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农村养老问题

刘 珂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 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农村老人约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约为10%;过去10年农村老人增长30%以上,老年家庭空巢率约为50%。由此看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农村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高龄老人增速快、空巢老人比例高等特点。在努力完善社会养老机制的今天,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的专业助人活动,有责任并且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老年人;农村养老;社会工作

由于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农村老人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面对这一突出问题,社会工作作为新兴的专业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其具体的涵义为:遵循专业伦理道德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运用综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1]

PBL教学鼓励学生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选择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小组讨论以及团队的合作,使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学生联系已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病例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网络信息,对教材进行自学和独立思考,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了从纷繁的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此种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拓宽思路;培养学生自学及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鱼”。

一、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一)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

和城镇老人的生活相比,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集中表现为生活困苦和普遍幸福感低下。从经济保障上来看,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匮乏,没有可靠与稳定的收入来源,每月经济收入和生活费用支出都较低。此外,农村老年人大都患有身体疾病,有的高龄老人甚至几种疾病缠身,高昂的药费支出使得生活负担沉重。城镇老人退休后可享受退休工资,而农村老人的经济扶持往往都是靠子女提供,但子女的供应也只能维持老人的最低生活水平。从社会维护上来看,城镇化发展对传统家庭养老造成了不可逆的冲击,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农村老人被迫成为空巢老人。尤其当老人生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时,因为无人照顾和赡养,这种情况更是悲惨。近几年,我国农村虐待老人、遗弃老人和相互推脱赡养老人义务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农村老人普遍维权意识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老人自身,目前提高老人教育素质是解决当前维权困境的关键[2]。同时,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被忽视,农村简易娱乐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匮乏,老人们时常感到孤独和寂寞,甚至产生厌世的想法。

(二)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成因

纵观我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商品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此外,由于劳动力迁移而引起的家庭结构重心变化和传统孝道等伦理意识淡薄也加剧了农村养老问题。

1.农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我国传统社会家庭是以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为基础而繁衍形成的大家族群体,包括同一个血统的几辈人在内。日常生活的规划都要以家族长辈的号令为准,作为家长的老人在家庭中具有支配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形成了以父辈老人为权力核心的稳定家庭树状结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庞大的家庭内部结构逐渐瓦解缩小。当前,核心家庭已成为中国家庭最普遍的内部结构类型。核心家庭指的是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结构。年轻夫妻组建自己的家庭后,往往与父母分开生活。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年轻人已经形成依靠工作单位、现代通讯等社会资源获取有效知识信息的习惯,老人们的旧辈经验在当下已经失去指引作用。

当年轻一代组建家庭后,年轻人的重心便放在了如何抚养子女成人成材上。生活重心迁移后,大部分子女对于农村家庭养老只停留在老人生病或者是过年过节时进行的探望上。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子女孝顺是农村养老问题得以缓解的内在动力。当前,城市化大力发展造成了人际交往的疏离和冷漠,同时,当下社会是一个充分媒介化的社会[4],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的价值观不断遭受着个体主义、攀比主义等扭曲价值观的冲击,传统孝道文化已经流失。

分娩是产妇必经的生理过程,但初产妇缺乏分娩的经验,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最终影响到妊娠结局,甚至危及母婴安全[1-2]。本文主要就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作如下总结:

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进,我国农业结构正在不断进行着调整与优化,农村老年人历代所积累和掌握的自然生产经验被逐步淘汰,老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得的收入仅能维持个人温饱。同时,由于村民现代农业意识薄弱以及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环境污染破坏、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积重难返,使得乡村地区归属感弱化[3]。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和缓慢所引起的劳动力迁移与亟需年轻劳动力满足家庭养老需求,在客观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人口向城市流动,间接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无形中阻断了老年人被赡养的义务。往往经济越落后的农村,劳动力流出程度越大,养老问题越严峻。

地层划分工作能够按新的地层单位进行地质图修编,重新建立修测区的地层格架。柳州市1∶50000城市地质调查,根据地层划分方法,按步骤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地层、岩石等多方面的成果,完善了柳州市的地层构造格架,对柳州地区地层研究与对比都有重要意义。

2.农村老人的地位减弱

由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的不同,新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不适应,进而导致学习上的迷茫感。为此,新生们应该学会有效地运用个人的保护性因素,发挥自己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让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问题的优势及可行性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缺乏近在咫尺的社会支持系统,所以社会工作在降低其生活中的风险因素、满足其日常需求等方面显得十分重要。据相关调查显示,农村缺乏精神关怀的老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老人;其次是身体健康需求,特别是当老人们受到意外伤害时的紧急救援;最后是老人们对子女在家庭事务处理方面和当生活不能自理时对其照顾的期望。社会工作者参与农村养老工作可以掌握老人们的真实生活情境与内心想法,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营造适宜与老人们交流的环境,帮助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连接政府老年工作机构等正式支持体系及子女与其他近亲亲属的非正式支持体系,从而达到缓解农村的养老问题。

3.传统孝道意识淡化

社会工作是以与农村老年人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前提,通过与农村老年人的互动实践为起点一起努力,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两种角色从而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一)关系协调者。这一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协调老人的家庭亲属关系和现有农村社区的扶贫资源、医疗资源、精神文化资源等,使得老年人的贫困生活得到改善、身体健康问题得到保障、邻里相处和睦融洽、社会交往时被人尊重,满足和促进其安享晚年的愿望。(二)治疗者。当农村老人表现出对社会、对生存无望时,社会工作者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偏离行为的制止和矫正,劝说鼓励他们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重塑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

三、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介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养老问题,主要是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走访交谈,建立留守老年人档案,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可行的服务计划,并定期组织回访。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养老问题,主要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来帮助农村老年人回忆过往成就,重新建立个人价值观和相互之间信任扶持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农村留守老人聚集在一起,通过老年人成员小组之间的往事分享,激发起老年人互相交谈倾诉的兴致,从而彼此获得精神慰藉,使农村老年人在小组中被肯定和接纳。

社区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养老问题,主要是将现有农村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帮助农村老人们成立互助性组织,构建和完善农村老年人的邻近社区支持系统。例如社会工作者们可以定期在农村社区开展宣传有关留守老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促使其更好地了解自身应享有的合法权益,推进子女积极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此外,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该片地区老年人的平均身体健康状况,结合当地卫生医疗标准,倡导政府部门建立流动便民诊所,定期为行动不便的留守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等。

四、总结

西方社会学界已经对社会工作形成了具体的理论框架及系统,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才刚开始起步,我国要结合农村养老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借鉴西方的经验。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是可行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外,更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对老人的关心和付出。社会工作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琛.农民维权意识问题探究——基于某新村小区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27):198-199.

[3]庄众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探究——以苏北地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1-3.

[4]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38(05):149-153.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3-0229-02

标签:;  ;  ;  ;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