英国剑桥的居住地址,希望《战线》将本期也寄到上海人民出版社。

据北京市2012年水务工作会议消息,北京市2012年计划完成水务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7亿m3以内,万元GDP耗水量降低3%,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3%,再生水利用量达7.5亿m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常多发于中年女性,是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消化、神经等系统代谢亢奋和兴奋性提高的综合征,简称甲亢[1]。造成甲亢的原因复杂,如今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说明[2]。临床上常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和131 I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但是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3]。研究表明,使用中西医结合对甲亢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4]。为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观察,本文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6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

选择适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双超产流模型作为汾河水库水文站控制流域的产流模型,单元体双超产流模型主要包括植物截留计算、微元入渗、超渗产流、超持产流、单元体蒸散发计算5个单元功能模块。汾河水库流域汇流采用瞬时单位线模型[8]。汾河水库流域河道流量演算模型采用水文学模型[4]。双超产流模型计算流程图见图2。

胡道静肃

1981年5月14日上午5时10分

第二封书信

佟公赐览:

现在人们多以沈存中为科学家视之。但是,夏老(衍)慧眼,曾经说过,沈括也是一位文学家。真有独到之见。可是,似乎至今没有哪一位专题来研究沈括的文学成就。沈括又是北宋的一位思想家。过去我们的哲学史、思想史都没有沈括的名字。倒是外国的李约瑟博士特别提到沈括的“科学思想”。最近,我国哲学史工作者也重视沈括了,江苏社科院的同志们写了专题论文(发表于南京的“辟谷论坛”)。哲学研究所的同志们编写《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的第三卷里,也专为沈括列传矣。还有,最近出版的何兆武等同志所写《中国思想发展史》中也论述沈括的哲学思想了。至于沈括在历史上的成就与创见,则你们《战线》编的《中国古史论集》中发表了杨渭生教授写的《沈括之史学》。还有很多呢,例如沈括对于书法、画学皆有研究,艺术家们应当也把沈氏作为一位书画鉴识家来研究等等。

另封寄呈《杭州大学学报》一本,内有拙辑沈存中《忘怀录》逸文,粗糙难遇目,叨在爱末,谨求指教。耑上敬候。

崇祺

后学胡道静肃

1981年5月22日上午5时5分

《社会科学战线》创办于1978年,在宋振庭和董速的倡导下,由时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的佟冬先生担任主编,副主编由石静山、张松如、杨公骥等学者担任,编委则由著名学者于省吾、金景芳、孙常叙等二十余位专家组成,大部分学者来自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原东北人民大学),编辑部主任为王慎荣,副主任为周雷。《战线》成立后,佟冬于1979年和1981年到北京和上海召开了座谈会,征求办刊意见,当时每年收稿大概2800份左右[3]53,广收海内外文章。上述信札背景就是1981年佟冬先生到上海进行座谈活动,胡道静因身体不适没有参会,写信表示遗憾。[4]163胡道静还寄去了沈括《忘怀录》逸文,请其指教。

二、胡道静与林之满来往书信释读

胡道静作为沈括研究专家,先后出版了《梦溪笔谈校证》《新校正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补证》等著作,是“沈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文革”期间,由于胡道静身陷囹圄,所著《梦溪笔谈补证》《沈括年谱》以及三千余封书信毁损殆尽。作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沈括在中国科技史、农学史方面贡献卓越,其所著《梦溪笔谈》“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共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文学、史事、美术及音乐等学科。”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此书在科技史方面常为人称道,但是对此书进行细致校勘及研究的中国学者却寥寥无几,胡道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专攻中国科技史,在《梦溪笔谈》研究方面首屈一指。《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收藏的胡道静写给林之满的三封书信便涉及他对于《梦溪笔谈》及沈括的研究。

第三封书信

沈括的诗词,全部散失了。我从前辑的逸文,也被掠毁了。现在我们在重辑,不过搞这个比辑《忘怀录》更吃力,因为要翻的书很多,进展得很慢。这部分钩沉弄出来了,我想夏老是会高兴的。

八月四日惠教和抽印本拜悉,非常感谢您!李老博士的,道命转寄。整册的第三期,谅已由编务组寄给李老。他的通讯地址是:DR JOSEPH NEEDHAM,FRS,FBAE.ASIAN HISTORY OF SCIENCE LIBRARY 16 BROOKLANDS AVENVE,CAMBRIDGE CB2 2BB,UNITED KINGDOM.整册的第三期,我至今未收到。读信知由编务组发,那一定寄去上海古籍出版社交了。信和稿费,古籍转了来给我,照收无误。可是书刊,颇有被“没收”(说重点是“吞没”吧)之危险。(又,李老博士照片原件,望通知编务组织寄还,至感己感。)而且为这点事,也不宜去劳兴师动众追查。所以,那就算了。只是,另有一事,即很久之前,我给您的一信中,曾提到过一个请求,说我尚缺您刊78年第3期(总第3号)一本,上海无法补购到,如您社尚有书,希允购一册。后来未奉复说没有,也没有收到。现在我想,如寄出,当然也是由编务组办,而编务组留的地址是古籍社,那么亦被“没收”了。真是非常之糟,为时既久,欲向古籍探查亦难。所以,您社如还有存书,请委托编务组给寄一本到上海人民出版社交我,收到后当将书款汇交编务组也。

