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隋雪梅,于旭云,李丽

(威海市立医院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实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总结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服务后2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满意58例(96.67%),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患者满意48例(80.00%),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耳鼻喉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217-02

耳鼻喉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患者具有“年龄跨度大,病症种类多”等特点,使得临床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加上耳鼻喉科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等特点,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为了提高耳鼻喉科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我院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队形,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38.5±2.1)岁;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36.8±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护理、药学监护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具体如下:

健康教育:将我院耳鼻喉科现有的医护人员分为耳、鼻、喉三组,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如饮食禁忌、用药方法、复查等知识。药学监护护理:医护人员配合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合的给药方式,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住院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产生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加之再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及病情恶化时,更是对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去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增强患者接受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专科护理:主要是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服务,如接受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容易出现压耳出现包扎处渗血等意外情况,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鼻窦炎患者,要叮嘱患者卧位休息为主,尽量少说话、切记勿用力打喷嚏和咳嗽、注意饮食等针对性护理服务。此外,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可能出现的正常不良反应及病情发展情况告知家属,并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2)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各项为100分):调查内容为健康教育、卫生管理、基础护理(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

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满意50例,较为满意8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满意40例,较为满意8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组护理工作质量分析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等护理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 实施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包括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心理护理辅导、用药指导、电话随访及定期回访等多项护理服务内容。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可以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保证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点

(1)提高专业的护理技能水平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以加强技能操作水平;

(2)住院患者心理活动复杂,情绪多变,极易与医务人员产生医患纠纷,不利于患者自身病情的回复,也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就医秩序,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结合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进行交流与沟通,指导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一道缓减患者的心理负担。

(3)建立健全护理制度是保障优质护理体系的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运行,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书写规范制度等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耳鼻喉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均有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彩云.耳鼻喉科开展优质护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3, 34(2):354-354.

[2]王玚,孙艳杰,蔡伟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6):3170-3172.

[3]谢林艳,杨华.耳鼻喉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1,18(8):40-42.

[4]陈霞(通讯作者),宋文玉.耳鼻喉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展示与成效[J].医药前沿,2013(17).

[5]骆敏.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开展与成效[C]//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2013.

论文作者:隋雪梅,于旭云,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隋雪梅,于旭云,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