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种方法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论文_乔建华

探讨三种方法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论文_乔建华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民医院 151700

摘要: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称三联疗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9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及裸眼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分别为93.1%、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0,P=0.0478)。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尤其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更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青光眼及白内障均是两种致盲性的眼部疾病,两中病症可并发,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1]。该院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9例青光眼合并的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9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急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1例(慢性组)。急性组中男30例(33眼),女28例(38眼),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8.7±3.4)岁,术前眼压11.53~46.34 mmHg,术前平均眼压(24.04±6.78)mmHg。术前裸眼视力:视力≤0.1:7眼,视力0.2~0.3者:55眼,≥0.4:9眼;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情况:II级21眼,III级30眼,Ⅳ级13眼。Ⅴ级7眼;慢性组中男27例(30眼),女24例(35眼),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4±4.1)岁,术前眼压11.48~47.21 mmHg,术前平均眼压(23.13±6.34)mmHg。术前裸眼视力:视力≤0.1:6眼,视力0.2~0.3者:51眼,≥0.4:8眼;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情况:II级19眼,III级29眼,Ⅳ级11眼。Ⅴ级6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降眼压治疗,待眼压<35 mmHg,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行球后麻醉满意后,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止血处理后作巩膜瓣,对透明角膜进行分离,分离层次为1 mm,以穿刺刀穿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美国博士伦眼科手术产品公司,国药管械(进)字2001第3220873号),并对虹膜后粘连进行分离。作环形撕囊,用平衡盐溶液进行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并进行高负压吸出,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221221号),进行缩瞳处理后切除2 mm×1.5 mm大小的小梁及周边虹膜根部组织,对巩膜瓣及球结膜进行缝合,注入庆大霉素(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3678)及地塞米松(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298)并进行包扎。术后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2]。

1.3 疗效评价

对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周眼压、裸眼视力及手术成功情况进行比较;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眼压经或不经过药物治疗≤21 mmHg;手术失败:术后患者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仍>21 mmHg[3]。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及裸眼视力比较

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及裸眼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手术效果比较

治疗后,急性组手术成功54例,手术成功率为93.1%,慢性组手术成功41例,手术成功率为80.4%,急性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慢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0,P=0.0478)。

3 讨论

青光眼及白内障均是两种致盲性的眼部疾病,其中青光眼是一种眼压持续增高导致视盘凹陷,造成视野缺损,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视觉丧失的疾病,所以降眼压是该病的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白内障患者由于其晶状体等眼部结构的改变,也常常造成房水的排出障碍,所以此两种病症常可并发[4]。针对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单纯行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术后极易发浅前房及生前房不形成等并发症,最终仍需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高眼压状态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内障未进行治疗,视力仍的不到明显改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的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若要恢复视力,不可避免的要再次进行白内障手术,这必然会增加患者肉体、精神上的痛苦。阙鹏志等研究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种方法联合治疗该病,可取得显著效果。在该次研究中,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及裸眼视力较治疗前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高于80%。取得如此显著的治疗效果,应有以下原因:①晶状体摘除后,房水外流通道建立,消除了房水排出障碍,同时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手术较好的实现了切开密闭,通过实施高灌注,松解周边房角,使房角开放,利于房水排出;②三联疗法中通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病变晶状体进行了置换,新置入的人工晶状体与瞳孔边缘间的距离较之前有所增加,可消除瞳孔阻滞;③内灌注液的冲洗及超声乳化的震荡作用能够刺激,对小梁网产生良性刺激,增强小梁细胞的活性,使其吞噬能力增强,从而增强了小梁网的通透性,增加房水排出。研究中术后两组比较,急性组眼压改善优于慢性组,手术成功率也较高。针对以上结果该研究认为采取三联疗法对于瞳孔阻滞的消除效果很明显,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引起眼压急性升高的一类青光眼,瞳孔阻滞是这类青光眼发生的主要机制,加之患者合并白内障,所以三联疗法可谓是对因治疗,所以在眼压改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而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发病原因不明,所以采用该方法治疗,降眼压效果不如急性组明显。视力改善状况与白内障病程及青光眼对视网膜的破坏程度相关,术前两组患者这些情况相近,所以术后两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尤其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钟华,袁援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562-566.

[2]刘欣,高宗银,张柳,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9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22-523.

[3]谈刚.双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初步报告[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3):452.

论文作者:乔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探讨三种方法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论文_乔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