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对比论文_林燕勤,严艳玲,王婉娇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523321

【摘 要】目的:了解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76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患者74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疼痛、失眠、尿潴留、术肢疼痛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关键词】经桡动脉穿刺,经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治疗,护理观察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38-02

行冠脉造影术(CAG)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传统途径是经股动脉穿刺,术后为防止穿刺处出血,患者需卧床,穿刺侧肢体需制动24 h[1]。长时间的卧床会使患者感觉疲惫,全身不适,且带来诸多生活上的不便。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术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舒适感增加,并发症少,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不适。现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治的病人术后负效应、血管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人,经股动脉组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42~71岁,平均(58±11)岁。其中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3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加支架置入术43例。以桡动脉组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37~69岁,平均(59±13)岁。其中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3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加支架置入术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经桡动脉组病人必须作Allen试验以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免术后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2],方法是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右侧桡动脉和尺动脉,作3~5次握拳动作,然后放开尺动脉后观察手部血液循环恢复情况,如果手部血液循环在10秒内恢复正常为Allen试验阳性,阳性者才可以行桡动脉穿刺术.术前准备:双上肢备皮,股动脉备皮备用等。(2)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要进行会阴部备皮、检查双侧股动脉、蝈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测量双侧下肢血压。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至少需训练卧床排便1天,并做好各项术后指导工作。两组均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做碘过敏试验。

1.3结果(表1,2)

2.讨论

2.1两种途径介入诊治对患者术后负效应的影响

表1显示,经桡动脉穿刺组术后只1例出现腰背疼痛、腹胀、烦躁不安、失眠等负效应,而股动脉穿刺术后负效应发生率较高。因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患者,术后不需要卧床及严格制动,从而避免了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间卧床和严格下肢制动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而股动脉穿刺组术后因长时间卧床及术侧肢体严格制动,致有的病人彻夜难眠,使用镇静剂均难以奏效,有9例患者因尿潴留行导尿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2.2两种途径介入诊治对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表2显示:经桡动脉介入诊治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经股动脉途径低。这主要与桡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关,桡动脉由肱动脉分出穿过旋后肌即位于前臂表浅部位,正中神经独立走行于前臂中间;桡神经在前臂近端离开伴行的桡动脉后进入前臂后部,桡动脉周围也没有重要的静脉伴行。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不会出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和心率降低[3]。并且在尺动脉和掌浅弓、掌深弓健全情况下,即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影响手部血供,并且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

2.3两种途径介入诊治对患者术后护理的比较

由于桡动脉穿刺大多在右上肢,所以勿需过多地暴露病人即可观察局部出血、肢体血运情况等,使护理人员进行病情观察更容易、更方便,并且不需暴露会阴部,明显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桡动脉穿刺术术后护理:穿刺处应用桡动脉充气止血带压迫止血,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手掌、甲床颜色、温度,观察穿刺加压包扎处远端是否出肿胀,以便重新压迫;嘱病人不要紧握拳头,不要做支撑动作,应自然放松,如遇手部发冷、发紫等情况应警惕桡动脉栓塞可能。术后4h根据穿刺点情况,可每隔2h抽气2ml,放气完6h后无渗血可拆除止血器。经桡动脉穿刺可及早下床,不影响患者生活起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股动脉穿刺组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处血肿、出血和穿刺侧下肢血栓形成,以血栓形成的后果最为严重。为了防止穿刺处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需术侧肢体制动,卧床休息24h,穿刺处沙袋压迫6-8h,不但造成患者许多不适症状,还影响患者进食和大小便,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在护理过程中须注意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下肢温度变化、穿刺处有无血肿及皮下瘀血等。如出现渗血或血肿,应及时加压包扎。

3.4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比较经股动脉途径有着显著的优点;经桡动脉穿刺不需以暴露会阴部,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术后体位自由、负效应少、并发症少,所以住院时间缩短,总的医疗费用也明显降低,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提高复诊率。因此护士在术前宣教时应协助患者进行血管的检查和选择,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对不能坚持长时间卧床患者、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者应建议其首选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虽然经桡动脉穿刺的动脉痉孪发生率30%[4],但可于术前指导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及口服钙拮抗剂预防动脉痉孪。对有下述问题者:一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桡动脉严重迂曲钙化、外周静脉炎、双侧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建议选择传统的股动脉途径。

总之,经桡动脉入路较经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护理上更方便、安全、创伤性小、并发症少。但桡动脉较细,管腔小,要求操作者必须有过硬的血管穿刺技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选择手术路径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的操作习惯,趋利避害,选择合适的介入路径,从面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疗效[5]。

参考文献:

[1]杨省利.冠脉造影术后卧位与卧床时间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11.

[2]周景立,吕安林,贾国良,等。274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3):135-137。

[3]陈万强,薛成相,张红宾,等.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59-60.

[4]潘邦霞,何贵蓉.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护理研究,2004,18(4):69692.

[5]陈纪言,黄文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J]。心血管网,TRI特刊,第14版。

论文作者:林燕勤,严艳玲,王婉娇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两种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对比论文_林燕勤,严艳玲,王婉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