春季是鸡病高发期的养鸡过程。春季常见的鸡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疾病等。其中,传染性鸡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将导致大量的鸡病。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

前奉购书,方知杨廷福同志经高教部同志出国讲学,认为是到日本。前得廷福来信讲起,乃是意大利。在明年秋季将举行“国际中国法制史学术会议”,由于美国学者的推荐,大会向我提出邀请杨公出席。(地点在意大利米兰城)此为学术界大好消息,亦我辈之快闻也。

敬礼

胡道静

1980.8.11

崇祺

除此之外,胡道静还推荐著名唐律专家杨廷福(1924-1984,字士则)赴意大利米兰参加“国际中国法制史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于1981年8月,由意大利的伯拉基洛克菲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法制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杨廷福宣读了《唐律与五代至明律的体用关系》的论文,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好评。[6]1984年11月14日,胡道静致信宋欣、林之满,向其推荐杨廷福有关《唐律》的遗稿,“此文是杨先生生前与其高足钱元凯同志合写的。但这个观点和资料的搜集,都是杨先生生前所提出的,钱同志是在杨先生的指导下写的,并且写成后经杨先生审定过,而后由钱君抄写成稿。”[2]83这篇文章题为《〈唐律〉关于社会预防犯罪和社会治安的规定》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对唐代的社会治安进行了考证,是唐代法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第四封书信

之满吾兄:

五月三十日及以前四·二七两惠谕均拜惠。新出版的一期《战线》也收到了。非常、非常感谢盛谊!佟老前乞代此名候安为感。

四·二七大札,提出了几条可贵的看法,极其钦佩!我没有什么,只是一个抄书匠,读书、抄书、在读、抄之中做了一些资料工作。至于这些资料究竟如何来利用,我那笨拙的脑筋常常不知道加以考虑。您指陈的极有道理。日本有位生物学家篠田统(已故世)专心研究我国的东西,什么原料,什么烹饪方法(他们叫“料理”),写了两大本书:《支那古代食物史》《支那现代食物史》。古代食物,《楚辞·招魂》里那多的山珍海味、糕点蜜饯都一一加以考辨。但至今我还未见有一本自己写的中国食物史。

您提出应该大力地提倡一下“沈学”,真是先得吾心。“红学”红矣,中外皆有专精之家,亦有专门研究刊物,组成学会。“沈学”将来是否也会这样吸引众多的学人来致力研究呢?我看,会的。您和有志的,有兴趣的同志们,在适当的时机,应当登高一呼。这是大有前途,大有可为,也有极有学术价值的一个历史研究中心。我未甚老而先衰,疾病过后非常痛苦,能做的事非常少,只好集中精力搞我的老本行:读读抄抄。对于“沈学”的发展,我寄厚望于您老兄。

您对于我们农业现状的深思忧虑是有心人之言。我们说全盘规划,就是说照顾全面,抓其总枢,而不是头痛医头,急于事功。然虑及此者又何其难也。

您老人家莅沪召开《战线》座谈会日,晚以抱恙未能到席,致失侍谒聆教良缘,心怀抱憾。其后欲趋师大招待所谒,因腿间淋巴结发炎,艰于行走,不克如愿。悬想高风,袛能留求将来机缘,以偿夙愿。谨投片札,乞购原宥。前于收到《战线》惠柬时,草呈一札寄师大招待所,时旌驾已启行,信乃退回,今仍附呈,藉明缘悭。敝寓已迁居四平路新址,地址亦附在读函内,乞詧。

何纯教授认为:“新闻叙事人,既指叙述文本的讲述者,也指叙述文本的写作者,二者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5]在此基础之上,何氏将经典叙事学中的“隐指作者”归类为一个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才是真正的新闻叙事人。该思想将新闻叙事者进行了表里划分。表层的新闻叙事者就是记者,新闻经由其手产生,但记者作为单独的个体依附于媒体机构,本质上其所归属的媒体机构才是新闻叙事者,表里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新闻叙事者。但陈霖、陈一在《事实的魔方:新叙事学视野下的新文本》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记者不是叙述者,并指出何氏观点的误区在于:“极容易导致抽空叙事学的观念和方法的具体内容,而徒剩一些名词术语的躯壳。”[6]

