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位置问题分析_农业区位因素论文

2000-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区位问题的考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试卷论文,文科综合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浙江等省用)中,区位问题的考查地位非常突出,单个知识点分值达28分,占地理部分分值比例达1/4强。其实,自2000年文综开考以来,“区位”在新课程卷中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文综卷中,区位问题仍会是考查的重头戏。那么,“区位”试题都考查了那些方面的问题呢?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五种常见设问类型。

类型1: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工业(农业、商业……)区位或某一地域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并用评价性语言说出理由(或原因、依据),或以某一实地为例,或以某一虚拟区域为载体,体现出“学以致用”“能力立意”“现实立意”的高考取向。此类题型大都以简答、描述、论证等形式命题。

例1 (2002年新课程卷第37题)(2)读图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2分)

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

评析:众多专家分析认为此题是高考题的上乘之作,现已被选入高一必修教材下册“练习篇”中;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样卷中,也以此题作为地理单学科内综合的惟一样题。为什么此题会受如此青睐呢?我们知道,一道试题命制得好不好,从考试测量学的角度说,就是看试题的区分度、信度、效度如何,得分是否呈现正态分布,是否达到测试目标要求。此题看上去貌似平常,却暗藏许多“玄机”,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判断推理、描述论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具体说来,此题设置了如下几个梯度,从而达到选拔考生的目的。

一是判断失误,全盘皆输。少数粗心或学浅的考生很容易认为这一石化工业区的区位布局是合理的。主要理由可以有,石化工业区临近铁路,方便运输;临近河流,方便用水和水运;石化区与高教区、居住区和商业区之间有天然滩地作良好的隔离带。似乎是有充分的判断理由。如果是这样答,那就输得有点惨了,分数全失!

二是判断正确,但理由不完整、描述不准确、推理不到位,仅得部分分数。例如,能得出以下部分答案。根据地形(谷地)及文字提示(黄河沿岸某城市),判断出此城市为兰州(其实此图来源于课本彩图,改绘而成),从而推出此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石化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上风向,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由兰州及指向标推出,图示黄河段流向东南,石化工业区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根据地形得出石化工业区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从而得出布局不合理的结论。

三是判断正确,理由完整,描述准确,得满分。

由此可见,这道题能把考生的地理功底考出来,分出等级,为我们回答“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这类试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类型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如果上述第一种类型属于“应用”层面要求的话,那么这一类型题目就属于“分析”层面要求。从教材上看,分析某类(农、工、商……)区位布局的因素,应是人文地理部分的核心内容。

例2 (2004年全国文综·浙江等省用第39题)(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14分)。

评析:这是一题呼应东北振兴热点的题目。通常说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可考虑:农业基础,社会协作等方面。显然,辽宁钢铁、机械工业属煤铁复合体型,其中最主要因素当然就是原料(煤铁)。根据题中文字及图示信息,可依次得出答案:

·煤铁图示→有丰富的铁、煤矿产资源;

·东北密集铁路网(隐含条件)→便利的运输;

·辽河→水源、水运;

·辽河平原(隐含条件)→农业资源丰富;

·辽宁超级大城市个数居全国首位→劳动力资源丰富。

类型3: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

这也是应用层面的一种能力要求,例如选择农场(如小麦区、玉米带)、企业厂址、工业区、城市功能区的最佳区位等。

例3 (2004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36题,图略):(1)完成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区与图中字母标示位置搭配,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2)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和印刷厂分别与图中相应数字符号搭配,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16分)

评析:这类设问与第一种类型设问从内容上存在相通之处,一个是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一个是布局未定之前作出区位选择,其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这类题目,宏观上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相统一兼顾着手,微观上要理清每种工业区(企业厂址、农业区、城市区……)的区位影响因素,对症下药。

类型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如港口)的演变。一个地区的区位因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如历史上“扬一益二”是随着古运河的开通而兴盛,后来又随着古运河的废弃而日渐衰弱。

例4 (2004年全国文综卷·浙江等省用第39题)(4)简述近年来该省(辽宁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6分)。

评析:此题蕴含了东北振兴的背景追问:为什么今天要提出振兴东北?原因是东北这一老工业基地衰弱了。为什么会衰弱的呢?是该地的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所致。变在哪里?直指问题的最根本。又例,2001年文综津晋卷1~2题(从略)。解答这一类问题,要能对某行业或某区域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发展动态,灵活作答。

类型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这是区位问题考查中经典的设问方法,考查也比较常见。例如:2002年文综卷第36题(图略)。(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以及同卷选择第2题: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即绿洲农业)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太阳辐射强。第5-6题(图略):5.M河岸(即湟水谷地)农耕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地形、热量。6.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即西宁)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接近原料产地。2003年文综新课程卷中第10题,国家在P(三江)平原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条件。

例5 (2004年春季文综卷第40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0分)

简析: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影响经济(农业、工业等)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方面,其次是从图示信息显示的区域特征入手,来分析说明。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答案: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由上述可知,区位问题考查的设问,主要有以上五种典型的类型,备考中要注意整合区位主干知识,完善区位知识体系,构建思维模型,强化知识迁移,定会事半功倍。

标签:;  ;  ;  

2000~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位置问题分析_农业区位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