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_邹永彪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_邹永彪

邹永彪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4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4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同时加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后遗症遗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无效5例,好转9例,治愈8例,治疗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中有5例不治死亡,无效12例,治愈4例,好转6例,治疗有效率为45.4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关键词: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性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及其变异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较为罕见。而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预后不良,有着极高的病死率;经研究显示[1],颅内高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法为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但是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据相关报道显示,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较为理想。本篇文章对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史、体检、脑脊液检查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本组中患者脑脊液离心沉渣墨汁染色涂片及培养均发现新型隐球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范围在18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36.7±6.3)岁;病程范围在1个月~7个月之间,平均病程(3.7±1.2)个月;发病时间距离接受治疗时间为21天~150天,平均(43.8±8.4)天;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范围在14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35.9±6.5)岁;病程范围在1个月~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3.4±1.0)个月;发病时间距离接受治疗时间为23天~155天,平均(44.6±8.7)天;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方法为[2]:将0.1mg~1.0mg的两性霉素B加入1mg~2mg的地塞米松中,同时加入4ml~5ml自体脑脊液混匀,随后鞘内注射,每周给药1~3次;同时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前期治疗之脑脊液真菌学培养转阴,在进行后期治疗;后期治疗口服氟康唑,每天服用100mg~150mg,直至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和培养连续3次都阴性后停止给药。

1.3效果判定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脑脊液3次墨汁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的视为治愈;将患者临床有明显改善但未消失,脑脊液菌体计数消失并未转阴的视为好转;未达到上述指标或死亡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5.45%,5例患者死亡,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未见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1例出现小便潴留,停药后恢复正常;对照组中10例出现发热,6例头痛加剧。

组别 例数无效 好转 治愈 总有效率

对照组22 12(54.55)6(27.27)4(18.18)45.45

观察组22 5(22.73) 9(40.91)8(36.36)77.27

P值<0.05

3.讨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是最近几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则越来越高,且预后较差,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一直以来两性霉素B都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该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因此无法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如按1mg/kg剂量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则血浓度为0.3mg/L,但进入脑脊液的浓度仅为0.015mg/L;而临床上两性霉素B对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1.5mg/L,因此很难达到治疗效果[3];此外,给药后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通过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患者脑脊液的药物浓度可达1mg?L-1,从而更加有效的抑制隐球菌,达到治疗目的[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可迅速减少脑脊液中隐球菌的数量,解除高颅内压的危险,还能有效缓解呕吐、头痛等症状,获得了治疗时间。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不但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较高,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16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性(P<0.05),充分表明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性极高。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不仅无法迅速起到抗真菌药物浓度的要求,同时给药后不良反应颇多,因此在高颅内压,临床主张可使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药物的用量,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昕,涂波,范荣,聂为民,赵敏.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META分析[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03:136-141.

[2]葛北海,肖劲松. 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6例[J]. 医药导报,2010,10:1305-1307.

[3]王秋东. 两性霉素B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6:111-112.

[4]张小兵. 外科治疗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治疗价值探讨[D].浙江大学,2012.

论文作者:邹永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_邹永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