之满同志:

《战线》诸君子并此问候

“大学问家皆杂家也”一语是至理名言。

1.1.3 细胞系 人类胶质瘤细胞系(LN382,U87MG)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买[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ell Bank (Shanghai,P.R. China)]。所有细胞系都使用含10%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HyClone)。培养液不含青霉素和链霉素。所有细胞系都在5%CO2的37℃培养箱中培养。

敬礼

弟胡道静

1981年6月6日上午4时30分

这封书信深刻阐述了胡道静对于沈括研究的看法和态度,他指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尤其是对沈括的研究。并为林之满的“沈学”研究提供了相关资料。书信中他曾提及对于“沈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中国科技史方面,而应注意其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贡献,所谓“大学问家皆杂家也”,应当注意到沈括的研究需扩展到各个方面。另外,胡道静提到他曾整理沈括逸文,这部分材料比沈括的《忘怀录》更为难得。1957年胡道静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已经搜集了不少沈括的逸文,这些材料多是从类书及笔记中辑佚,如《锦绣万花谷》《春明退朝录》等,但是当年只找到三十余则材料,还不够丰富。到八十年代,胡道静辑有《沈括诗词辑存》(1985年),自《皇朝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乾隆当涂县志》等书中辑录诗作数篇(已收录《胡道静文集·沈括研究·科技史论》中)。《社会科学战线》于1980年第3期发表了胡道静的《〈苏沈内翰良方〉楚蜀判——分析本书每个方、论所属的作者:“沈方”抑为“苏方”》[7],重点研究了沈括在医学史方面的成就。

第五封书信

之满吾兄:

函及汇款62元收到。今日有车到人民,即折到古籍把《二拍》购好带回。随即电话告您大哥,让他抽空来取,多经款元亦将交给大哥代收。发票一纸,随函寄呈。

沈括诗词,承写书评,万分感激。出以诙谐之笔,更是佳美。李约瑟老博士和美国席文博士均有信来对这本小书有评。李说:“沈括诗集是一本非常美丽的书册,它将成为我们图书馆里的珍贵藏品。”席说:“我非常喜爱沈括的诗,行将选译一些插入我准备写的沈括传记之中。”附上两信的复印本,如您以后可以作为书评之插图,则请缩小复制版附在大文中。法国侯思孟教授(professor Donald Holzman)来信说打算将沈括诗译成法文。李、席、侯是国际上三位知名的沈括学专家。中国社科院钱钟书副院长函称:“新辑存中遗什,网罗放失,诀别善断,梦溪丈人可以释怀矣。”复旦大学夏炎德教授:“兄既详注《梦溪笔谈》于前,复辑存中诗歌于后,搜遗钩沉,多费苦心,诚存中之知音,于国故之流传,厥功甚伟。”这些或可作为您参考之资料。

五轮山井田8号煤层顶板厚度大,整体封盖性能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是井田整体含气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发育泥岩或炭质泥岩伪顶的区域封盖性能更好,煤层含气量更高。

再次谢谢!顺候文福,阖府迎吉。

弟胡道静

1986年4月16日下午5时25分

国外学者对中国科技史尤其关注,胡道静在信中提到三位学者在沈括方面的研究,英国李约瑟、美国席文、法国侯思孟都是享誉国际的重要学者,他们三位学者在国际汉学领域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李约瑟(1900—1995,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英国伦敦人,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三年,主要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除了享誉世界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还著有《文明的滴定》《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等著作,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不可绕过的学者,他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医学、火药、炼丹术的研究都有高深论断,时至今日仍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南森·席文(1931—,NathanSivin),美国著名科技史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炼丹术史、中国天文学史等,所著《伏炼试探》(1968年)是中国炼丹术研究的开山之作,相继有《中国古代科学》(1995年)、《中国古代的医学、哲学和宗教》(1995年)、《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2011年)等。侯思孟(1926—2019,Donald Holzman),法国人,主要从事中国汉学研究,研究重点在建安文学方面。主要有《中国上古与中古早期的山水欣赏:山水诗的诞生》(1996年)、《曹植与神仙》(1999年)等。三位汉学家都是研究沈括的代表,对于中国科技史、医疗史皆有突出成就。胡道静将三位汉学家的书信誊录给林之满,便是希望林氏在研究沈括时有所参考。林之满与萧枫著有《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2008年)其中便有对沈括及中国科技史的论述。

