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效果观察论文_沈志忠

92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效果观察论文_沈志忠

沈志忠

(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 江苏 射阳 224300)

【摘要】 目的:探析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在高血压中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来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92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并用西药辅助,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不良反应率为4.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中医辨证分型辅以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好,副反应低,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304-03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主要以持续性血压过高为特征,老年人患病率较高[1]。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论,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眩晕”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为体质受损、五脏郁结、情志不畅以及饮食失度等原因,病变根本在肝、肾、脾三脏。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包括四种辨证分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以及痰湿壅盛型[2]。本文旨在探析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在高血压中的治疗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来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92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46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为(56.5±5.1)岁;病程1~6年,平均为(3.3±1.1)年。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57.4±4.9)岁;病程1~6年,平均为(3.2±1.0)年。本组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那么可以相互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卡托普利治疗,每次口服12.5mg,每天3次,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最大剂量为50mg,每天3次。将治疗组中46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的方式分为四种类型。肝火亢盛型主要病症为头痛、头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并且常出现症状因烦劳、发怒而出现加重。治疗方法要以去火、养肝为主。可选取中药治疗:天麻、夜交藤、杜仲、菊花、川牛膝、桑寄生各10g,益母草、钩藤、白芍各15g,夏菇草20g、石决明30g;阴虚阳亢型患者往往表现为,头晕头痛、腰膝酸痛,耳鸣、健忘、无心烦热、心悸、脉搏细数等。主要治疗方向为滋阴潜阳、熄肝风。中药药方为天冬、麦冬、玄参、白芍、益母草各20g,枸杞子、生地、杜仲、龟板、贝母各12g,磁石、茵陈各40g,怀牛膝、白蒺藜、决明子各15g;阴阳两虚型患者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尿多、失眠、手足冰冷等。治疗方向主要有温肾育阴。中药药方可以为熟地、桑寄生、各15g,肉桂5g、麦冬、杜仲各10g;痰湿壅盛型患者症状往往表现为头晕头痛、晕眩、胸闷、头重、恶心呕吐、痰涎脉滑等。中药药方可选制半夏、枳实、天麻、白术、陈皮各10g,茯苓、泽泻、决明子各15g,远志6g。用药剂量为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每12小时服用一次,10d为一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同时口服西药卡托普利辅助治疗,用法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期间做好两组患者血压和各项病症的观察统计记录,并嘱咐患者治疗期间不能过于劳累,不能饮酒吸烟,使用刺激性的食物。

1.3 评价指标

若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或下降至正常水平,则为显效;若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20mmHg之间,或下降低于10mmHg就变为正常,或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30mmHg,则为有效;若患者血压降低趋势,或达不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4620161078.26

治疗组462915295.65

P值<0.05

χ26.13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情况评估

n恶心头晕便秘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4632419.57

治疗组460024.35

P值<0.05

χ25.06

3.讨论

高血压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十分常见多发的疾病。其发病率高,且有着较多的并发症。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处在控制不良的状态下就会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带来巨大的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出血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影响[3]。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病机理往往较为复杂,病因较多,有较强的的个体特征,很多人的患病状态均有明显差别,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患者个人情况有关,例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体重、家族患病史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另外一些外界因素,如职业、家庭状况、饮食、居住地点气候等也有一定的必要联系,因此患病症状往往多种多样。并且高血压并发症、伴发症较多,对要物敏感性也多种多样,因此,其临床治疗也较为复杂困难,往往单一的治疗方式不会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并且会出现较多的治疗副作用,没有完美的公式化的治疗方式[4]。

医学研究发现引起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的主要机体原因是人体血流供需关系出现失衡,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患者的心、脑、肾这三个器官起到主要作用。这三个器官在供血失衡时,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样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时,受到损伤的器官也主要是这三个器官,由于血流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严重的供需矛盾,血压的升高诱导机体产生克服这种不平衡的代偿反应,增加了这三种器官的工作压力,严重使会出现功能的恶性循环,使血压一直处在升高的状态,引起血管持续紧张[5]。

中医中将高血压定义为头痛、眩晕类疾病,国家中医标准将高血压命名为风眩。其病症在中医中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头晕等常见症状,发病原因定义为患者体质的阴阳不调、脏器亏损、中气不足等原因,情志因素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患者精神状态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或者是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打击等也会引起高血压,另外患者的饮食起居等外因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6]。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本质是气血失衡、外实内虚,病因为病变于肝、病根于肾、并首于脾,加之于心,四脏器为病变之根本所在。患病早期病患以阴损为主、后期则波及阳气,致使阴阳双亏。病因病理复杂,多为病症虽同,病机却异,或为病机相同,病症却异。因此中医上高血压的治疗要以辩证的手段治疗,应充分了解患者病症、病因,着眼于患者肝、脾、肾等器官,以肝为标、肾为本、脾为线,加以气血调和、阴阳调配,辨明实需,在根本上解除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内外因素。中医临床证明,以中医方式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起到降压效果,从根本上调节患者心、脑、肾功能,患者血液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改善患者的各项高血压病症,加速患者心、脑、肾三项器官的损伤恢复,实现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的状态,治疗更为综合全面。

本研究给予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并辅助口服西药卡托普利,结果发现该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不良反应率为4.35%,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好、副反应少的优势。

综上所述,以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高血压效果更佳,以西药降压,配合以中医辨证治疗,在快速解除高血压症状的同时,能全面调节身体状况,改善病症,保护恢复损伤脏器,达到全面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毛丽旦·阿扎提,彭雪梅,李鹏.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3,06:107-109.

[2] 李锋.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0:11-12.

[3] 杨晓忱,熊兴江,王阶.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4,02:157-161.

[4] 杨小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04:47-49.

[5] 张芝平.应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38-40.

[6] 王燕.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47-48.

论文作者:沈志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92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效果观察论文_沈志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