民国以来,由于西方学术思潮的传入,现代学者开始关注科技史的研究。中国学者对于科技史的研究起步较晚,正如胡道静指出,日本学者对我国科技史、医疗史更为注意,除了提到的篠田统著有的《支那古代食物史》《支那现代食物史》以外,日本学者还有饭岛忠夫《支那古代史与天文学》(1939年)、桥本增吉《支那古代历法史研究》(1943年)等著作,都是三四十年代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胡道静受到日本学者的启发,于五十年代开始关注中国科技史的发展,他的有关沈括的研究就是这一时期完成的,改革开放以后,相关论文和著作才广为流传。

为验证所建完整模型的可靠性,对模型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等四种运动加载.考虑到C5-C6两节椎体的相对运动关系,约束C6椎体下表面的全部节点自由度,将C5上终板全部节点与旋转中心的一点进行运动耦合,在耦合点施加预载荷73.6 N,用来模拟人体头颅的重量.根据文献[11-12],前屈/后伸运动利用右手定则依次施加大小为0、±0.33、±0.5、±1.0、±1.5、±2(N·m)力矩;根据文献[13]对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施加1 N·m的力矩,对该模型的四种运动进行计算,验证完整模型有效性.

三、结语

《社会科学战线》在推动学术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学术性、集中刊发有分量的学术文章。为使《战线》发挥学术上的重要作用,每期文章在目录、图版上都有讲究,佟冬先生对一些有争议的文章会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多刊发有学术分量的论文。如古文字类的文章一定先请吉林大学于省吾教授审阅;1980年,顾颉刚先生发表了《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的文章,这篇文章长达六万余字,讨论了羌族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是羌族研究的重要代表,文章一经发表随即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8]胡道静发表的《苏沈内翰良方》的文章以近三万字的篇幅,详细考证了沈括与苏轼关于医药学的著述,成为宋代医药史的重要参考。

二是扶持青年学者,关注“小人物”的学术研究。《战线》每期都会发表学术界重量级学者的论著,有一些还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如张松如《老子校读》、于省吾《泽螺居楚辞新证》等文,至今仍是学术名著。《战线》同时也刊载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一些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学者,在当时还属青年学者,《战线》也给他们很好的平台,如谢维扬、曹锦炎、吴振武等学者现在已赫赫有名。

胡道静还写信给林之满,请其组稿,推介并表彰学界耆老。1984年10月16日,胡道静写道:“上海老学者谭正璧先生,著述丰富,其《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年且经上海、香港两地各加重印,风行学界,谭老年迈表明,然伏枥之志,未尚稍衰,实应将其治学经历和近状闻于学界。吾友储品良兄(上海科技出版社资料科科长)曾拜谭老为师,对谭公情况颇为熟悉,倾写一短文,实能表彰贤能,今为投寄尊刊,乞加刚亟发表,望与品良直接联系商榷为感。”[2]82不久,此文于1985年第3期以《耕犁千亩实千箱——记中国文史文献专家谭正璧先生》发表[9],叙述了谭正璧的学术经历并对其进行表彰。

《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所藏的与作者往来的信札,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见证,一方面刊布了大量学术分量极重的论文,作者群体数量庞大,皆是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顶级学者,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迫切需要学术平台进行学术研究的现状。[10]另一方面,从学术论文的选题、学者群体及与编辑部的通信,可以看到八十年代的学术平等,不讲出身、职称和单位,只以学术质量论高下的优良学风。《社会科学战线》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引领学术发展,这是几代学者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值得今人继续努力的。

参考文献:

[1] 胡道静著,虞信棠、金良年编:胡道静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吉林省社科院编.《社会科学战线》历史文献图录·书信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8.

[3] 石静山编著.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简史1958-1988为纪念建院三十周年而作[M].长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988.

[4] 宋焮.佟老与《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佟冬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5] 李约瑟,龚方震,翁经方.近代科技史作者纵横谈——在第十五届国际科学史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J].社会科学战线,1979(3).

[6] 杨廷福.《唐律》对亚洲古代各国封建法典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1978(1):131-141.

[7] 胡道静.《苏沈内翰良方》楚蜀判——分析本书每个方、论所属的作者:“沈方”抑为“苏方”[J].社会科学战线,1980(3):195-209.

[8] 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0(1):117-152.

[9] 储品良.耕犁千亩实千箱——记中国文史文献专家谭正璧先生[J].社会科学战线,1985(3):248-253.

[10]焦宝.三十年前的通信——降大任与《社会科学战线》佟冬、林之满书札释析[J].名作欣赏,2018(25):122-129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26(2019)10-0001--05

收稿日期: 2019-07-09

基金项目: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2019年青年项目“近十年书札文献出版的实践与探索”(2019qn3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周卓)

标签:;  ;  ;  ;  ;  

胡道静与《社会科学战线》来往书函辑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